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张家肯定是靠不了的,张家现在只是荫官。
魏家又不是很了解魏扬,最好的便是蒋羡提携,锦娘听到这些,也希望魏扬能够好好干,将来为自己的小家撑起一片天。
次日起来,雪越下越大,隔壁江颂却给筠姐儿还有孟家姐妹孙家姊妹下了帖子,去她家赏雪作诗。
大抵在锦娘的教导之下,蒋家的孩子若是太闲了,就会觉得很无聊,她们都爱忙里偷闲,觉得更有意思。
筠姐儿想着自己住的近,把最后一双鞋面绣好,才披上裘衣,让人撑着伞过去。
锦娘还嘱咐她:“别吹了风。”
“知道了,娘。”筠姐儿说完就过去了。
姑娘家们专门玩耍的功夫不多,锦娘也希望女儿能够出去玩玩,她则躺在榻上看书。下午,筠姐儿回来时赢了彩头回来的。
锦娘问道:“你们今儿玩的好么?”
“还成吧,大家也不论什么输赢,人人都有彩头。”筠姐儿笑道。
锦娘摸了摸女儿的头:“平日咱们家的孩子都很紧绷,这般去玩玩也好。”
锦娘很难松弛下来,孩子们大抵也是如此,故而,她希望女儿能比她更好些。筠姐儿却道:“娘,我觉得江颂有点和我互别苗头的意思。”
“哦?这怎么说?”锦娘道。
筠姐儿笑道:“孟家两姐妹是我先认识的,和我的关系不错,孙家姐妹呢,孙二姑娘性情很随和,孙大姑娘带着妹妹出来交际,她明年又要嫁去孟家,我就帮她们两边认识,江姑娘就不高兴了。”
女人之间的这种较劲,毋须言语说出来,应该都能察觉出来。
这样的事情锦娘就不多过问了,即便是大人和孩子,都还是要有隐私。
孙家姑娘们倒是收获颇丰,不仅得了两盆茶花回来,还提前和未来小姑子打好关系。唐朝王建的诗中就有写,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率先和小姑子们把关系打好,总比多树一个敌人强。
孙二姑娘在马车上和姐姐道:“姐,孟家二姑娘性情率直些,三姑娘性情温和,看起来都好相处。今日也要多谢蒋姑娘,她两边撮合咱们认识,说咱们好些好话呢。”
“傻瓜,她是什么都有了,所以不吝啬做好人。等你什么都有了的时候,你亦是云淡风轻。”
看她们孙家为了她的嫁妆到了节衣缩食的地步,家具首饰付了定钱还要准备茶具、杯具,碗筷,甚至还有新娘子要做的新衣裳布匹,都一笔不菲的钱。
可是显然蒋家经济状况很好,人家也有底气。
人嘛,仓廪实而知礼节,什么都有了,何苦还斤斤计较?
孙二姑娘心想姐姐为了亲事太胆子大了,竟然自行把亲事要定下,幸而是母亲开明,如今却嫁一个庶出的。
如今又羡慕起蒋家姑娘,殊不知人家正是因为结了这门好亲,人家爹才升官连连。
孙家二位姑娘又来周四娘子这里,周四娘子正筹算钱呢,年礼就耗费了不少,周三娘子看到她给女儿的是鸡翅木就说了好大一通。说普通乡绅人家都是用红酸枝的,她倒好官宦人家,女儿的嫁妆穷酸,惹人笑话的,不得已又要换成大红酸枝的。
如此焦急,以至于整个年都没过好。
锦娘这边也是忙碌起来,她是主要替女儿做嫁衣,筠姐儿在之前锦娘的规划下,这一年纯休息,针线就不必做了。她还请妇科圣手专门帮女儿把脉,女子多半都有气血亏的毛病,要不要滋补云云。
明年三月出嫁,说起来还有一年的功夫,但是时光可是过的很快呀。
这个时间,锦娘已经把中衣对襟边缘都缝了珠子去,外边的大袖开始裁剪,她在做的时候,筠姐儿就凑把手教定哥儿功课,也算是减轻娘的负担。
“我看你养了这些日子,头发也好多了。”锦娘笑道。
筠姐儿笑:“还是娘让我每日早上吃麻饮,又让我跳百索,女儿觉得现在是浑身使不完的力气。”
锦娘放心了:“你可千万别和娘似的,常常久坐以至于腰腿不好。是了,我和会珠说了,让她教你做蟹酿橙,这可是一道拿手菜,什么时候拿出来,这可是你的独门活。”
“娘说的是,只是人家怎么愿意把独门活教我?”筠姐儿不解。
锦娘笑道:“会珠想把活契作死契,既然都是咱们家的人了,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原来如此,筠姐儿知晓娘也是这般慢慢的十八般武艺俱全的,她正好无事,自去找了会珠,会珠为了讨好筠姐儿,还教她怎么腌制鸭蛋和辣菜。
“姑娘可别小看我这辣菜,原本我在一大户人家做饭,人家不愿意吃饭,全靠我的辣菜。”会珠如今也把自己当蒋家人了,当然也是一心为筠姐儿着想。
锦娘听说了也赞成女儿学,这辣菜和前世四川的水泡茶很像,可好吃了。
再有鸭蛋的腌制,有的人腌的只有咸味,有的是腥味重,能腌制好鸭蛋也是不容易。
会珠的秘诀是放甘蓝:“这甘蓝会把萝卜变成粉红色,很漂亮的颜色,还有呢,有的人在最后一步随意加水,这也不行,一定要加煮沸之后变凉的水,这样就不会起生白花了。”
筠姐儿赶紧拿笔记着,放了七日之后拿出来,让橘香用辣菜炒牛肉,好家伙,简直是太下饭了,锦娘还不忘送一盘给在府学的长子打牙祭。
“娘,没想到寻常小菜也这般好滋味。”筠姐儿自己都很惊讶。
锦娘笑道:“你看你说的,这菜哪里有什么贵贱之分,不过是合不合口味罢了。你也不必事事亲躬,春纤可是跟她们都学了手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