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106)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三个人一个接一个乐得不行。

姜姀和小果一人捧了个鸡腿在手里撕着吃,吃完再喝碗汤。米粒儿在鸡汤里煮过,软烂鲜甜,压根不用嚼就滑进了肚子。

这顿吃得实在满足。

吃完后,她又洗了点野葡萄当饭后水果。

宋衍贴心地剥去了全部的葡萄皮,又将牙签插在上头。这样这一大一小就不需要脏手,可以一口接一口痛痛快快地吃。

正吃得起劲,山道上传来人声,听起来还不止一个。姜姀错愕地扭过头,只见一群人嚷嚷着“找到了”,随后前赴后继地朝山溪这头走来。

“小娘子,可算找着你了。要没你家熏肉的黑烟,我们还真是找不着路。”

来人共有五个,一女四男,都走得气喘吁吁的。为首的布衣女子抽出钱袋子,在她面前晃了晃说道:“小娘子你还记得我吗?先前在白水村咱们见过,那会儿我用的就是这个荷包。”

姜姀想起来了,这不是张阿嫂身边跟着的那位么。

“不知娘子怎么称呼?”

“您叫我翠莹就好。”翠莹面上笑意盈盈,“我家阿嫂要我来找你。我在山下那可是挨家挨户地问,终于找到个先前买过你家竹簸箕的问到了话,走了大半天才摸到你这儿。我来就为一件事,不知道娘子最近忙不忙,有一桩上门的营生做是不做?”

“哪有上门的生意不做的道理。”

翠莹笑了笑道:“娘子爽快。先前你做的那些元宝篮,让我家里来的贵客非常满意。这不,最近那家人家里也要办喜事,需要六十六个竹灯笼挂着。不过工期紧,后日日中就要。阿嫂想做个顺水人情。娘子要能应下,我们便按照十文钱一个来收。会先给您一半定金,到时还要麻烦娘子赶在日中前,将灯笼送到里正家里。”

六十六个竹灯笼,六百六十文钱。这对姜姀来说算大生意了。毕竟竹灯笼做起来并不复杂,要放平日里卖最多三文钱一个。如今价格翻了番,不过是工期紧了些。但有她和兰英婶两人一道,也不算太难。

“答应,自然答应。不过既是办喜用的红灯笼,还需要在里头装上短烛和红砂纸。这些我家里没现成的,还得下山去买。”

“那好说,哪有让娘子自己贴钱做东西的道理。一会儿我们赶下去,买好了差人送上来。娘子手边的可以先做。这样不耽搁,省得到时误了吉时。”

翠莹做事爽快利索,怪不得张阿嫂器重。

姜姀点头应下。翠莹给了钱,便吆喝几人下山。四个八尺大汉风风火火地跟在她身后,被她呼和地愣是一句话都没敢搭。

三百三十个铜板揣在手里沉甸甸的。姜姀晃了一下,铜板相撞,发出叮叮当当响。

她将这些铜板交给宋衍:“都装在钱袋里罢。我要赶紧上山,跟兰英婶说一说这个事。那个熏棚……”

“你放心去,这儿有我。保准给你收拾得妥妥当当。”

姜姀笑了笑走开。山道上,她连走带跑地爬上去。按说这个时辰,兰英婶通常会坐在院子里和娇娇一道晒太阳。可今日,院子里冷冷清清,屋门也紧闭着。

推门进去,屋子里光线昏暗。

姜姀看不清,小声地唤了她们一声。兰英婶的声音有气无力地从帘子后头传过来:“是阿姀啊。怎么了这是,匆匆忙忙的。”

“阿婶我方便进去吗?”

“进来罢。你沈叔不在,里头就我俩。”

姜姀撩帘走到床旁。她们俩并排在床上躺着。娇娇睡着了,整个身体蜷缩着一动不动,有规律地一起一伏。

兰英婶就没有那么舒坦了。她仰面躺着,见姜姀来,用手撑了下床板想要起身,口中却嘶了一下没能爬起来。

“岁数大了,不中用了。今早上不过捧了盆水,被石头绊了一脚就扭伤了腰。这就起不来了。”

姜姀的一颗心吊起来。屋子漏了,帮手没了,这么多个竹灯笼怕是得连夜做了。

难过归难过,她还是说道:“阿婶您要好好休息。”

“对了,你还没说呢。你这急匆匆地来,是有什么事吗?”

“先前在白水村,包圆了咱家元宝蓝的里正娘子差人上来了。说想再做六十六个竹灯笼,给人家办喜做人情用。约定的期限是后天中午,满打满算也就剩二十四个时辰。我原本还想找您一道做呢,现在看来是不行了。”

兰英婶的拳头愤愤地攥了下:“都怪我,毛手毛脚这样不小心。那你怎么办啊,你一个人吃得消吗?”

“吃不消也得吃。”姜姀道,“人家一个竹灯笼给十文钱,就算不吃不睡,我也得按时把东西做出来。不然收了人家定金,砸了自己的口碑可不好。到时村子里口传口,咱们接下来的营生就做不出去了”

“那你把东西都拿下去。到时你沈叔回来我跟他说说,让他下去帮你砍竹子,这样也好省下些时间。”

“那就麻烦您了。我就先回去了。这头一批竹子,还得我自个儿来备。”

姜姀走到门外,狠喘了口气。这可如何是好啊。

要真能不吃不睡能做完也好说。可人的手啊脑子啊,总不可能一直那么灵光,总归会有效率高低的时候。

老天爷赏了她一个枣子,又给了她一个巴掌。

她定了定神。不行,不能这样慌乱。接下来的事儿可都得靠她自己,得支棱起来。

来到竹林里,姜姀先踩了个点。在年龄合适的竹子上都画了一个三角形标记,这样就不用砍一根找一根,最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