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81)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举目望去,山坡上拴着的驴子,正埋头吃草。只见它头戴一顶红布小毡帽,与铺子开张那日迎宾童子身上穿的,是同一块布料。

孩子们长得太快,迎宾穿的衣裳还厚,专做的早春款,只怕到了今年秋季就穿不下了。姜姀便将小果那身衣裳改了改,给长大的驴子做了个更大些的帽子。

远远看去,果真醒目可爱。

这一下便感叹起来了。真好啊。树木是嫩绿的,人是鲜活的,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模样。

其实姜姀早在一个月前,就在梦中想起她童年的全貌了。很不幸,她先前回忆起的那些,还只是痛苦的冰山一角。甚至连后来关于吃蘑菇猝死的记忆,都是经过大脑美化的。

但又很幸运,因为那些痛苦的过往,都已经过去了。而今的她迎来了新生,倒无须将那些沉痛的往昔扎根在心上。

那时候她做噩梦哭醒,倒在宋衍的怀里泣不成声。把小果都吓坏了,死死抓着她的手不放。一个与她说道理边哄着,一个在旁唱儿歌。她都听进去了,但还是哭得抽过去,后来就睡着了。

她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想通了一件事——最重要的便是当下。

而她恰好,有一个相当幸福的当下。

小富即安,她的铺子每月能有近六十贯的进账,除开给孙叔一家四口的工钱,还有给兰英婶的分红,以及铺子的租子、税钱,能有二十贯的净收益。

还有偶尔随沈猎户进山打猎的额外获利,基本上每月能挣到二十五贯以上。这个数目,对于身在乱世,却偏安一隅的南方百姓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她还白捡了一个乖巧伶俐的女儿。

每回去接小果下学,那夫子都会夸她能言善道,学字词都比别的童子快得多。而且不仅自个儿学,还带着与哥儿和霜霜两个一起学,颇有一副老学究的做派。可惜……

姜姀每回都没给夫子“可惜”的机会,礼貌笑了下,道一句“家中有事,先行告辞”,就把三个孩子打包带走了。

此外她还在这个世界,收获了自己的挚爱。那挚爱同样爱她到骨髓里,从一句“在山里当劳工”开始,走过深秋,走过严冬,再走过温柔写意的春日,如今到了夏。

回头看去,她甚至不知道他对她的爱是从何处起始。两人的身份地位本有云泥之别,却在这座山里,抛开前尘,任凭爱意滋长。

更有不似亲人胜似亲人的沈猎户一家,在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伸手帮了一把又一把。

还有李秀婉这个年岁相仿的朋友,双双开了铺子后时不时聚在一起,一边剥蒜择菜,一边吃市井街坊的瓜。

更有无上珍贵的财富,是她这具健康的身体,以及蓬勃向上的心灵……

所以在做噩梦的次日,她晨间起来,透过窗纸,面向朝阳。再看看身侧酣睡的稚嫩面庞,又望着那张用久了有些松散的苇帘子,眯眼笑起来。

就让那些前尘往事都淡去吧。冰雪消融,从此往后,一切向阳而生。

*

芒种那日,姜姀和宋衍一道,将晒干了的油菜果荚收了,分两趟一齐挑到山下去。收获的油菜籽榨出来八十斤油。李秀婉那儿不差这一点,拉到市集上卖也卖不了多少银钱,便都留着自家吃用。

又打算等最热的这阵子过去,再种一茬占城稻下去。

听闻这占城稻格外好养活。耐寒,不挑土地,便是没什么肥力的土壤,也能长得旺盛。而且生长周期短,只消百日就能结穗。也就是说,夏末种下去,初冬就能大丰收了。

姜姀对种水稻这事儿很是期待。

夏日的午后,来竹编铺子买竹编的人少了,李秀婉的食肆生意却大好。前铺后宅通透,饭食香味阵阵,飘得很是馋人。

姜姀手捧一块在井水里镇过的绿瓜,和宋衍坐在院子里吭哧吭哧地啃,另拿一柄竹扇在手边扇凉。

可惜这个朝代没有西瓜,只能用黑皮绿瓜做个平替。这绿瓜吧,吃起来清甜爽口,剖开来将里头结了串的籽儿剜去,就能一人一半抱着吃了。

但她总觉得和西瓜比起来,差了点儿味道。仔细想想,该是差在香味上了。

夏日里正当熟的脆口西瓜,用刀顺着边切个整圆的道儿,再磕开个小口,两手一扒,之后便能听见“咔嚓”一声响。

那就是西瓜香味最浓郁的时候。

又恨叹了一遍没有,姜姀身在曹营心在汉地吃完绿瓜,打了个饱嗝,扭头看看。李秀婉忙得不可开交,颠锅都颠出重影来。她感慨一句:“还是咱们这种日子好。”

这辈子暴富是不成了,但起码悠闲啊。吃吃瓜,喝喝茶的日子,不好,不香吗?

而且左右两边孩子们都不在,孙叔一家子被她打发上街,吃冰饮休息去了,如今妥妥的就是他们的二人世界呐。

趁天还没到最热的时候,两个人还适合腻歪在一起。姜姀涮了手,又窝到了宋衍的怀里。

这回背靠着,后脑枕在他坚实的肩头,被他拦腰搂着。宋衍这厮贱嗖嗖地在她腰间挠痒痒,想逃吧,又被他大手禁锢着逃不掉,只能笑着叫着扭闪着身子,一边求饶一边往他怀里躲。

李秀婉愤愤地从灶房探出头来。不是,她忙成这样,被灶头热得汗如雨下。这俩倒好,在院子里小风一吹,小瓜一啃,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你侬我侬。

造孽啊,这什么世道。

不过像树懒一样窝在宋衍怀里的姜姀,却全然没留意到她。这一瞬似乎全世界的幸福都围绕着她。她笑着,闹着,倦意袭来,脑袋一歪,竟在这青天白日下,在宋衍的怀里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