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5)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姜姀并不催促,看小果急得眉头紧锁,只淡淡说了句:“慢慢来,不着急。”

小果咬着牙,手里拿着燧石尝试了一遍又一遍。最终生上火的时候,激动地在原地窜得天高:“娘,我做到了。”

姜姀张开双臂,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趁烧水的功夫,姜姀没停下,用剩下的竹竿和竹枝做了把笤帚。

笤帚做到一半时,陶釜里的水咕噜噜地煮开。米粒儿已经下锅,像开花似的在釜里绽开。香气满溢出来,勾出了两人肚子里的馋虫。

姜姀瞄向小果。小小的脑袋凑在陶釜旁,嘴唇紧紧抿住,一个劲地咽口水。

她自己也没好到哪去。可能是这具身体饿得通透,这会子一心只想米粥快快煮熟,然后痛痛快快地喝上一海碗。

这般想着,再低头看去,陶釜里的白米粥已经浮上来厚厚一层米油。文火在下头煨着,她用竹筒子盛了,先给小果一碗,叮嘱她吹凉了再吃后,自己也盛上来一碗。

第3章 大扫除

太香了。

从前尽管她也生活在山里,但吃的都是大米饭,顿顿有鱼有肉,没真挨过饿。要缺少什么,开车去外头采购,能把半个超市给搬回来。

哪像如今,劳作过后,肢体饿得酸软,捧着一杯白米粥倒真像是世间珍馐。

小果小心翼翼地朝竹筒子吹气,生怕把白米粥洒出来一粒。轻啜了一口粥上的米油,她的眼底亮晶晶地泛起光:“娘,这也太香了。比我这辈子吃过的所有东西都香。”

姜姀痴笑了番:“你才多大年纪啊。一辈子长着,以后能吃到的好东西,保准比白米粥更香。”

两人笑闹着,半罐米粥很快吃得见底。

咂咂嘴,小果回味着舌尖上残余的清甜。此刻她就是整个白淀村最幸福的小娃。

陶釜底下的火还生着。未免干烧炸锅,姜姀舀来溪水倒进釜子。待水烧开,向小果叮嘱道:“以后要喝水都得先烧开,不能图方便喝溪里的生水。要去打水或者生火前一定要和我知会一声,有大人在场才可以动手。都记住了吗?”

乖巧地点点头,小果应道:“都记住了。”

姜姀一下便听出来,填饱肚子后,她说话的声音都变得有力许多。

这就对了,以后她们顿顿都吃饱,亏空的身体就能慢慢补回来。不过光吃米粥可不够,还需要肉类、蛋奶这种高蛋白的食物,再配上蔬菜水果,营养才算全面。

不着急,日子还长,她有的是时间把小果养得白白胖胖的。

休息片刻后,她又开始劳作。藤条一勒,把扎了一半的笤帚收了尾。

麻布已经在淘米水里浸泡许久,拎出来瞅了瞅,果然上面的霉斑消失了大半。借着灶台的余温,她又把竹筒子放上去闷了闷,复又端详,麻布崭新,霉斑消失得无影无踪。

经过大半个时辰的通风,屋里的灰气已经散去不少。

大扫除是个力气活儿,光她一人之力显然不够。小果身量就那么点,人还没笤帚一半高,只能让她在旁跟着,做些简单擦洗的活计。

小毛孩子主动请缨,想替娘分担去溪边打水,被姜姀婉拒:“打水的事情我去,你就拿着布条,把窗台那头擦擦就好。” :

山涧的水深没个准儿。别看她们屋前流过的只有浅浅溪流,指不定向远处几步,就是道虎口鸿沟。

她原来生活的地方,每年因为游野泳溺毙的大人小孩不计其数。宣传年年在讲,年年有人涉险。

小果这种身单体薄的,万一重心不稳一头栽下去,被水流一推,后果不堪设想。也是为防万一,这才反复叮嘱,一定要有大人看着才能靠近水边。

小小的人儿乖乖“嗯”了声,撸起袖子擦窗去了。

姜姀高举笤帚,先把屋顶上结的蛛网都扫下来。视野上清朗许多,原本跟盘丝洞似的草屋,摇身一变成了人居的地儿。

原先烧出来的水盛在竹筒子里,腾出个陶釜当水桶用。她把灰积得有半寸厚的地面都用水先泼了一遍,等灰土浸润后再向外扫水,很快清理出大半间屋子。

之所以效率这么高,还有赖于新扎的笤帚十分好用。宽大,结实,扫起地板来丝毫不拖泥带水。不得不说她这门看家的手艺,就算穿越了还是一等一的好。

上辈子她就生了一双巧手,在山里闲得没事时就钻研竹编手艺,还专门雇了个帮工去山上砍竹子来晒。

山里寄快递不方便,纯手工艺品制作周期又长,只支持线下购买。即便这样,还是有不少人驱车百来公里过来买她的竹编小物。

这辈子更好,家门口就是连片的竹林,一眼过去望不到林子深处,现成的材料要多少有多少。

心中燃起生意经,说不定以后她能靠这门手艺赚点钱来。毕竟家里啥啥都缺,就算换不了多少银钱,能够以物易物,换点生活必需品也是好的。

想到这里,干劲上来,手底下一来一回扫出了残影。

小果受她感染,也擦得格外卖力。两人扛吃扛吃地干个不停。原本打算天黑前把屋子打扫干净,没想到太阳还没落山,就提前收工了。

站在堂屋,夕阳从窗边滚落,落在湿水的泥地上,像碾碎的咸蛋黄。屋里崭新亮堂,虽然和姜姀心目中的家还有不小差距,但她已经很满足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午后吃得清汤寡水,没有荤腥油水打底,她又饿了。

看向小果,她虽然不说,但有规律地时不时皱起眉头,应该也是胃里在抽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