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娘子种田日常(78)
“阿姀,咱们开始卖东西吧。时间不能耽搁在这种事情上。”沈猎户转过身,与她相视一眼。晃了晃身子,转头就吆喝开,“卖竹筛子竹簸箕竹筐啊,十里八乡仅此一家,不好用不要钱。”
姜姀挑起担子追上去:“您话说得这么大,就不怕一会儿人家对咱们的手艺不满意不给钱啊。”
“我相信我家那位和你的手艺,况且这不是你说的么,招牌要打得响亮,哪怕说得夸张一些也没事。”他勾起嘴角笑。
心上舒坦下来,开口自然嘹亮。连原先路途上带来的倦意都一扫而空,仿佛回到了六年前意气风发的时候。
他愧对了这些年,接下来的日子一定要高高兴兴地过。
吆喝声吸引了周边村民,青红砖瓦房里的不少人都探出头来。
“竹筛子怎么卖?”
“五文钱一个。”姜姀道。
白水村的村民条件都好,卖得太便宜反而会让他们觉得做出来的东西品质不好,入不了她们的眼。所以便不能按照先前竹簸箕那般定价,尽管竹筛子做起来耗费的工夫比那个还少。
来人拿起一个在手上掂了掂:“还行,看起来挺结实的。”
“那肯定啊。先前我们在隔壁村子已经卖过一波了,买了我们家竹编的各个儿都说好。”
“能不能再便宜点。”
姜姀把价格抬高为的就是这个,总得给人家一个讨价还价的空间嘛。毕竟有钱人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要是自个儿能把价钱砍下来,反倒会让他们心里头高兴。
她还是用的老策略“您想要的话,八文钱卖您一对。或者您看看里头的背篓。背篓六文钱一个,您若打包了买,给个十文凑整就好。”
那娘子面上笑了下:“你还挺会做生意。就照你说的罢。我要一个竹筛子一个竹筐。到时万一坏了怎么办,你可要告诉我你家住哪儿,到时我去找你,可不能赖账。”
“嫂子您放心。我住在大罗山的山腰上。只是山上山下脚程不短,您怕是很难找到。不过我每隔一阵子就会下山来采买,到时还会做新的竹编卖。咱做的不是一次性生意,后续有什么问题我都可以上门解决。”
“那好,那我就信你一回。”
那人捧了两个竹编在怀里走。
本以为这趟是开门红,没想到此后的营生一直冷冷清清。大约是来白水村叫卖的人多,他们对这种往来的商贩相当习以为常。
行走途中,有一布衣娘子拉开院门将他们喊住:“哎,小娘子。可有什么新鲜好玩的玩意儿卖。”
“有竹筛子竹簸箕,竹筐和背篓,您看想要哪个?”
“就这些了?小孩子玩的玩意儿有吗?”
姜姀从挑筐底下挖出来两个竹编球递给她:“只有这个。我那儿工具有限,做不出精巧的小玩意儿。您看这是您想要的吗?”
那人也不伸手接,皱着眉摇了摇头:“这些县城里都有,算不上新鲜。没意思,就这样罢。”
她啪的一声把门关上。
姜姀难得吃上一顿闭门羹,心里颇有些灰溜溜的。
不过她说得很有道理。想要竹编卖得好,就不能只卖这些传统常见的玩意儿。要不然光是竹簸箕竹筛子之类家里头常见的器具,没下山几趟就能把周围的村子都覆盖了。
一个竹编三年起用,等过了这阵她们卖什么呢。是时候想想新的出路了。
第51章 难得碰壁
这趟白水村之行,从头至尾都没有预想的顺利。约莫两个时辰过去,挑筐里的竹编还没卖出去一半。
姜姀已是浑身酸痛,尤其是两个肩头,本就没多少肉,又被扁担压了这些时候。卸下来时,酸疼劲翻涌上来叫苦不迭。
沈猎户看出她的为难,提议道:“不如今日就先回家。正好沿着白淀村叫卖回去,沿路上他们要有需要自会来买。我记得先前村里不是有个娘子要你帮她留个竹簸箕吗,正好趁这会儿把东西送过去。”
想了想,姜姀点头应下。
“来,把扁担给我。你趁此机会歇歇,一会儿到了山上还有你累的。”
姜姀没应。陪她走了这么长时间的路,沈猎户嘴上虽没说,但肯定也累得够呛。她不乐意让他本就不好的身体雪上加霜:“阿叔我没事,我还能担得。咱们尽快过去吧,绕过白淀村上山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呢。”
拗不过她,两人就地折返。
白淀村也是同样。不久前刚卖过一波竹编,眼下来捧场的人多,都是先前那些买过东西的旧客,实际肯掏钱的却没几个。
姜姀陪她们唠过一会儿,走前来到先前预定过竹簸箕的那户人家,按五文钱两个卖给她。
今日收成合计五十五文,比头一回下山时候卖得还要少。就算全部贴给沈猎户,都不够还欠他的八十文钱。
她没好意思开口提分成的事,只是家里存粮实在不多。这阵子两大一小张嘴吃饭,粮食吃得比先前快很多。尽管上一次沈猎户买回来不少,但也禁不住三个人这样造。
犹豫过后还是开口说道:“阿叔,我想买两升谷子回去。其余挣来的钱的都给您,没还完的下次继续。”
“没这个必要。”
“有必要的阿叔,这笔钱不还我心里头过意不去。我本来想着今日的收成都用来还钱。只是您看今日一共只挣了这些。家里的粮食不大够吃,要不然我倒真想把这五十五文都给您。”
“你既然缺粮食,那就多买些囤着。还钱的事不着急。”
姜姀没继续同他掰扯。钱是肯定要还的,就看买完谷子还剩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