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长公主巧取豪夺后(40)
裴安懿屏蔽左右,将王阿花留了下来,从怀中掏出一张纸,加上一张通关的文书,递给了多伦。
多伦挑了挑眉。
这是一张通商的条约,大意为凡是长公主的封地类,草原来的子弟都能自由出入,与汉人通商。
这对物资贫乏的草原部落来说,是极其有利的条件。
多伦为裴安懿倒了一碗酒,“公主大方。”
“各取所需罢了,”裴安懿神色依旧淡漠,“通商是对两地的子民都有利的事情。”
裴安懿阖眼道:“孤知道你看中的不是我的身体,而是孤的脑子,比起妻子,你更想带回去一个谋士。“”
多伦闻言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如今全长安都将公主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那是他们的无知,公主是多伦见到过的最聪慧的女子。”
“孤不会是你的妻子,但若有朝一日利益相通,孤会是你最得力的盟友。孤这个盟友,你娶回去没用,但若是将孤留在此处,于我于你,都有便宜。”裴安懿转动着手中的碗,“孤与王子,其实是同一类人。”
接着,裴安懿不咸不淡道:“孤听人说,多伦王子曾和妹妹从小便入藏修行,后来妹妹体弱病死,多伦王子成年之后才被接入宫中举行册封礼。”
多伦喝酒的手一顿。
裴安懿依旧漫不经心地转动着手中的瓷碗,道:“孤与王子,其实是同一类人。”
多伦这才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她笑着饮下了面前的酒,道:“怪只怪我那哥哥,体弱多病。”
裴安懿平静地望着面前的女子,真正的多伦究竟是不是早夭于所谓的“体弱多病”早已无从考证。
“只不过,我在草原这般久都没露出破绽,不知道公主是如何看出来的?”
“其实没什么破绽,只是孤生性多疑,话本子看多了,于是有了一点点模糊地猜测。”裴安懿将目光移到了多伦左手的薄茧上,“侥幸罢了。”
“原来公主这是在炸我啊,”面前的女子爽朗地笑了,“原来这就是你们兵书上说的兵不厌诈,本王又跟中原人学到了一回。”
“我们草原不像你们中原那样,非要传位给什么嫡子长子的,有能力者皆能居之,这点算得上好,但是——”多伦拉长了尾调,“但是传男不传女这点,实在是迂腐不堪。”
说罢,面前的女子眼中透出一丝赞许,像是独行久了的孤狼找到了同伴般,她笑道:“希望下次再见面的时候,公主能给多伦整个中原的通关碟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有走到万人之上的那个地方,才有权力签下整个中原大地的通关文牒。
裴安懿承了这番好意,颔首道了一句,
“保重”
或是打破规则,或是假意顺从,山高水长,多伦今日才知晓,这世界一直存在着如她一样的女子,从没放弃对抗过这世间的不公。
第23章 “孤只需要他们臣服。”
第二十三章
长安的夏日其实不太热。
王阿花采下一朵荷花,用花瓣盛着葡萄,再用手撑着脑袋,一颗一颗地将葡萄剥开,望着满池的荷花,发呆着。
阳光透过荷叶,细碎的光映在水面上,凉风袭来,荷叶微动,水面像洒下了细碎的金箔一般。
惬意又快活。
裴安懿就没怎么惬意地享受长安的夏日了,朝堂之上,总是风波不断的,眼看着里秋闱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全天下的寒门学子都好奇着宫墙之内会传出一则什么样的旨意来改制科举。
但是宫墙之内,改制不说是无从下手,也算得得上是寸步难行了。
要让李,顾、张、王四大世家让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改制这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同烫手山芋一般,无人敢接,这么甩来甩去。
裴安懿这边和亲的事情收了尾,便一刻也没耽搁,筹谋着改制的事宜。
永和三年六月初三,大周的朝堂之第一次有了女子踏入。
裴安懿身穿长公主的冠服,未经宣告自请入殿,呈上自白书,立下军令状,将今年的秋闱改制全权揽了下来。
改制本就没什么人想接下,如今有了出头鸟,大部分人自然是连声没什么话说的。
只有极少数的老学究,本着礼法,说着自古以来并未有女子做官的先例。
被裴安懿一一给驳回去了。
裴安懿被当庭封了个礼部御上,官居三品,虽然品阶不高,但却是个有实权的,总管改制的一应事宜。
大晟出了第一位女官。
封官好办,难的事在后头。
李、顾、王、张,叫这四家松口才是当务之急。
裴安懿自有一番打算。
今日一早,她带着王阿花等一众人,租了辆不张扬的马车,往城西的顾家去了。
顾家族内人丁子弟兴旺,有约莫四五个旁系。
世家虽侵占了大部分的资源,但其主族旁系繁杂,多少会出现分账不均的现象。主族子弟占用了绝大部分祖荫,旁支出来的子弟却只能做个边缘的小官,甚至是小吏,高升无望。
裴安懿存的是内部分化逐一攻破的心思。
城西一处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宅子,外看平平无奇,不过是一处普通人家,门上挂着一块斑驳的牌匾,上面依稀可见“顾宅”两个大字。
如今的顾家家主顾端便是从这里起的家,顾端早年从这里起家后,便带着他的这一支从祖宅里迁了出去,迁到了城东。
顾端官场沉浮,后也陆陆续续提拔了族中子弟,不过提拔的人中有多少是留在祖宅的旁系又有多少是自己这一支的人,就未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