其次就是齐娘子,齐娘子娘家听说也不大富裕,做着个穷官儿,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嫁给商家子。
包娘子却是家底最薄的,却反而嘲笑人家。
“别扯闲篇了,你自个儿冬日的衣裳先拿出来拆洗一遍,到时候冬天就没太阳了。”锦娘道。
世上有三种东西是藏不住的,贫穷、咳嗽和爱。
贫穷首当其冲,所以,过冬的衣裳如果不准备好,就容易受寒,到时候感染风寒就受罪了。
阿盈的衣裳是不缺的,她曾经和姑子静安关系不错,锦娘知晓她要迎来送往,都会特别留些上等料子给她,她月钱虽然没有绣娘多,但是有赏钱,她又爱俏,故而,她冬日的袄子也有一箱呢。
甚至,她还送了一件自己不喜欢的给青蓉做人情。
锦娘忙活了半天,又练了一会儿子,才在绣架前绣佛像和佛经,在做绣娘的时候,她别的如修补缂丝都学会了,但是绣佛像这事儿总是她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她总是如鲠在喉。
现在有专门的功夫了,她便在窗下绣白衣观音坐莲台。
她先以传统的平针绣开脸,平针法如今是主流,但是仍旧要以画像为主。锦娘得到的这幅观音坐莲台是紫金庵的主持送的,说是名家所画。吴县此地,又称姑苏,锦娘上次随蒋羡出去,还逛过一些绣铺,也有所得。
据说唐代则天皇帝时期,还曾经下令绣佛经四百余幅赠予寺庙和邻国呢。
刚绣了一个半时辰,就听外面说齐娘子那里请她过去,锦娘又忙换了身衣裳过去。
原来是本府通判的夫人过府了。
通判官位在县令之上,齐娘子早已请通判夫人上座,她在陪坐。然而众人都知晓,齐娘子虽然为官家女出身,平日也颇有些架子和心机,然而不擅长言辞,故而便请田娘子和锦娘一处帮忙热场子。
锦娘进门先拜见,又听齐娘子引荐:“这是本县刚上任的蒋县尉的娘子。”
通判娘子见锦娘行礼如仪,又多问及来历,锦娘笑道:“外子弟兄二人同年进士。”
一家出了两位进士,更何况蒋羡还如此年轻,通判夫人哪里敢小觑,言谈之中,又见锦娘穿一件杏黄抹胸,外罩墨蓝色的褙子,头上盘了髻,用细细的金桥梁簪插入正中髻中,发顶上插一件松塔簪,两边各插两股金钗,看起来端庄贵气的很。
于是,通判夫人与锦娘说的话更多。
众人也不过是闲话家常,通判夫人这样的上官夫人上门吃茶,齐娘子和田娘子还有锦娘自然都有贽礼相送。
锦娘送的是一匹阆州莲绫的尺头,一个定窑的梅花瓶。
等这位通判娘子离开之后,锦娘回家和蒋羡说了,蒋羡消息颇为灵通,他与锦娘道:“通判几日就要回京述职,恐怕不得在此留任。”
“你的意思是她过来,最后捞一笔吗?”锦娘道。
蒋羡笑了:“恐怕也有这个意思。”
锦娘笑道:“还好我送的也都是一些寻常之物,不过,你近来在修河?若是钱财不趁手,把我那个箱子的茶叶胡椒香料都卖了去。”
官员的俸禄半年或者一年才发一次,蒋羡要在明年才能领,钱财自然不太趁手。
现在锦娘是坚决不用手中的那四千贯,只把能够用的东西先当用了。
蒋羡也同意,夜里让刘豆儿拿去卖了,一共到手三百两。这些钱他也不会立马就用,肯定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冬至这日,女仵作倒是头一个过来的,她送了两盒鲜花、一盒是茶花,一盒梅花,都是送给她戴的,再有半篓蛤蜊。
锦娘笑道:“我怎么好要你的东西。”
女仵作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小人虽然做的是穷仵作,可是常常也做医女帮人看病,所以诊金丰厚。”
“原来如此,我也不是看轻你,咱们俩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锦娘笑道。
女仵作原来姓姜,家中排行第六,性子有些嫉恶如仇,又爱破案,还因为如此退了亲事,她倒也不恼,如今更能光明正大的留在衙门。
她见锦娘如此和气,丝毫没有芥蒂,也十分开怀。
锦娘送给她十对桦木蜡烛,还道:“你们做仵作的,有时候晚上还要验尸,用灯油太暗,不如用这个。”
姜六姐很是欢喜的走了。
至于她送来头上戴的鲜花,锦娘分了些给府中下人,一人分了两朵戴。除了姜六姐外,县尊娘子、主簿娘子还有包娘子也都派人过来,大家相互送礼。
有些布匹生丝她就收下,至于果点,让青蓉收下,等来人的时候能够拿出来吃。
自然,收下多少,也得往外送。
这是普通的人情往来,也不过就是些吃食酒水,如顾家还有陶家这样的乡绅富贵人家送的名贵的物件儿,锦娘是不收的。
不过,顾家两位姑娘倒是很讨人喜欢,机灵又不多话,还很有分寸,锦娘都夸她们:“唯独有这般钟灵毓秀的地方,才能养出这般钟灵毓秀的人。”
顾家倒是送了两张喜帖过来,原本顾老爷身体不大好,唯一的心愿是看到两个女儿成婚。但是,顾家不准备选嗣子,而是次女出嫁,长女招赘。
招赘在家,日后就是长女打理家业。
自然,顾家还请了锦娘做全福人,方妈妈是极力劝锦娘接下:“您道为何六房原本只是有个三进宅子,后来的花园是怎么做的?就是我们六夫人做全福人赚的。”
“真的么?”锦娘问道。
方妈妈笑道:“您看官员收受贿赂不成,可是似咱们十六郎字写的好,就有润笔费,这是光明正大收的,谁也不会说什么。娘子您克己奉公,堪称内助,并不贪墨,可您身份在这儿,普通的媒人全福太太都拿这些,您拿这般,也是光明正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