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01)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少之又少。比如宋衍,比如她自己,还有周围生活着的每一个人,都很难在这种需要做出重大变革的时候,轻易做出决断。

但人总是在成长的。正如宋衍刚醒来时什么都不会做,后来不也慢慢地,从编草绳开始,一点点笨拙地融入了山间的生活。

所以这回她也相信,他会在磨砺中寻着一条自己该走的路。

而她要做的,就仅仅是告诉他一句:“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也相信你。”

宋衍怔愣住。

他想起了九岁那年,他娘亲走之前,曾将他拉到帷帐旁,语重心长地,要他们兄弟二人互相扶持。两人当初信誓旦旦,都说会守护好自己的血脉亲人。

如今他大哥已经食言,他这个做弟弟的,却始终不愿。

可换句话来说,就算他想要杀回去夺权,怕也只是以卵击石。一来,他没有培养自己的势力。二来,他武艺谋略样样不行,硬碰硬并没有分毫的胜算。

但他心中,却已经做好了决断:“阿爷而今虽无性命之忧,但他年事已高,平日里最不喜受人约束。若在自己家中时时被囚,处处受限,难免郁郁寡欢。我想救他出来,给他养老。”

姜姀笑道:“那自然好,多双筷子的事。老将军吃得多吗,要是饭量大,咱们接下来上大集,得多囤点儿粮食了。”

宋衍垂下头:“可单说将阿爷救出来这件事,也不是一日两日就能谋划成的。”

“我晓得。但我也知道,你有自己的主意,只管放手去做就是。不过我也有个小小的请求。”

“什么?”宋衍又把头抬起来。

姜姀缓缓道:“活着,平安就行。”

宋衍知道这事儿有难度。毕竟以卵击石,大哥又曾对他下过死手,生死实难预料。可如今谋划未定,总不好凡事还没开始做,就说出自己“活不成”“包死的”这种丧气话吧。

便道:“我自当小心。”

两人便笑着,一齐进屋去了。

*

时间眨眼走过。再过两日,就是年前大集了。

姜姀一早就去了沈猎户家,盘点做好的竹编制品。

这趟主打的鱼篓包,一共做了一百五十个,其他竹簸箕、竹筛子、竹筐、背篓、元宝篮各备了三十个,水墨竹灯一百六十个。零零散散的,还有竹斗笠、竹蒸屉、竹编蚂蚱、竹编球,合计五十有余。

挑筐和扁担不够用,还单独做了三人份出来。到时三户人家里的每一个劳动力,都得帮着分担,挑一担下去。

年前大集连办五日。从农历十二月廿五,一直办到十二月廿九。

据兰英婶所说,大集的头一日往往最是热闹。许多来逛大集的图个新鲜,都会挑在这一日外出。第二日和第三日会稍逊色些,但因为逛大集的人换了一波,大部分时候,生意也不会差。

等到最后两日,许多临时上集摆小摊的店家便会撤了。他们此行,也可以选在后两日或一日逛逛集市,将过年需要的粮食、蔬菜和各类肉食用品都买好备着。

要不然从年三十那日,一直到大年初十,不论是县城还是村里,那些店铺、小摊都会闭门谢客。到时临临时时缺这少那,就是叫破嗓子,也买不到任何。

姜姀听着,感慨万千。

这个朝代做生意的住民们,还会趁过年讨个悠闲。不像她原先生活的那个时代,从年头到年尾,一年比一年过得忙碌。

还记得差不多十年前那会儿,她住的县城里,沿街的店铺到了春节期间也会休店。一直到大年初五迎财神以后,才会放一串鞭炮,宣告新年新店新开业。

有些甚至会闭店到初八或者初十,也好趁此期间,放松放松劳累了一整年的身心。

后来县城里开张的店铺越来越多。大约从三年前开始,新年的气象就换了副模样。

长街巷尾,想挣钱的铺子都会趁春节涨一波价。平日里六块钱一碗的素面,过年期间能涨到二十一。原价五块钱一碗的白米粥,加一碟子豆干炒咸菜,能涨到三十出头。

再后来,就几乎没有店铺在过年期间休店了。一个个高抬价钱疯卷,生怕自己比别人挣得少,或是因为停业休息个两日,被旁的铺子弯道超车,抢了客人。

现在看来,光从摆摊经营者的角度,还是这个在这个朝代开门做营生,幸福指数更高些。

这般想着,沈猎户已经把做好的竹编,分装到了挑筐里。可就算把几对挑筐都装满,也只能带下去差不多一半。

姜姀道:“反正咱们大集那几日都得山上山下往返 。大不了一趟少带些,叫挑担的各人都轻松一点儿。只要分三四日,将这些竹编卖出去就好。”

当然,这是最好的假设。也有可能卖不出去。

“要是卖不完,咱们就带回来,留着年后再去一趟市集上。反正这阵子天气干得很,竹编又都放太阳底下晒过,在家里存着也不会长霉不会坏。做好的这些,囤到开春回南天到来以前,应该都不成问题。”

兰英婶表示认同:“只不过这回,咱们要怎么定价呢。”

“这阵子我都已经想好了。”姜姀道,“鱼篓包既是咱们的主打货品,又最是费时费力,一个就卖十八文钱。其余的竹编小物,就按照四文钱一个零售。卖过的货品,就还是按照先前的定价。这样就算有老客来看新货,也不会说咱们坐地起价。”

沈猎户点了头:“做营生嘛,重要的就是个口碑。咱们卖竹编的口碑一直不错,这回肯定也能卖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