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和年代文大佬假结婚后(127)

知道躲着走了,也许姚红霞自个也意识到,觊觎别人丈夫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苏麦麦瞅了瞅姚红霞走远的背影,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回头等见到贺衍再问问他,当时知不知道是相亲吧。

军区报社的外编记者岗位已确定,明天她能去演练基地采访拍照了。

正推着三轮车路过报刊亭,汪婷瞅见她,连忙扬声叫住:“是小苏啊,你来得正好,这里有你的两封信!都是报社寄来的,放在我这里了,我正想着找谁拿给你呢!”

说完,给她递出来两个牛皮纸信封。

报社的信?

苏麦麦心里一阵激动。

一般报社过稿了才会给寄回信,超过两个月没消息基本就可以另投了。

她月初才寄出的两封投稿,按照这个年代的邮递速度,把审稿的时间再算上,估摸着最快也得到月底了,没想到才三个星期左右就收到回信。

苏麦麦连忙把两封信打开,边打开边问道:“寄给我的,怎么不直接送家属院去,却送到汪婷姐这来了?”

只见其中一封是大众文学的,苏麦麦投稿写的是军旅大院生活的散文。编辑回信说她的文风很符合杂志的需求,正好马上就是国庆,便当即决定把她的文章用在了国庆刊。

原本想等国庆刊出了,再和稿费一块寄给她,但看她的个人资料介绍上,没有往期的发表文章经历,考虑到她可能是个新手,担心她一稿多投,就先给她来封信,提前说明了过稿情况。

苏麦麦打开另一封,另一封则是故事汇的,她寄出的是一篇地方上姑娘和部队军人通过笔友相识,千里奔赴爱情的故事。故事汇不仅直接采用了稿子,并且表示麦钱钱老师的用笔和文风,让他们感到非常新颖,鼓励她继续来稿,多多创作。虽然样刊月底才寄出,但

杂志社先把她的稿费寄过来了。

麦钱钱是苏麦麦给自己起的笔名。

她翻看了下故事汇寄的邮政汇款单,得有六十多块钱呢。也就是说她三千多字的一篇故事,千字约等于二十块了。

苏麦麦写一篇这么长的爱情小说,估计也就一天时间撰稿,一天时间抄录工整寄出,赶上工厂技术工一整月的工资了。

果然是个注重文化产出的八零年代啊。

苏麦麦这个月中旬又相继投出去了三篇——两篇散文,一篇短篇小说。如果每个月都投五六篇的话,每篇平均三十块到一百块钱的稿费,她离九十年代去北上广深攒钱买房子的目标就很近了呢!

再写再写,继续写,多多来钱!

她脸上不禁溢出了明媚的金灿灿的笑容来。

汪婷抚摸着肚子,弯着眉眼答道:“邮递员是一摞子把信递给我的,估计他看地址是杂志社,就习惯性塞在一块。对了,刚刚那封看似杂志社的汇款单,小苏你是投稿采用了吗?”

汪婷随军前在图书馆工作,对出版社的来信和汇款方式都比较了解。

苏麦麦之后持续发表作品,早晚瞒不住,她便也大方承认道:“月初投了两篇稿子,庆幸都采用了,是汇款单来着,有空我去市里一趟取出来。”

哟,听得马妹花和汪婷的眼睛都亮了。

大作家啊,投两篇就发表两篇,这么厉害!!

尤其汪婷了解其中的工作环节,比较清楚一个投稿的周期,大多数投出去的稿要等一两个月才有回音。谁能当月投当月发,那得是当红作家的待遇了。

这个年代,但凡能发表篇文章,就是相当不得了的。还有人为了能发表,就专门去投稿那些容易过稿的生活小常识、历史故事什么的,只要发表出去,哪怕是报纸上犄角旮旯的一个小豆腐块,都引以为荣。

更何况是大众文学、故事汇,这种知名的大杂志社呢!

汪婷率先说道:“想不到呀,小苏你是大作家,咱们家属院真是藏龙卧虎了,好厉害。”

嘿嘿。苏麦麦默默地受用了夸奖,这才刚开始呢,等她把后世看狗血文、苏文的经验技巧都用上,还有N多篇故事继续写出来。

不过她脸上风轻云淡,做着谦虚的语气:“也就是平时贺衍不在家,我闲得就试着写写投投,能发表还是挺高兴的。谢谢汪婷姐帮忙收信了,改天样刊寄来我送你一本。”

一路往家里回去,马妹花都在啧啧不已:“你说你啊小苏,你还有什么本事是我不知道的,一天天的尽给人惊喜!”

到家后,苏麦麦把书桌的抽屉收拾一番,空出来一个,准备专门放投稿的信件用。

还要去做一个账本,用来存储她的稿费。不过她现在还是个没身份的人,得先用贺衍的名头开户。

虽然结婚后苏麦麦就是军属了,可户籍还在原身的小镇,为了甩开原身的奇葩亲戚,她得等两年后全国开始普及身份证,她从部队办理了新的身份证和户籍,才能自己开储蓄账本。

苏麦麦环视了一圈,还得添一个书柜才行。等贺衍休假回来了,他们两人一块去镇上的木器厂看看,镇上的木器厂和伊坤军区有合作,部队军人购买家具可以打优惠折扣。

她自己都没发现,她已经逐渐开始了与贺衍经营家庭的举动。

这个时期正值改革刚放开,人们经历了严格的过程,对于情感尤其是爱情方面的文学需求一下子增多。苏麦麦看年代剧的时候,就在剧里发现了,人们对于爱情的追捧俨然高过其他,不少诗歌或者文艺作品都把爱情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为了爱情抛弃这个牺牲那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