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子为何如此作死(201)

作者: 无处怜芳草 阅读记录

“我是不是很愚蠢?”许妙仪突然问。

萧韫想说“没有”,但许妙仪已经先一步抢答了:“我被简青川骗得团团转,甚至在他的罪恶暴露后,我还对他动过一丝恻隐之心。”

她语气平静,眼中却已经泛起了泪光。

她恨简青川,但更恨自己,恨自己识人不清,恨自己不够果断。

萧韫心疼不已,想伸手为她拭泪却又不能,只好宽慰道:“不怪你。如果是我,我也会上当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纵使英明如秦皇汉武,不也照样有犯浑的时候吗?”

“犯错我当然可以接受,可是我总觉得,我不该犯这样的错。”许妙仪捂住脸,声音已经哽咽得不成调了。

“为什么不该?”萧韫反问。

“我活的时间比他长呀,人生阅历比他更丰富,理应看穿他的伎俩。”

萧韫斟酌着道:“你潜意识地认为自己一定比简青川强,所以当你败于简青川之手,你才会有这么高的落差感。”

许妙仪沉默了。

尽管她不愿承认,但她确然有些许傲慢。

“年龄不能代表一切,简青川从小摸爬滚打,阅历不比你少,你输给他不丢人。”萧韫道,“再说了,到底是谁规定的‘应该’?难道阅历多一些就不能犯错了吗?难道将军就不可以有恻隐之心吗?”

许妙仪愣了愣,堆积在心头数日的情绪不知怎的就决了堤,她嚎啕大哭起来。

萧韫心头难受得紧,眼圈竟也渐渐红了。

许妙仪这几日为了骗过简青川,可谓是殚精竭虑,她很快就哭得累了,直接倚在萧韫肩头睡了过去。

萧韫轻轻揽住许妙仪,不自觉地弯了弯唇角。分明在笑,他眸子深处却是一片哀伤。

这大概是他们最后一次这样亲近了吧。

根据情报,庆王的罪证马上就要送到长安,这也就说明,许妙仪要离开长安了——她本就是为了报复庆王才留下的。

江山之大,天涯之远,他很可能再也见不到她了。

一想到这里,他难免哽咽。

他没有任何理由留下她,也不想用爱的名义困住她。他只能暗暗期望,这场党争要是再纠缠得久一些就好了。

他甚至还疯狂地想过,抛下一切跟她走,陪她浪迹天涯——可是她会愿意接纳他吗?大概是不会的吧。

萧韫自嘲一笑。

第92章 怪病留在长安?

(84章中,妙仪救人的剧情改成了,平郡王妃救郑嫣,涉及重要人物背景,建议追读的宝宝们回头看一眼)

自从简青川事变后,许妙仪便有些消沉,整日闷闷不乐的。

郑嫣和萧无忧变着法儿地开导她、逗她,一连好几日,她才逐渐展颜。

在这期间,萧韫从未来过,但经常送名贵的补药过来。他还特地嘱咐萧无忧,不要告诉许妙仪是他送的。

贺远山起初时常登门拜访,许妙仪对他始终不咸不淡的,他也不肯放弃。而后就没怎么见到他了,据说是萧韫向太子进言,给他安排了些任务。

忧郁之余,许妙仪密切关注着朝堂的动静。

经过一番激烈的明争暗斗,太子一方成功掌握住了岳明手上的证物——一份血书和一张陈年票据。

血书来自曾经的王

府录事。他在信中痛心疾首地控诉,四年前庆王被外派到中州修筑河堤,指示下属官员在进购材料时以次充好,中饱私囊,导致筑成的河堤质量不好。雨季洪水决堤,淹死百姓无数。

而那张陈年票据,正是当年采买材料的记录。

萧韫将此两物呈到御前,朝野上下掀起轩然大波,不少朝臣们纷纷要求严惩庆王。

让事件达到高潮的是,数名当年中州水灾后的幸存者现身长安,击鼓鸣冤,并呈上万人血书一份。

满城风雨,然而圣人始终没有做出裁决。

事件又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许妙仪有种不好的预感,觉得圣人大概率是不会重罚庆王了。

……

这天午后,郑嫣一脸忐忑地对许妙仪说:“姐姐,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

许妙仪颇为意外:“直说就是,这么紧张做什么?”

郑嫣斟酌着道:“等庆王的处罚下来后,我们能不能再在长安留一阵子啊?”

“为何?”

“听说平郡王妃得了一种怪病,连宫中太医都束手无策,如今正在民间重金招募能人。”郑嫣道,“我还没告诉姐姐,平郡王妃曾对我有恩,上次我们去庆祝出狱那天,我和叶无忧去茶馆听戏,不料茶水里被人暗中下了毒,是郡王妃提醒了我,否则我俩早投胎去了——我当时怕姐姐你烦心,就没告诉你。”

“当然可以啊。”许妙仪答应得毫不犹豫。

郑嫣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了:“我还以为姐姐想立马离开长安呢。”

自不必说前夫哥萧韫在长安,一直被许妙仪当做好友的简青川也是在长安露出了邪恶本性,换做是郑嫣,她巴不得早日长安这伤心之所。

许妙仪失笑道:“你还记得,我决定来长安时,说了些什么吗?”

郑嫣点头。

她记得很清楚,当时许妙仪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应该再任它羁绊未来的脚步。如果因为一个人而错过了盛世长安的景象,那我可真是要抱憾终身了。”

“不要因为过去的事情羁绊未来的脚步,想做什么就去做。”许妙仪柔声说着,摸了摸郑嫣的脸。

“嗯嗯!”

于是当天午后,郑嫣在萧无忧陪同下,揭了寻医告示,前往平郡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