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姐儿作为宰相儿媳妇,备受礼遇,孟夫人都讨好的站着,见她进来也不走,还专门只为说一句话。
“大姐儿回来了,你母亲方才正夸你呢。”孟夫人道。
筠姐儿并不自矜身份,反而执晚辈礼:“我母亲常说她不在家,您常常过来说话,彼此处的极好,正好我带了些茶来,您捎带些过去吃,若是好,我下次过来。”
孟夫人拿到手喜不自胜,出去还同几位儿媳道:“那蒋家大姑娘真真是好,人不拿大,说话又妥帖。”
孙大姑娘想起三姨母所言,皇上必定还是支持新政的,只要支持新政,申党人依旧会启用,将来魏家未必善终啊?
就像申党权势滔天时,也没想过这一日。
然而筠姐儿哪里用她操心,人一走,她就亲昵的坐在她娘身边。
“也不把皎皎带回来。”锦娘笑道。
筠姐儿道:“皎皎在我婆婆那里呢,大嫂家的两个侄女都照看着她,我这才放心回来。”
锦娘道:“小孩子小的时候最喜欢和自己的爹娘一处,你日后若要带孩子们,就少回来,有事打发人送信就好。”
“您去魏家去的也少,我肯定也得回来看看您,我生哥儿的时候,您可是陪了我好几日。”筠姐儿想娘为她付出这么多,虽然偶尔也会抱怨几句,但是完全是一切为她着想。
“现下你儿女双全的,我也放心了,日后也留心些,儿多母苦,生育太多可不是好事。”锦娘还是告诫。
筠姐儿回来当然不是扯这些的,她正同锦娘说起宁哥儿的亲事:“这次宁哥儿过了省试之后,不少人找我打听,其中有一户姓朱的人家,她家原籍洛阳,虽然生的并不算出彩,但是性情极好,娘,您有空不妨过来,我与您引荐一二。”
这当然是女儿的好心,但是锦娘对待这样的事情都是很认真的,蒋家现在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小官人家,儿子亦是有才有心思的人,因此找寻儿媳妇的事情,还是得慎重。
“引荐就不必了,有缘自会相见,如今党派林立,还是先缓一缓。况且,等你弟弟省试之后再说,现在还不能让他分心。”锦娘笑道。
其实她出门时,也会认识一些人,但是这是要花长时间去打探的。
且男子和女子不同,这是个现实问题,所以锦娘没有那么担心。否则找一个似许氏那般,表面看着不错,其实只是驴粪蛋外面光。
说起许氏,锦娘就笑道:“你大伯母还找了个尼姑烧火做饭,可是越吃反而越胖,你知道为何么?”
筠姐儿睁大双眼:“为何?”
“你知道那些素菜好吃的诀窍是什么么?是多放油。所有走过油的菜,色泽才会更好看,还有她爱吃的那种冬菇饺子,都是过数次油,所以很是好吃,上回去她家吃了一回,我都感觉出门道来了。”锦娘笑道。
筠姐儿笑的前仰后合。
和母亲在一起,似乎没什么太大的烦恼,总是有许多笑话。她本来还想问爹的事情,但是娘也不知道,她道:“你爹对官场比我熟,我只能管好我自己能够管的事情,管不到就别想太多了。”
能够处理的事情,她几乎都做好了,蒋羡的事情,也得他自己处理。
筠姐儿点头:“也是。对了,娘,您不是让春纤跟着橘香姐姐学了多年厨艺么?她汤水造的极好,现下在大厨房专门负责汤水。就像您说的,润物细无声,如今大厨房也算是有我的人了。”
“这便是了,将来你要吃个什么喝个什么也便宜。对了,申党如今不大好,你那位八弟妹没受影响吧?”锦娘问起。
筠姐儿笑道:“魏家也是经历过许多事情的人,哪个人宦途没有波折,她在家里如今不大受二婶的待见,好在她也识趣,不怎么出来。”
“你二婶可是人称菩萨的,怎地还有人同她处不好?”锦娘也是奇了。
越是在意名声的人,越不会撕破脸,利用她好面子的紧,反而好操作。
筠姐儿摊手:“她也是想太多了,七郎解试过了,她还问我说我满意了么?我都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
怎么还在在意曾经可能和魏七郎结亲的事情啊……
锦娘笑道:“她这般只能说明她日子过的不好,若是我,越是过的不好,越不会表现出来,徒增笑话。”
“是啊,我听有些人传小话给我,说她觉得我婆婆对我很好,说我有福气,这个福气原本该是她的。”筠姐儿很生气,但是这种话便是说给魏七郎听,都只是徒增烦恼。
就像娘说的,人还是得憋住一些事情,什么都不管天天说这些,本来无事还生非。
锦娘也劝她道:“如今姑爷过了解试,你儿女双全,你们俩感情也好。以前你婆婆含沙射影说你不能容人,现在也对你另眼相待,这些都是你苦心经营的。要我说,这些人只看到人家的结果,不能看到人家的难处,魏大夫人比二人精明百倍,你在她面前奉承站规矩,连我都不忍看。这些让她去做,她能熬的过来么……”
“女儿也这么说,二婶一开始规矩都不让她站,也不会很难缠。她以前和八弟吵架,二婶还站她那边,结果她四处说人家是笑面虎?不管人家笑不笑面,总是面上帮了你吧。又不是自己亲娘,谁会向着你?”筠姐儿想这些话也只能和娘说说了。
锦娘点头:“这事儿你看的明白,书上说兄友弟恭,但多的是兄弟争产的。婆慈媳孝说的也多,可天底下做婆婆的,有几个不想再儿媳妇面前摆谱的,别人家几句好话,就当人家是亲娘了,还是自己得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