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05)
姜姀踮着脚,在队伍末端巴望着。眼见前头先行的摊贩,在货品确认完毕后,收到一个带绳的绿头牌。
那绿头牌要规需挂在自个儿的脖子上,等走到下一个关卡,交完税钱,便会有最后一拨官兵,在上头盖一个红戳。
依前头站着的摊贩所言,等下集时候,还得将盖了红戳的绿头牌还回去。
这样看来,一个绿牌红戳,只管一日的进城核验和税钱。要他们为赶集连卖五日,就得花去五十文的税钱。该说不说,这个税钱比例,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笔不小的数目嘞。
队伍缓慢地向前移动着,终于轮到姜姀这行人受盘点。
为首的官兵令他们将扁担都卸下来,也不翻看,就只凭目力在上面横扫了一通,便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走了。
姜姀扭头一看,身后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怪不得等轮到他们时,针对货物的勘验都比先前松了。
她提前备好税钱,挑起担子快步离开。到另一头的城门口时,直接将税钱递了出去,又指了指身后站着的几人,表示都是一伙来的。
一齐将绿头牌递上去,收回来时,上面的红戳已经盖好了。
用手轻轻一抹,红戳竟还掉色。姜姀赶紧把牌子挂好,没敢继续手贱,领着几人,终是越过了城门。
记忆中,上回来时,各家摊位还只摆在主街上,距离城门还有不小的距离。
今日大集果然不一般。早到的摊子,都已经搭到了城门边上。前脚刚踏上城里的青石板路,就听见了耳畔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往左探去:“卖馒头嗳,卖老面肉馒头嗳,六文钱一个,不好吃不好钱——”
又往右探:“炸果子,煎肠子,脆香热乎,好吃快来买嘞——”
两个卖吃食的摊子,一声叫得比一声起劲。到最后,竟还隔着条马路,抬起竹杠来。
“我的肉馒头好吃。取的都是顶新鲜的猪前腿肉,三分肥,七分瘦,一口下去,鲜香不腻,满嘴流油。”
“我的炸果子,当初在京城摆摊那会儿,可是给官家宣唤过的。一个小小的肉馒头,比得过么你。”
果然搬出官家的这套说辞好使。不一会儿,已经有不少人围聚到炸果子摊前,你一份,我三份,买得不亦乐乎。
姜姀笑着从他们中间穿过,又往街道的更深处走了些。
为庆新年,沿街的铺子上也都挂上了彩幡。平日里到巳正才开张的酒楼食肆,也都早早打开了铺子,还各自叫了一名小厮,随外头的吆喝声,时不时地吼上几句。
为的是叫那些赶着上集,没来得及吃朝食的客人能上店里坐坐。
可惜来人没安顿下来的都在急寻摊位,坐下的那些更是舍不得离开,生怕自己好不容易寻到的好位置被人占去。
这样一来,有店面的铺子,反倒没能在赶早的营生中抢占先机。
姜姀一路走来,走到了主街中段。平日里这儿围聚的摊子最多,偏今日都想赶在前头,往城门边上靠靠,反倒叫这处风水宝地空置下来。
“就这儿吧,咱们把东西放下来。”
众人陆陆续续地卸下担子。
姜姀给挑筐里的成品各翻出来一个,放在小桌板上展示。空间不够的,便叠一叠挤一挤,垒成了宝塔形。
今日大集实在拥挤,走街串巷叫卖那套就不好用了。一群人聚在狭窄的摊子旁,冲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好一阵巴望。
像他们这种临时摊子,都只配好一对桌凳。几人只能轮着坐坐。其余的人站着、蹲着,实在熬得太累,就在桌面上轻扶一把。
歇下了一口劲,李秀婉揉了揉自个儿酸胀的肩膀。她一个厨娘,从前哪干过这种粗实的重活。能咬牙坚持,走了这么长的山路泥路,还真是不容易。
搭在肩上的双手抖得像筛子似的。一举起来,失了支力,更是抖得吓人。
霜霜跑上来,搂在她娘亲的腰上:“娘,是不是很累?霜霜帮你揉揉。”
“当然累。”李秀婉笑笑,将手递给她,“不过能挣钱,累也值得。”
等各人都缓过一口劲来,街中段的摊位已经被占得座无虚席。主街上行走的,除了晚到些还在抢摊占位的卖家,还出现了不少空手、空背篓,或是带着空麻袋上街采货的买主。
眼见客人多起来,姜姀便决心说一说今日摆摊最重要的事项:“咱们在这种热闹的地方摆摊做营生,除了拼货品的质量,还得拼一拼嗓门和中气。阿叔,您先前吆喝过,总知道套路吧。”
沈猎户点头道:“晓得。”
“其余人怕是没体验过,可能会害臊,或是觉得开不了口。不过没关系,一回生二回熟,沈叔有经验,只要开了这个口,后续再要吆喝,就都不是什么难事了。我给大家打个样,大家要想不出词,就照我这套来就是。”
在身边几人的注目中,她清了清嗓,双手往腰上一掐:“竹编摊子清仓大甩卖,只卖一天,只卖一天。有竹子做的特色美物,鱼篓包、元宝篮、竹灯笼,还有结实好用的竹簸箕、竹筛子、竹筐、竹背篓。只有您想不到,没有您买不到。都来看一看,瞧一瞧嘞——”
已经相处了许久的沈猎户一家,对姜姀的吆喝倒是见怪不怪。
反观李贵生和李秀婉夫妇,都被她的吆喝,呵得怔愣住。此刻的李贵生显得格外老实巴交:“阿姀娘子,咱们不是要买好几日么,怎的吆喝出来,只说卖一日了。”
姜姀笑笑:“不懂
了吧,这叫饥饿营销。就好比人饿了一整天的肚子在荒原里行走,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开门的食肆,却被告知这家食肆只开一宿。那在四面八方都没有食肆的情况下,人会怎么样,当然是一口气多买一些吃食,免得过了今日还得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