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北考科举(83)
不过书院都有德隆望尊的大家坐镇,想赢又谈何容易?谭萍如今敢开口,也是存了捏软柿子的心思。
“好啊。”高容一改冷淡神色,“我带你去见人。”
谭萍闻言点头。
论道嘛,当然是要庄重对待。
就是不知道这书院里能搬出什么救兵。
穿行而过,绕圈跑步的人未曾停下,还有木头支起的棚,不论男女老少,或站或坐,或埋头奋笔,纸张似雪花片似的堆满桌子,没有为外来者的到来分走一丝注意。
古朴悠扬的铜钟声回响,几人愣神之际,原本闹哄的人像受到了共识的指令,全安坐回位置,等铜钟余音散尽,剩下的只有哗啦啦翻书声。
谭萍目光停留凝滞。
纸贵,早不是一日之事。
带来的学生们没什么反应,因为他们没缺过纸,书院里供用的还是上等的左伯纸。
可这是外头啊,还是偏远苦寒的苍州!
采购文书用度是什么境况,他还是知道的。虽然一切粗陋,却人人用得上纸,换言之如同小儿抱金,那日在老翁家见到的不是个例。
五姓七望能延续至今,沉淀深厚,归根到底依靠延绵不断的家私卷册。
若纸不再珍稀……他一时不敢深想。
沉思间眼前又是另一番天地,比起外头言行粗鄙的人,显然里头的更像他们认知里的学生。
他们为这自己所熟知的‘正常’松了口气,身后一学子和人对上视线,意外出声叫道:“袁兄?”
那身穿浅蓝无袖袍的清北学子和他两两相视,走上前他才肯定自己没有错认,正是自己昔日旧友。
和他们不同的是,袁如就是那走了另一条倒的人——自他科举中试后,二人便许久未联络,本想他要么在京都,要么被朝廷下派州郡任职了,不曾想能在这里遇上。
袁如确实是被下派的,开始想他一身才华抱负,被安置到苍州一个小地方还多有不忿。可眼见几位出色同僚也一一来了,加之这里确实……总之每天跟个陀螺似的打转,他已许久没顾得上伤春悲秋了。
“你不是在金山书院学成了吗,怎么在这儿……?”若无意外,入了仕便算是出师了。
“我在这儿深造。”袁如没有透露太多。
只是看好友脸上还有种未被毒打过的率然本真,联想到自己昨晚亲手拔掉的一根白发,从未动摇过道心的袁如,滋生出一丝难言的复杂。
高容淡淡道:“他们来论道,今天老师不是在,我带过去给他瞧瞧。”
百丈书院几人因为高容轻率的措辞而愠怒。
袁如大惊失色:“谁这么不长眼?!”
几人在心中点头,金山书院的学生,应该知道他们百丈书院的本事,这很合理。
该叫这野鸡书院也知晓他们的厉害。
袁如转了个弯才知道答案,他神色更复杂,慢慢露出一个同高容方才一般的诡异微笑。
"好啊,论道好,快快去吧。"
他已经忍不住想看有人道心破碎的样子了。
第42章
袁如被好友用肘推一下。
“这到底怎么回事?”
“或许你一会儿便知道了。”袁如笑而不语, "你是不是也觉得四书院冠绝天下?我从前也这么想。现在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就凭这破书院?”好友不敢置信,“蔺兄, 你不会也被下迷魂汤,要拜这‘清北野教’的山头吧!你可别忘了你也是四书院出身, 怎么能数典忘祖,背叛师门!”
“当然不是, 老师为我启蒙开智,我当然不忘。”袁如摇头, “沈大人说了, 三人行必我有师, 集百家所长, 这叫‘留学’。”
真是被灌迷魂汤了!
谭萍紧随高容停下脚步, 前方是蓝白袍服的学生围拢, 人群散开条道路, 簇拥着的少年独坐在亭台上, 面容隐在扇下,一条腿曲折, 另一只随意垂下,歪头打量几张生面孔, 露出半边脸。
沈清和被太阳光刺了一下。
“来新朋友了啊。”
高容附身跟他说了前因后果, 他感兴趣的坐直身子,“论道啊。”
蓝白院服的学生眼睛一亮:“我去我去, 沈老师这能不能加学分啊!”
加学分?!
周身环绕的人和听见什么令人兴奋的词一样, 盯着几人的目光像找到猎物的饿狼。
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初具成效,只要能通过考试,不仅待遇从优, 还免费分房,如此种种,丘泉周边的有点本事的人都愿一试。再加之上头顾念分拨下的官员,都统统丢进书院里同步思维……这才勉强能跟上丘泉日益增长的物质水平和紧缺人才之间的矛盾。
谭萍几人被盯得如芒在背,心底发毛。
学生已经按捺不住,他们先下手为强,将几人团团围住。
“或许我们可以聊聊煤矿采集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
“对纺织机钩头制备的喂料结构有没有兴趣?”
“清利散酒方对中毒过敏性休克的效果评价这个怎么样?”
“猜你喜欢透气式筒式金蚕养殖装置!”
这……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捡了零星几个听得懂的词,谭萍摆袖,“这都不过是鄙薄工匠之术,不成正统,难登大雅之堂!”
沈清和轻笑:“不许这么说噢,这都是宝贵的技术型工科人才,黄领加身的。”扇柄一转,掀开角亭边垂下的纱帐——
“醒醒,来活了。”
小童从竹青色的轻纱间探出头,金发金眼,在阳光下更点染一层炫光,正是系统。
“有人要和你打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