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66)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何苦为难自己,花了钱又受罪呢。

原本要做到亥半的流水线,在距离亥时还差点儿的时候,被姜姀喊了个停。兰英婶也终于有空腾出手来,用手背揉了揉发胀的眼睛。

到底不比年轻时候了。她这竹编做久了,眼睛都开始发花了。但看姜姀和李秀婉都在忙,她这个那四成分成的,又不好主动提出来先休息不做了。

这下好,总算是歇下了。三家人各回各家。

姜姀的屋里老早烧好了滚水。宋衍在灶里点了小火,见她们散了,立马跑到溪边打水,兑出一盆温水给她泡手。

眼见姜姀舒服得眯起了眼睛,他心里也跟着舒坦多了。他就怕姜姀累着,白日里也把自己忙得跟陀螺似的,给家里的衣裳洗了,屋子扫了,油菜地也除草浇灌了。

近日里地里的冬油菜那叫一个长势喜人,他看着油菜叶片里抽出来的芽芯子,觉得距离油菜开花不远了。

照姜姀说的,开完花就是结果,结完果就能榨油。到时就能吃自家种出来的菜籽油了,多出来的,还能拉到山下去卖了换钱。

这样的未来他很期待,他觉得好极了。

等姜姀洗漱完,这家里的三个人,也各自回到床上窝着。因着马不停蹄地做了一整日的竹编,姜姀有些兴奋,一时间没睡下,宋衍便躺在床上,同她和小果,说起了自己白日里晚晚回来的原因。

他从卢阿婆家出来没多久,就碰上了被众人围着,泣不成声的陈里正。再竖起耳朵一听,原来这叫他青天白日涕泗横流的事情,关乎他的儿子陈耀,还有那个不成器的侄儿——陈双。

第115章 陈双下场

正月初五那日,白淀村的不少村民还在这村那村地走亲戚。

“陈”在村子里算是大姓,有七成以上的村民,都是本地陈姓。只要在五服之内,互相间没结过什么大梁子,大过年的注定少不了往来。

其余那些姓的五花八门的,都是出于种种原因,从外地乔迁过来的。但在村子里扎根的日子久了,与周边邻人也难免沾亲带故。

故而天亮没多久,村道上就走满走亲访友的人了。

陈里正一早便起来招待客人。他媳妇用红枣、桂圆还有鸡蛋煮了甜口的点心,等客人来了,他再一拨拨地送出去招待。

陈里正亲戚不少,自个儿家中人丁却不旺,与媳妇少年夫妻,却只生育了一双儿女。

女儿嫁到了县城徐员外家。婆家严厉,只放她在初三那日匆匆地回来省亲。连一口热乎的午饭都没吃上,便被婆母叫来的人,以老太太头风犯了,就等她回去侍候的由头喊了回去。

儿子陈耀倒是总在家。

可惜这儿子也不成气候。早年陈耀瞧着还算聪颖,便被陈里正送到学塾里读书。读了大半年,回来还是只会掰着手指头数数,提笔写画出来的东西,比鬼画符都丑。

连学塾的先生都说,这孩子怕是脑壳没长利索,比不得正常人那般。能简单数个数,识几个方块字就已经很不错了。

起先陈里正还争辩。后来陈耀越长越大,果真瞧着越来越呆怔,反应慢,注意力也差。

旁的孩子都在那儿嘻嘻哈哈,说要孝顺爹娘,讨老婆生娃娃的时候,他只知道站在树底下发愣。再不就是搬着一块大石头,从村头走到村尾,再从村尾走到村头。

实在没法儿当作没瞧见,陈里正也就认了这事。不指望他光耀门楣,有什么大的建树,只求他一辈子平平安安就好。

好在陈耀话少,人踏实,力气也不小,当个庄稼汉没甚问题。陈里正家里原本传下来几块良田,一年下来,种两季水稻加一季豆子都不成问题。

可惜老爹去世,分家那会儿,他大哥陈守理一家子极不讲理,非胡搅蛮缠将所有田地都占了去,叫他落了个两手空空。要不是他心肠好,总帮着村民往县城里跑官司,他这里正的头衔,都险要被他扒去。

他也十分庆幸,自己还有个里正的身份。借这身份的福,他找了白水村的地主,将自家儿子送过去当了那家的佃户。至于做活儿的地头,也找了关系,就安排在他自个儿家附近。

这些年过去,陈耀这佃户都当得好好的。日日扎根在地里,不用和其他人多交流,于他而言,倒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

只是陈里正的大哥陈守理,和他的侄儿,也就是陈守理的独子陈双,却都不是善茬。小的屡次给他惹事,老的又惯会宠溺。再这样下去,非给村子里闹翻天了不可。

今年正月才过几日,陈双醉酒已经闹了三回事了。初三那日喝醉酒,竟还把陈耀看顾的那块冬小麦地给刨了。

陈里正暗暗发誓,今日这大侄儿要是再行祸端,他绝不肯再忍让下去。

要不

是他心里头还惦记着老爹走前说的那句,“兄弟要互相帮衬,你大哥没了三个孩儿也不容易”,早就把那浑小子拉去抽藤条了。

想到这里,堂屋里又来人了。

陈里正笑眯眯地端了点心出去,看来的亲戚一个个吃得腮帮子鼓胀,都点头说好吃极了,他心里也跟着舒坦不少。

想想算了,还是莫要再想下去。

过了午后,该来的亲戚都来走过一遍,他总算能歇口气了。

喊了一声陈耀的名字,却没听见回应。陈里正嘴里嘟囔了一句“去哪儿了”,便跟媳妇说了声,一个人到外头找去。

院子外头,被刨了大半亩的小麦地里,站满了看热闹的村民。一个个安静如鸡,只远远看着田地中央,都不敢大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