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17)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他们带下来的糜饼,吃过午食那一顿,就只剩下了一个,是怕娇娇饿着会哭闹,特意给她留的。

这阵子吃惯了一日三餐,一行人都已经不适应一日只吃两餐的生活,到点就饿。这不,辛辛苦苦一整日,除了刚吃过炸果子的那三人,其余的都已经腹中空空。

“那肯定不能忘。”姜姀仰起头,朝四下里张望了一番,“要不然一会儿宵夜摊子过来,我先去捎带一些过来,再去做后续的事。”

沈猎户只笑:“不用,我开个玩笑罢了。一会儿总能有沿街叫卖的摊子路过,我招手留下,自个儿买点就成。”

这般说好,几人便在摊子上候着。

天色擦黑,墨色渐浓。

有仆役在街边的巷口悬上的灯笼。一盏接一盏地铺陈开来,将大半个县城,照得如同白昼般明亮。

陆续有小贩拉着小轮车过来。木轮子压过起伏的青石板路,轰隆隆地一路走近,又轰隆隆地渐行渐远。

姜姀观察了一阵,大致能从小轮车上放着的物件,推断出摊上贩卖的吃食。

像车上改装过,装了移动灶台和大铁锅,还放着一大袋一大袋青菜的,应该是做汤饼的摊子,卖的是她上辈子常吃的汤面条。

那种车上载着炭盆,炭盆又宽又深,顶上还留下个泥巴糊的大洞的,是卖烤饼的摊子。譬如先前她吃过的胡饼和羊脂韭饼,都是用这种埋炭的烤饼炉子做出来的。

再有拉着一张小桌,桌上放着许多四四方方木盒子的小轮车走过。姜姀踮起脚巴望,看不清木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却见盒子一旁,还放了许多圆溜溜的木桶。

车子一抖,木桶里的水声也跟着哗啦哗啦响。再晃一晃,好似桶盖子下头,还有热气悄然冒出来。

她猜测这是热饮摊子。像那些木盒子里装的,应该是配热饮用的小料。比如盐、糖、核桃碎、葡萄干、瓜子仁一类。

再后来,车子愈来愈多,来来往往逛夜市的食客也愈来愈多。

眼前色彩纷呈,各式吃用摊子数不胜数。街头巷尾,食客们把酒言欢,一片闹声嘈杂。

肚子恰合时宜地咕咕叫起,姜姀拍了站着昏昏欲睡的宋衍一把:“可以走了。”

宋衍一个激灵,从桌边跳起来:“嗳,走吧,我都等饿了。”

李贵生和李秀婉也收拾了起身。

两个女子,一人拎了一个鱼篓包,与身侧的男子和孩子相视一笑,大摇大摆地物色摊子去了。

姜姀头一个选中的,便是那个没看得多真切的热饮摊子。因着摊子一旁,支的三张矮桌,都已经坐满了客人,而且多为结伴出行的女子。

她一双眼睛唰地一下亮起来。这么多目标客户,不得叫她好好表现一

番。

走到小摊旁,她将鱼篓包放在身前最显眼的位置。那处靠近食客们吃饭的小桌,只要她一开口,旁人的目光都能聚拢到那儿。

热饮摊主热情地同她招呼:“小娘子,小郎君,想喝点什么?”

小果踮起脚,从小轮车侧面,探出个头来:“娘,我看不见。”

这辆小轮车,显然经过了改装。上下搭出两个木头架子,底层放木桶,上层放小料,因而整体被架得老高。

从小果那个角度看,甭说车上的东西,便连站在后头的摊主,也只能瞧见一个黑乎乎的颅顶。

摊主略略侧身,看见了地上站着的小毛孩子,同样报以一笑:“哟,还有个小小娘子呐。那我给小小娘子介绍一下,我这儿卖的有缩脾饮、香橙汤、洞庭汤、荔枝浆、杨梅渴水、香糖渴水、豆蔻熟水,还有最适合冬夜里饮的,热乎驱寒的葱茶,小小娘子想喝哪样?”

小果歪了下头。更蒙了,都是从来没听说过的汤水饮子。抬头看向她娘亲,似乎也听得一头雾水。

姜姀的确也发懵。原身的记忆里并没有这些,看来都是近些年才流行起来的汤饮,便道:“劳烦店家帮着推荐几个招牌,我们没喝过这些,都不清楚哪样是哪样哩。”

摊主倒是毫不嫌弃,一点点地同他们详说起来:“咱摊子上的招牌,就是这道缩脾饮。这可是从京城讨来的方子,放了缩砂仁、粉甘草,还有木瓜、茴香等十余种配料,具体的,倒是不便过多透露。不过我敢说,整个大集上只我一家有卖这个,别人那儿还没有嘞。”

“葱茶呢?”小果问,“是用葱做的茶吗?”

“没错,就是用葱段和金银花煮出的茶饮。不过客人们对这道饮子的评价褒贬不一。爱喝的人很爱,难接受的,也十分难接受。小娘子可想尝试尝试?”

小果点了两下头,又扭头看向姜姀:“娘,我就想喝这个。”

光听摊主说的配方,姜姀就已经开始皱眉了。没想到这孩子如此胆大,这么黑暗料理的东西都敢轻易尝试。当然,她这个做娘亲的,也不好随随便便驳了她的兴致:“那就来一个呗。”

摊主应了声“好”,打开热气腾腾的那只木桶,舀出一竹筒,给小果递去:“小小娘子拿好,小心烫。”

姜姀要了一份缩脾饮,宋衍要了一份香橙汤,便看摊主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两只木盒子。

原来木盒子里装的,并不是汤饮要加的小料。而是做饮子的材料本身,是一盒又一盒的粉状物。

只见摊主用小木勺,舀出两勺灰黄色的粉末,倒在一个空竹筒里。又往里头冲了少许开水,用竹刷子不断地搅打,直到搅出层叠的泡沫来。

等搅打的火候差不多够了,便又从另外一个打开的木盒子里,舀出丁点雪白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