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小丫鬟(265)

只是丈夫才做了一任官,就丁忧了,丁忧在家后,更是不思出仕,如今好歹谋个这个好的位置,她当然希望丈夫有所作为。

可整个吴县似乎都被蒋羡把持了,丈夫是不在意,她不能不在意。

如今看顾家对锦娘的态度,她更是气闷。

锦娘何等细密之人,已经发现温娘子不愠,她并没有立马卑躬屈膝的恳求。说白了,她们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她们也不是她的仆婢。

“大姑娘,二姑娘可要节哀啊。”锦娘起身劝着顾大姑娘和顾二姑娘。

如今大姑娘招赘在家,其夫又是官家衙内,再有蒋羡等人襄助,倒是没有碰到出来捣乱的人。但是顾老夫人私下与锦娘道:“也有些探头探脑,想到族里发难得,亏得蒋县尉的帖子在我们手里,他们不敢如何。”

“如此便好,您若有什么难为的,只管派人送信过来,总不能让人欺负你们。”锦娘知晓女子守财之艰难。

顾老夫人点头,又拿帕子抹泪,若是儿子还在,哪里需要如此。

锦娘让人照顾好顾老夫人,又和顾大夫人说了不少话。

此番种种当然是包娘子在温娘子耳边下蛆的好机会,这包娘子是个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好人才,早发现温娘子的神情。

果然,温娘子对包娘子道:“若非是你说,我还不知道她家和顾家渊源这般深呢。”

“是啊,说什么做全福娘子,指不定就是为了捞钱呢,我就说咱们两家同是县尉,怎么她家这般有钱的。”包娘子如此道。

但温娘子显然并非是什么泼妇,她到底是官家娘子,要对付人就得找一招致命的,或者说是真凭实据的,否则污蔑别人反不成,到时候自己恐怕会遭来报复。

到了重阳节时,温娘子提议大家一起去郊外登高,这是她第一次号召众人,锦娘她们自然都同意。

话说之前申知军倡导简朴之风气,上下风气一肃,然而没过多久,又故态复萌。严推官上次宴请众人几乎都刻意打扮,连新来的温娘子都戴上了珍珠冠子,阿盈撺掇锦娘戴新的金冠子,锦娘却依旧戴自己的如意云纹银冠,两边堆时兴绢花,本来她戴银冠就罢了,田氏竟然也是戴着银冠,包娘子则是因为上次被杨都头浑家说她当金冠子,这次只好戴银冠子。

三人都戴银冠,只有这温娘子打扮的富贵奢华,这让今日戴着翠冠的温娘子得意了一下。但她立马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尽量看起来云淡风轻。

众人走了几步,便在亭子里歇息,温娘子让人上了几色重阳花糕,又道:“你们也尝尝我家厨子的手艺。”

锦娘她们吃了,都觉得味道一般,要论谁家里的点心好吃,自然是田娘子家的。但这样的场合,她们也都夸温娘子家做的好。

“我听说前面有座功德碑。早些年我父亲在青州任知府时,也见过差不多的功德碑,只是形状不同。”温娘子笑道。

锦娘想这温娘子的父亲官做的不低啊,但她也只是暗自听着,并未露出什么神色。

温娘子更是心下骇然,如此波澜不惊,说明人家后面有更硬的后台。

“魏娘子,我听说你在这里置办了好大一片地呢?”包娘子磕了松子,只当趣事儿说。

温娘子还诧异:“咱们不是有永业田和职田么?怎么还买了地呢。”

锦娘道:“这些毕竟是官家的,我还有女儿,少不得为她打算一二。否则,真的等到要出嫁的时候去买,还不知道能不能买到呢。实不相瞒因为这个,我们家里那可真是节衣缩食。”

“这倒是。”温娘子也是有女儿的人,长女出嫁时,丈夫才刚中进士,手头不宽绰,她是把自己的奁田给女儿的。

锦娘说的合情合理,包娘子见她三言两语就让众人倒戈,还待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只见刘豆儿骑马过来道:“娘子,八姑太太来信了。”

原来窦二夫人帮女儿窦媛说了一门亲事,想找锦娘去做全福太太,还专门派了船过来接。

温娘子一听,连忙道:“这窦家可是扬州窦学士家。”

“是,窦家夫人是我家官人的姑母。”锦娘笑道。

温娘子立马道:“没想到蒋县尉名门出身,怎么以前也不曾听你们说过。”

锦娘忙道:“什么名门不名门的,官人总让我们行事低调些,莫给祖上抹黑就是好的了。”

温娘子又夸了锦娘几句。

因为窦家来人,让温娘子改颜,包娘子在家摔摔打打,对巧儿道:“人家两人倒是和好了,我真是枉做小人。”

就在此时,外面说包大嫂过来了,包娘子冷哼道:“别人都是那么了不得的亲戚,偏偏我的这亲戚是个穷汉子,一天天的找我打秋风。”

她不肯见,巧儿怕包大嫂若是进不了门被人诟病,知晓包娘子嘴硬罢了,还是把包大嫂请进门来。

这次包大嫂却是说的一个秘密:“小姑,这次我可是打探出来一件大事,是关于那魏氏的。”

“哦,快说来听听。”包娘子倒是有兴趣了,同为县尉夫人,她实在是被魏氏压的死死的,并不甘心呐。

包大嫂在包娘子耳边耳语了好一阵,包娘子越听越欢喜,连忙抚掌:“乖乖,没想到她也是丫头出身啊,看她以为怎么在我面前装相。”

第94章

与此同时, 锦娘正和蒋羡说起:“孩子们我就带走了,有那个包娘子在,我总是不放心。家里的箱笼, 你可要留心些, 平日你不在家时,一定要着人把门锁上。”

从吴县到扬州,走水路慢则三四日, 快则一两日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