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年代嫁糙汉(255)
手艺方面的问题更不用担心了,赵小梨的手工活可是数一数二,她主动提出可以教这些人,陈霏想了想,觉得这件事靠谱,也不是多复杂的手艺,而且她出面,和厂长出面差不多。
听到这里,赵小甜一颗心也稳稳落地了,都有安排就好。
小姨最近应该也要回京城了,小梨有自己的规划,她们聊过,小梨决定回到徽省,也就是老家,那边的纺织技术要更好些,而且她的师父也是那边的人。
赵小甜没多加阻拦,雏鸟总是要高飞的,这样很好。
舒展了一下双肩,仰望无垠的天空,唇畔划过淡淡的微笑,她想,她的重生是有意义的,至少有很多人受她的影响,走向了更好的命运。
她也要摆脱噩梦的桎梏,走向崭新的人生了。
知青的事刚处理好没几天,大队和机械厂的电话铃响了。
高考体检通知!
整个农场43人参加高考,通知参加高考体检的有35个!机械厂参考的人全员过线!
震天欢呼响彻农场,这可是其他集体都没有的好成绩!
陈西华脸上的笑都收不回去了,褶子挤作一团,“大家都是好样的,等会发体检通知书,你们按照安排去指定医院体检就行,路费农场报销!”
之前觉得自己稳回城,并且和本地人闹翻了的知青可不怎么开心,名单中没有他们!有人怀疑是陈西华在作祟,一封举报信投了上去,上面给了一个结果无误的回复,这些人心彻底凉了,不禁想到了刚离婚的另一半,想请求原谅。
已经被家人洗脑许久的恋爱脑们早就开始清醒了,这些知青哪怕想吃回头草都没有机会。
这些事按下不表,参加体检之后的人,都开始抓心挠肝等着录取通知书。
直到年底,录取通知书还没有影子,陈西华有些坐不住了,他听说有的大队都收到了,他们农场过线这么多人,咋能一个都没有呢?难道志愿报高了?
思来想去,决定派媳妇去赵小甜家里打听一下。当然,他不是奔着从赵小甜嘴里套消息,而是在赵小甜家里看孩子的厉净秋。
厉净秋笑道:“好饭不怕晚,大家报考的地方不一样,处理的效率也不一样,安心等着吧,不出半个月,都能有结果。”
给陈西华吃了颗定心丸不假,厉净秋自己心里也惦记这回事,这还是他们家第一个大学生呢!要不是怕小甜有压力,她肯定一天问个八百遍。
刚转过年,邮递员带着一摞厚厚的录取通知书姗姗来迟。
第一批送来的通知书都是本省的大学,还有隔壁辽省的大学,大家奔相宣告自己的好消息,简直比中彩票还开心。
陈霏的录取通知书也收到了,是京城外国语学院,陈西华嘴角险些咧到耳后根,逢人就说自家闺女考上了京城的大学,首都呢!
机械厂的人也陆陆续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多半都选在黑省上大学。他们也有理有据,机械类专业的学校不多,黑省占了一半,他们留在黑省也能经常回厂子里看看。
赵小甜本来还坐的住,可左等右等也没等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若说成分问题的话,小梨的通知书都收到了,毫无问题,她应该也没问题才对。
突然,她想起了某个在教育局工作,和她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人,她偷偷对着曹振东吐槽,“曹大哥,沙家不会做出什么没品的事吧?”
曹振东拧眉,照常理说不会,赵小甜今时今日的成绩,早就不是他们能左右的了,与其交恶压制,还不如两向安好或者暗自示好。
但万事无绝对,他也害怕沙家脑子突然坏了,毕竟他不了解现在沙家掌权人是什么想法。
小夫妻一合计,与其自己猜测,还不如问问厉净秋,京城有什么动向,她应该第一时间知道才对。
厉净秋听罢,哼道:“挺沉的住气啊,都不知道多少人明里暗里找我打听你的消息了,你愣是等人家快去报到了才来打听,怎么不怀疑自己报志愿报高了呢?”
赵小甜傻笑卖乖,“这不是妈就在家里,我心里有定海神针嘛。”
其实赵小甜心里也没底,猜测自己可能是飘了,比如政治、语文这种主观题,也许她没能拿太好的分数,这才报高了。
眼见小姑娘开始垂头丧气,一副被打击的模样,厉净秋可不敢卖关子了,“行啦,你考上了,就是出了点歧义,他们在商量怎么办,我本来想提前告诉你的,结果你是一点都不着急啊。”
霜打的茄子一秒回春,赵小甜的眼睛刷的亮起来,赶紧问:“啥歧义?是我试卷有问题?还是我没考上京大,要服从调剂?”
厉净秋摇头,“具体我也不清楚,你的分数黑省第一,怎么可能不够京大,不过在录取的时候,似乎出现了争议,你爸也不好细打听,这事挺敏感的,你等消息就行了。”
竟然是第一!赵小甜有所猜测,可真的确认这一天,还是止不住高兴!
这个第一她不亏心,72年重生,77年高考,她准备了太多时间,这要是不能拿第一,她就是脑子有问题!
曹振东道:“既然小甜是第一,分数也够京大,为什tຊ么通知书拖了这么久?和沙家有关系吗?需不需要给奶奶打电话打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