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星空(37)+番外
“好吧,不说这个了。食物都熟了,你吃哪个?”陆征把烤好的土豆和红薯拨了出来。
“我都行。”白榆随口道。
陆征捡出一个已经熟透的红薯,用树叶包好递给他,“小心烫。”
白心红薯口感粉糯,有着像板栗一般的质感。这个品种的红薯不容易烤熟,但陆征却烤得有模有样,火候、时间都拿捏得精准到位。
白榆连咬了几口:“你经常烤这些?”
“以前吧,好久没烤了。”陆征把剩下的食物拨到一边,自己却没有动的意思。
白榆忽然想起刚上山时,陆征那句“我以前住在卫城,有时候会来”,便问道:“你家现在还在卫城吗?”
空气陡然静默了一瞬,然后他听到陆征平静地说:“不在了。”
陆征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声音也还是沉稳的,但白榆却在刹那间明白了这三个字的意思。
“我的母亲在灾难来临时没能幸存下来,父亲带着我和弟弟一路逃亡,后来在卫城落了脚。”陆征缓缓道:“他曾是城防部队的一员,十年前在一次异种袭击事件中牺牲,只有我和弟弟活了下来。”
“你有一个弟弟?”
“他比我小两岁,和我一样考进了军校。”陆征顿了顿:“可惜他没有等到毕业。”
“大三那年暑假,他和几个同学在参加野外综合训练时,失联了。”
白榆心下一沉。
“那时候我刚进军部不久,学校和军部都组织过几次搜寻,但都一无所获。”
谁都知道在荒山野岭失联意味着什么,但陆征却没有用“死”这个冰冷的字眼。
记忆中那个从小就追在他后面,喊他“哥哥、哥哥”的孩子,在毁天灭地的灾难来临之际与他紧紧相拥的孩子,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永远保持着乐观与希望的孩子,一路都以他为目标、追随他的脚步,甚至和他报考了同一所军校。
可他出事的时候,陆征还在外面执行任务,直到三天后回到军部才接到了这个消息。
没有人知道陆征在那段日子经历了怎样痛苦的内心煎熬。他刚入军部不久,初绽头角,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觊觎和打压。他孤身一人,在这个荒芜的世界里失去了生命中最后一丝温暖。
直到他遇到了李云峰。这个年纪足以做他父亲的领导,以一个长辈的身份给予他悉心指点,破除重重阻力重用他,把他调离了军部这个是非之地。
这些白榆都不知道,所以他也不能体会,陆征为了他头一次顶撞、拒绝李云峰时的心情。
夜正深沉,漫天繁星半明半昧着,两人又聊了聊,不知过了多久,白榆在噼啪跳跃的火光中昏昏欲睡。
“这里太冷,回去吧。”陆征熄灭了火堆,将白榆拉起来往回走。
回程的车才开了不到五分钟,白榆就坐在副驾上睡沉了。车窗外,天上的薄云渐渐厚重起来,点点星光也终于消失不见。
在起起伏伏的颠簸之中,外面下起了小雪。
雪落星河,一夜入冬。
吉普车嘎吱一声停下,陆征打横抱起已经睡熟的人,走进了自己的值班室。
白榆是半夜醒来的,恍然发现自己睡在一张铁质的单人床上,房间门微阖着,透过门缝能看到外面暖黄色的灯光。
他蹑手蹑脚起身,拉开了房门。陆征正伏在案头,彻夜工作。
“你去睡会儿吧”,白榆意识到自己占了这间值班室唯一一张床,有些不好意思。
“我不困,在医院里耽搁太久,还有些事要处理。”陆征泡了一杯黑咖啡,手中的笔没有停下。“天色还早,你再去睡会儿。”
白榆刚想劝一劝,视线却忽然落在窗外纷纷扬扬的飘雪上。“下雪了?”
“嗯”,陆征声线低沉,叹了一口气。
“今年的雪,比往年又提前了。”
第24章
白榆起初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这两年都被圈在研究所的恒温观察室里,已经失去了季节的概念,也记不得严冬的滋味。
接下来几天,雪越下越大,从零零碎碎的飘雪一路升级成特大暴雪,气温以令人吃惊的速度骤降。
短短三天过去,室外气温已降到至零下15度。
整个卫城都被厚达半米甚至一米的积雪覆盖,极寒天气的到来让这座刚刚恢复生气的城市,再次陷入困境。
能源会首先满足于主城的正常运转,分配给卫城的本就不多。为了驱散虫族,这里刚刚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储备,加上大战过后管道设施损坏,大半个城市都陷入瘫痪状态。
城防所尽量维持着地下避难中心的集中供暖,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避难中心设计的初衷是暂时躲避大规模空袭等突发灾难,并不能为一百多万人口提供长达整个冬季的住宿条件和衣食储备。
紧急会议后,魏岚下达了关于配额制进入地下避难所的命令,在确保12岁以下孩童和育龄期Omega可以全部进入的前提下,其他人群由所在管理社区按不高于30%的比例抽取避难者。
陆征选择留了下来。
这场漫漫寒冬,意味着至少数以万计的人口死亡,极寒气温造成的停工停产,会让整座城市陷入严重的物资紧缺。从过往的经验判断,在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难免会爆发恶性抢掠事件。
白榆和特战组留下的其他人被分在不同小组里,有的负责外勤救援,有的负责设施抢修,而他自己则被安排进入地下避难所维持秩序。
避难所8人一个隔间,挤得满满当当。每日统一工作、固定两餐,一周可以洗一次澡,跟监狱里的模式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