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功德系统带她穿越小世界(5)

作者: 花月夜dk 阅读记录

棉鞋也划破了几道口子,用黑线粗粗的缝了,还有些棉絮裸露在外面。

大哥在县城当学徒工,十八块工资交给师傅,他吃住在师傅家。

工作了近半年,只拿回了二斤挂面。

沐盼晴默默地听大哥述说着,师傅瞒着师母私下给的挂面,师傅对他还可以,也教他一些东西。

师母除了吩咐他干活,不怎么搭理他,经常骂骂咧咧的。

妈妈劝大哥忍忍,不停讲着司机这个工作赚的钱多,三舅也是搭了人情才找到这个工作的,以后出徒了、转正了就熬出头了。

看着大哥的鞋有些不跟脚,走路时总是盯着脚下,沐盼晴的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这时妈妈终于停止了劝说,大哥放慢了脚步,悄悄塞给每个弟弟妹妹两块水果糖。

看到弟弟妹妹开心的笑脸,沐安国也露出回家后的第一个笑容。

在平坦的沙土路上,沐盼晴勉勉强强能跟上一家人的脚步。

到爷爷家附近的沟山大岭时,她强撑着走到半山腰就走不动了,全靠大哥和二哥换班背着她走。

这次大冬天的落水,让她本来就不怎么好的身体雪上加霜。

到沟山大队时,沐盼晴的眉毛、眼睫毛挂了一层白霜,鼻子嘴巴周围厚厚的围巾都湿透了。

农村过年的气氛很浓,几乎家家门口都贴了新对联。

有些孩子已经放起了鞭炮,整联的鞭炮被拆成一个个的,一回只舍得点一个。

等母子几人顶着寒风赶到沟山大队的老宅时,父亲已经把一口袋的东西摆在西屋地上炕上:

两瓶水果罐头、冻柿子一筐、水果糖二斤,槽子糕二斤、一个肘子,两条新毛巾,大哥拿回的那两把挂面,还有一口袋冻饺子是他们自带的伙食。

除了哥哥的挂面,父母单位年终发的福利:冻柿子、水果糖、毛巾,其他东西都是三舅送来给孩子们过年吃的。

孩子们刚喊了声:“爷爷、奶奶。”

沐俊江就催着妻子把钱交给她娘。

韩素枝默默地把二十块钱放桌上,说了句:“爹、娘,这钱你们留着花。”

奶奶李香麻利地把钱收起来,还念叨着,“年年给这么点,还是老四孝顺,前几天还邮了一百块回来呢。”

韩素枝刚想反驳,他们可是每个月给二十块,被沐俊江拽了拽胳膊,冷着脸没吱声。

爷爷沐大山赶紧打圆场,“过年了,一家子好不容易团圆了,你别唠唠叨叨的。”

孩子们依依不舍的把目光从那堆好吃的上移开。跟着父母到东屋和太奶奶打招呼。

太奶奶楚婉仪已经七十五岁了。满头的白发整整齐齐拢在脑后,梳成一个髻,插了一根光滑的木簪。

笑着招呼着孩子们上炕暖和暖和。

只是满口没有一颗牙的笑容,孩子们都不太敢看。

大哥、二哥打过招呼,就去了二堂哥他们住的东厢房。

妈妈、姐姐和大伯母一起准备年夜饭。

大队食堂今早也把这两天的食物都发给各家各户,大过年的,谁都不想去大队食堂吃饭。

爸爸自然又去奶奶那刷存在感,剩下沐盼晴坐在炕上和太奶奶唠嗑。

沐盼晴拿出一块水果糖,扒开糖纸喂进太奶奶嘴里,小声说:“太奶奶,您含着。”

太奶奶温柔的摸了摸沐盼晴细软的头发,想要说什么,最终只化为一声叹息。

第5章 太奶奶

前年,太奶奶摔了一跤,腿脚不利索了,不能帮着做家务以后,她奶态度就开始不好。

儿女来了,如果先去太奶奶的东屋打招呼,她奶就摔摔打打、指桑骂槐的。

爷爷在家还好些,爷爷不在更是骂骂咧咧,没个好脸色。

晚辈们惹不起,只得每次回来先去西屋。

晚辈拿回来什么好吃的也不给太奶奶,除了自己吃,其他的都给了长子长孙。

好在大伯母老实,每天都给没牙的老太太,做些不用咀嚼的软糯食物或流食,照顾着只能半自理的太奶奶。

年夜饭开始的时候,沐盼晴终于见到了大堂哥——家中唯一的胖子,遗传了沐家的高个子基因,又高又胖,像个大黑熊似的。

大堂哥因为受宠,去了爷爷奶奶他们那一桌。

孙辈的人所在的这一桌四个菜:炒酸菜粉条、炒白菜、凉拌土豆丝、萝卜汤,一人一个两掺面大馒头。

天天吃大碴粥、玉米饼子的孩子们吃的津津有味。

时不时偷瞄大人们那桌多出的红烧鱼和焖肘子。

大堂哥也不顾在场的老人,一双大黑手飞快的夹着肘子和鱼。

除了刚开始动筷时,三位老人一人夹了一筷子鱼肚皮肉,其余大部分进了他的肚子。

还有三婶也闷不吭声,一筷子接一筷子的夹着鱼和肉,那筷子恨不得舞出残影和大堂哥比拼抢菜的速度。

太奶奶无声的摇了摇头,吃了点汤泡馒头,就离开了饭桌。

爷爷沐大山心里也不痛快,沉着脸忍着脾气。

他要是训斥大孙子,老伴就得和他吵,大过年的也消停不了,兆头也不好,只得当没看见。

沐家人都不喝酒,年夜饭吃得很快。

天刚黑下来,炕桌上就摆上了瓜子、花生、水果糖、桃罐头准备守岁了。

今晚,这些东西是摆着不能吃的,孩子们顶多能分到些炒瓜子。

三叔家的盼月、盼星还小,沐盼晴身体没好利索,都不用守岁,去了太奶奶的东屋睡觉。

沐盼晴脱了棉衣棉裤,悄悄爬进太奶奶的被窝,挨着太奶奶睡。

太奶奶摸索着套到她脖子上一个物件,悄声说:“晴晴,这是太奶给你的新年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