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闺思(124)

作者: 铺陈纸笔 阅读记录

话音刚落,嫦曦的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她恍然大悟,原来太后之前所说的表姐竟然真的就是贤妃,怪不得当时爹爹劝她不要多管闲事,原来这其中还有这么多的隐情。

紧接着,她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只觉身子微微一僵。

另一边,宇文溟回到府中后,便将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给了贤妃和柳意欢听。

“太上皇身体向来康健,怎么会如此着急地传位给一个还昏迷不醒的太子?”柳意欢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满是疑惑。

这时,贤妃得意地笑了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缓缓说道:“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体早已油尽灯枯,时日无多了。”

语罢,柳意欢与宇文溟二人依旧心有疑虑,脸上皆笼罩着一层阴霾,他们二人目光交汇,却也毫无头绪。

“母亲这是何意?”宇文溟不解,连忙问道。

“他中了我们芦国特制的毒药——红莲,不过这解毒之法说难也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但如今看来,他应该早就找到了解药,只是他根本舍不得用罢了,又或者是他的疑心作祟,所以他只能等死。”贤妃轻蔑道。

可说到最后一句时,又便自嘲地笑了笑,她的笑容中带着一丝苦涩和怨恨,往事也油然重启着她的记忆,只见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语气中充满了复仇的快感。

“自从他骗我说我的孩子早夭的那一刻起,我就在他的饭食中下了毒,就是要让他也尝尝我每日所承受的钻心之痛,不过也难为他能强撑着身子活到现在,估计是喝了不少的补药,不然早就殒命了。”

闻言,宇文溟眼中有了一丝心疼,时隔多年他才见到他的亲生母亲,他本该与贤妃感同身受,但此刻,那种儿时的情绪也被埋藏在了过去,让他变得有些冷漠。

“母亲受苦了,那眼下我们该如何是好?”宇文溟微微低下头,作揖道。

只见贤妃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缓缓说道:“若是想要名正言顺的拿到虎符,就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宇文溟身体微微前倾。

柳意欢也顺势望去,直到对上那狡黠的目光,她才恍然大悟,只见她面色陡然一沉,原本白皙的脸颊也因为愤怒而涨得通红,愠怒道:“贤妃娘娘还真是好计谋,竟然把算盘都打到我脸上了。”

她的声音微微颤抖,显然是被贤妃的想法激怒了。

贤妃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淡淡地说道:“还是王妃聪明,一点就透。”

见状,宇文溟连忙看向两人,急切道:“什么意思?你们到底在说什么?”

可此时的贤妃和柳意欢,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宇文溟的询问充耳不闻,只是自顾自地开始互撕起来。

只见贤妃眼中燃烧着怒火,她紧紧盯着柳意欢,指着她步步紧逼,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充满了恨意:“若不是你出的馊主意,溟儿怎么可能会想到让萧将军去死?”

那可是她唯一的弟弟,她不可能就这么算了。

宇文溟心中一凛,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神情,他的声音微微颤抖,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母亲的意思是让丞相死?”

听着这声质疑,贤妃猛地转过头,目光严厉地看着宇文溟,语气中充满了愤怒与担忧:“你们杀我弟弟的时候先斩后奏,如今我不过是先奏后斩,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希望溟儿不要被猪油蒙了心,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早晚会把你自己也给害死。”

可宇文溟依旧满脸不可思议,他根本听不进去,此时的柳意欢也不甘示弱,她怎么可能会让别人对她随意的抹黑?

只见柳意欢微微扬起下巴,目光坚定地看着贤妃,据理力争道:“贤妃娘娘言重了,萧将军是芦国大将,而且又在王府附近被擒住,若是王爷不杀他,那死的就会是王爷,难道贤妃娘娘眼里只有弟弟,没有儿子吗?”

这句话无疑是给宇文溟和贤妃又一次带来重击,贤妃看着宇文溟的眼神有了一丝细微的变化,心中也很愧疚,其实她也不想缺失对他儿时的陪伴,奈何他父皇根本容不下她。

贤妃微微低下头,渐渐平复了情绪,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朝着柳意欢质问道:“所以,这就是你杀死他的理由?当真就别无他法了吗?”

面对质问,柳意欢没什么好说的,只是理所应当的,十分淡然道:“要怪只能怪萧将军生错了地方,禁不住美**惑,他注定是这场夺位之战的牺牲品,希望贤妃娘娘节哀,我们与王爷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还望贤妃娘娘要以大局为重。”

闻言,贤妃顿时冷冷笑了几声,不知是自嘲还是什么,旋即就便见她满脸怒容,眼神中满是鄙夷:“好一个大局为重,不过是用来满足你私心的筹码罢了,以他父皇要杀他作为挡箭牌,简直可恶。”

见柳意欢依旧不为所动,贤妃也不想再过多言语,她稍稍平复了心情,冷冷说道:“不过,你既然选择与溟儿共生死,想必你应该有了对策吧?”

柳意欢经过一番思虑,恭敬道:“现在芦国还不知道真相,我们可以跟他们继续合作,好助翊王殿下能够一举夺得皇位,我现在就回去拿虎符。”

“说得轻松,虎符乃国之根本,丞相怎么可能会轻易给你?”贤妃嘲讽道,眼中闪过一丝怀疑。

“我自有办法,还望翊王殿下写信给芦国的君主,告诉他们今晚动身,不过现在需要殿下先陪我演一场戏了。”柳意欢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淡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