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清北考科举(157)

作者: 不就山 阅读记录

沈清和全程靠着凭几没下来过,身边环绕无数人,心甘情愿为他俯首。

冥冥中似乎一直有声音在他耳边絮语,沈清峰一直捂着耳朵,告诉自己,他才是沈家当之无愧的嫡长!

现在,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分辨出,那声音到底在说什么——

才情,能力,酬酢,乃至相貌,他和沈清和之间,如隔天堑,有天与渊的差别。

一场闹剧。

红衣青年支着下颚,瞥来的视线淡淡人。沈清峰想要走,脚下好似生了根,他自虐式地站在这里,独吞这场几近于剜肉之痛的刑罚。

“真是不客气啊,不过你知道吗。”

他声音穿过众人抵达沈清峰身边,很轻,又带着完全的自傲自信。

“若将来你的子侄要进科考场——他们会敬我如敬神*。”

沈清峰全身抖了一下。

彼时他觉得沈清和说的是无稽之谈,狂悖至极,但心绪依旧如同海上孤舟般难平。他说的话,好像没有不应验的。

说回来就回来,说升官就升官,好像沈家八辈子的青烟都烧在他一人身上。

只是一段插曲,沈清和全然不在意这样的小事,休沐日很快过去。

从前他任侍中,只在含章殿听候调遣。如今隶属中书省,有了上和政殿议事的资格,大雍之万里河山翻云覆雨间,尽在这一堂之上。

但并未如他所想的顺遂,暮色刚至,就收到罢朝三日的消息。

不用如何打听,各路传来的消息早已盈耳。昭桓帝手握涿州两大氏族抄灭后的密辛,朝臣虽然心中惴惴,但也笃定,这些东西会被放上案桌,被拿住错处的士族向皇帝低头服软,再割肉放血,便能乖乖过去。

但谁都想不到,就在二族湮灭后的不到三日,龙骧营与西北军合纵连横,转道到了汀州与拙州,星流霆击,惮赫千里,将信件牵连的本地几个大族族老羁押归京。

朝野俱沸!

京都之外的世家开始连夜烧毁通信,将尾巴收拾干净,京都内臣没想到含章殿一跪不仅没给昭桓帝敲一记警钟,反倒更变本加厉!

皇帝到底想做什么!

坊间突然流传歌谣,大意新帝要走惠文帝老路,大雍国之危矣。

沈清和收集到这些消息后,沉思许久。

广布谣诼,流言惑众,不用想都知道是谁做的,他们无非是要把水搅浑。

这些都是次要,只怕他们惊惧之下……要反。

乱世初平,再起兵乱,这样的消息一出,萧元政不管师出何名,都不占优。

他这样稳重的人,直接摘胆剜心,向这些世家的咽喉处扼,这是沈清和完全没想到的。

没道理这么跃进啊!

百思不得其解之际,门房收到传信来报,他打开一看,署的是刘霖的名。展信一看,纸面上只写几个字——

“朝臣密谋阴私,暂时探听不到,老师小心。”

阴私?

沈清和将信纸合上,他刚回来没几日,刘霖早就打入内部,消息确实灵通的多。

要该小心的可能不是他,而是……

沈清和站起身!

不对不对,有金甲卫团团护卫,内宫更是重地,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况且他本人应该也会武,萧元政的安危是他最不必担心的。

信纸被他攥出折痕,沈清和绕着庭院走了一圈又一圈。

……还是进宫一趟。

宫门早就关闭,金甲卫披坚执锐,冷然相对。

沈清和掏出那枚羊脂白玉的扳指,金甲卫眉见松动,向上级请示。头领是认得这位的,将扳指捧到手心看了一遍,就松了口。

皇宫的夜色要比外面更深,阴影处似乎随时能跳出择人而噬的怪物。沈清和顶着浓黑深进,过了和政殿,过了含章殿,最终停在珑璋台。

宫灯长明,是这座深宫为数不多有温度的地方。门前又是排排站立的金甲卫,护卫一方平安。深夜来人,他们齐齐看向闯入者,拇指一顶,雪亮锋刃已经出鞘。

守夜的晋昌见是他,连扫拂尘摆手,叫金甲卫将刀都收回去,匆匆下阶。

“沈大人,你怎么来了?”

见有熟人,沈清和松一口气:“我要见陛下。”

“啊这……”晋昌犹豫了一会儿,“大人等我。”他转身又上阶,轻轻推开帝王寝宫的门,稍一会儿又小跑回来。

沈清和跑得有点急,几缕长发在风中飘飞。

“大人,夜已深了,请回吧。”

“什么?”沈清和微微睁大眼,又说:“劳烦公公告诉陛下,我有要事相说。”

晋昌看着他,缓慢的摇了头。

沈清和懂他什么意思了,他抬起眼,眸若寒星。

“不见?”

晋昌赔笑,还是那句话:

“大人请回吧。”

第78章

深长的宫道一眼望不到头, 晋昌见他一人伶仃而来,遣了个徒弟为他提灯照路。

沈清和一路心神难宁。

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要开始揣度圣意。

萧元政这么打世家的脸,还是毫不掩饰、响亮的一耳光, 这些对羽毛爱惜得不得了的人又怎甘受此辱。届时前朝一团结,就是见火就炸的雷。

这局面显而易见, 萧元政不可能不知道。

他确信萧元政有自己的思量,就是步子实在太惊太险。饶是他这样离经叛道的人, 也觉得心惊肉跳。

晋昌公公指派给他的小内官看着年纪挺小,夜里风大, 弯腰掌灯有些费劲。沈清和也觉得凉飕, 一把将灯捞过, 在他慌乱的神色里绕到廊下, 示意他跟着自己就行。

小内官自然听从, 他悄悄往身边觑, 朝中新贵, 又姓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