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存之负手而立,见锦娘虽然相貌身段朴素,但是胖手很是灵活,那么细的线就那样穿梭其中,似蝴蝶翩翩飞入丛中,还真的是好手艺,他暗自赞叹。
这件竹衣是要送给他一位关系很好的朋友,这种东西有钱都未必能得到的,索性他就坐在一旁等。
有周存之在的地方,方才那个颇有些心高气傲的碧蛾,都素手纤纤点了茶送来,翠纤拿了七八样上等点心过来,但显然周存之对这些茶和点心都没什么意趣,他只是关心这件竹衣能不能做好。
不过,他也并不心浮气躁。
其实要修复好是很不容易的,锦娘也是庆幸自己恰好看过那本书,她先用一根非常细的苎麻线穿过最后一根竹管,再把苎麻线和边上的线系上,她才松了一口气。
“二爷,衣裳已经缝好了。”
本来周存之还以为要等很久的,没想到不到一盏茶的功夫,竟然全部修好了。他让翠纤拿过来看了,完好无损,看不出来有缝补的痕迹,他连道三个好字。
翠纤在一旁道:“我们去问了陈娘子,她都不会,只有这锦娘会,二爷可要好好赏她。”
周存之笑看着锦娘道:“你想要什么赏赐?”
“若是可以,请二爷赏赐奴婢一套颜料,奴婢平日也不得出去,如今用的还是以前的先生送的,早已用完了,正发愁去哪里买颜料。”锦娘道。
周存之本以为她会扭捏说什么本分之内,没想到她想要颜料,年纪不大,技艺颇高,不为世俗沾染,立马应承下来,又问道:“你是怎么知晓竹衣的?”
锦娘道:“二夫人曾经送给奴婢一本《博物志》,奴婢见到上面记载过唐朝时期就有竹衣,因此就略知一二。”
“原来你还识字。”周存之微微点头,颇为赞赏,又道:“好,你放心,我那里正好有一幅颜料,一共四十二色,等会儿让人送去。”
锦娘喜不自胜。
翠纤亲自送她出来,用帕子包了两枚戒指给她:“若不是你,今日怕是连我都要吃挂落了,这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拿去吧。”
锦娘定睛一看,一枚是缀了颗小珍珠的铜戒指,另一枚是钳镯式的金戒指,她忙摆手,翠纤则道:“我那里还有不少呢,就收下吧。”
如此,锦娘才收下。
只是没想到刚从老太太这里出去,就见着四儿了,她急道:“锦娘姐姐,您让我一直帮您守屋子,我偷偷看到秦霜儿把巧莲姐姐的钗子放在你床后的笸箩里,您看怎么办?”
四儿和小荷都是府里去年典卖进来的丫头,周家一次性的就把她们的身子钱付给她们的爹娘亲长,可陈娘子和她们怎么可能随便把吃饭的家伙告诉别人,这可是一门手艺。锦娘对她们俩也是先观望了一阵,后来见四儿颇讲义气,几次帮自己办事,她暗中也会贴补四儿一些,上次四儿被人训了,也是锦娘帮忙说话才幸免于难。
所以,锦娘不在针线房的时候,就让四儿做她的眼线。
自然,若她能真的帮上忙,锦娘从此器重她,也会教她一些刺绣,说实在的,大家都不容易。等她们离开了,四儿也有立身之本。
锦娘不似秦霜儿,朋友遍布天下,哪个房都有认识的人,出去谁都认识,但她会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人都拉拢的极好。
“你附耳过来,我告诉你怎么做。”锦娘在四儿耳畔说了几句话,还道:“你腿脚快,赶紧去办了,再过来。”
好你个秦霜儿,起了这样的歹心。
一直到傍晚,秦霜儿才从外面回来,到屋子里见锦娘和方巧莲都洗了头发,两人都用干帕子拧头发。
还听锦娘在问:“你见到过巧莲的钗了吗?好端端的竟然不翼而飞了。”
秦霜儿心虚,却又镇定的摇头:“我也不知道,你们不知道,今日大夫人的寿宴忙,我都被拉过去了。”说完,还关心的看着方巧莲:“怎么回事儿?上次你的铜子儿好端端就不见了,现在珠钗也不见了,难道咱们这针线房还出了贼不成。”
“我也不知道。”方巧莲只觉得自己今日粗心了些,本以为去去就来,哪里知道苗小娘那里许多事儿。
之前的铜子儿她不知道是谁拿的,只是当时只有锦娘在,她自然觉得锦娘不会拿,毕竟她月钱比她们高,但有些事也难说。
苍蝇腿再小也是肉啊。
秦霜儿一看方巧莲的眼神就起劲儿了:“总不能让咱们针线房内讧吧?你猜测我,我猜测你,到时候大家生疏了,这又何必呢?不如咱们各自把咱们的东西拿出来搜搜。”
她说完,看向锦娘,果然这懒胖子什么都不知道还道:“可以啊。”
方巧莲道:“不用了吧,还搜什么啊。”
秦霜儿义正言辞道:“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也不怕鬼敲门,咱们几个那么要好,虽然偶尔有口角,但那都是些小打小闹,偷窃可是重罪。”
锦娘勾了勾唇,假装打着哈欠道:“那从谁先开始呢?”
秦霜儿为了凸显自己完全没有偷窃,遂道:“先搜我这里吧,锦娘,我这儿你来搜,等会儿你那里我搜。”
“好。”锦娘打着哈欠,还道:“快些弄完睡觉去,我累的不行了。”
她一边说一边把她的柜子抽屉抽出来看,秦霜儿一幅问心无愧的样子,甚至还道:“里面的匣子也可以翻出来看。”
等会儿,等一会儿,你锦娘就会知道我的厉害了。
却没想到锦娘看到那边的鞋,秦霜儿有些紧张,她的月钱都藏在那儿,虽说她没那珠钗,但也不想别人知道她存下的月钱,所以她忙道:“鞋子臭的很,你还是别掏了,不怕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