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种植火爆星际(11)
每年联邦人口基数不断增加,人类可生存星球居住压力不断加大,长趋势发展下去,会造成可居住星球爆满,环境,经济等各方面难以支撑,寻找更多可居住星球和建设荒星是必不可免的。
联邦所在星域大大小小上千颗星球,被发现的可居住星有也不过六百颗,而发展成熟的大小星球不过上百颗,在联邦人口基数以亿万为单位的数量,显得拥挤了。
像首都星这样繁华的星球 也不过十颗,每年人口还在不断增加。
但建设荒星所需花费太大,前期投入是没有收入的,政府并没有大力支持,反而是放在寻找可居住星上。
这些年,研究院一直在研究建设荒星的可能性,让荒星恢复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可居住条件,所需投入费用是个庞大数目,所需时间更不能预估。
所以哪怕知道,能够成功规划并建设好一颗荒星能够带来的名声是不可估量的,也没有人愿意去做,对他们来说,这太久远了。
卫国良光脑都快打爆了,也没个人选。
这边,卫东捣鼓了半天,跟着使用视频来回看了好几遍,也试了不下十次,终于成功了一台。
根据卫柠提供的数据,把需要的数据输入功能版块上,并保存,启动开关,机器人就开始了工作状态。
也可以提前设置好工作时长,保养时间,以及指定的停放位置,机器人工作完成后,会自行回到指定位置,等保养时间过了,又继续工作。
卫柠饶有兴致的看着机器人挖地,不得不承认机器人的效率比人工快了不止两倍,还不用担心机器人会偷懒 ,更不需要支付工钱,只需要一个容身之处,以及足够的能源石,就可以拥有十年的使用权限。
像之前挖的地花了卫东半天的时间,机器人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就能完成了。
有了第一台的操作,很快的,卫东就又重新设置好了下台。
卫柠预计种完所有种大概要用两亩地左右,想早点种下去 就叫卫东多设置几台机器人,争取今天全部种下去。
以种子现在的活性,加上充足水分和营养液,不出三天就能发芽,一个星期就能分辨出品种。
至于那500株植株幼苗,叶玲说先在附近开一块地出来种着先,养活了再移植,近点也方便照看。
植株苗太小了,叶玲不放心交给机器人,打算自己来种,遂卫东给她那台只设置了挖坑碎土的指令。
卫柠也跟着一起,趁机给幼苗输异能,激发生机,把叶玲感动的直说她懂事。
种植面积扩大了,需要的水也多了,之前水潭的水就不太够用了,而且每次需要花时间取和过滤也麻烦,正好机器人到了,卫东在屋前挑个地方,准备指使机器人挖井。
第7章 再见红眼兔
人工种植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虽然她们也只是把植株苗种下去,期间卫国良和卫东趁空隙间也过来帮忙,等500株幼苗全部种下去,已经是三天后了。
卫东让机器人挖的井也终于看到了水,将近三天挖到了上千米的深度才出现水,出水量还不如水潭多。
他们知道这是因为环境问题,水潭那边植被多,这里可以用寸草不生来形容了。
想要改变这片区域的环境甚至是气候,至少要把周边的土地都种上绿植,目前只能一点点来了。
值得高兴的是,那两亩地里的种子都开始发芽了,最先种下去现在已经能看到一两片叶子了,再过几天,就能分辨出是什么品种了。
卫柠怕好不容易长大点的苗苗不适应这恶劣的环境,隔一天就要浇一遍水,每天都看了仔细看一遍,看到明显蔫巴的就给输点异能,尽可能的让它们都能存活成长起来。
为此,她的每天都累得够呛的,好处就是异能提升了不少。
如今,他们每天出门走几米,就能看到点点喜人的绿意,后种的种子卫柠用异能蕴养的好,已经可以跟上最先种的步伐了,都长到了能分辨品种了。
反而是那500株幼苗不知道为什么,开始长的还好好的,昨天居然有几株开始枯死的征兆,要不是卫柠发现的早,及时输了不少异能,还倒了支营养液下去,可能就枯死了。
饶是这样,叶玲今天去看时,叶子还有点蔫,可把她心疼死了。
这些植株现在俨然成了她的命根子了,每天都恨不得一直守着。
掉片叶子她都心疼好久,更别提差点枯死,昨天急的都哭了。
把卫柠几个给吓到了。
今天他们主要工作就是辨认出所有种子的品种,工作量大,他们倒是想分给机器人,可惜这批机器人没有这个功能。
不过众人都没有抱怨,反而很是期待,除了叶玲知识面广,卫东也知道不少品种,卫柠和卫国良都认不出几种来,还特意找叶玲恶补了一整天如何分辨植株幼苗。
现在卫柠都觉得自己满脑子全都是各种各样的幼苗,尴尬的是她记住的没有几种。
最后只能凭借着先前的记忆去分辨,幼苗跟地球时代的植物相似度还是很高的。
别说,还真被她认出来了不少,都是蔬菜居多,有生菜,芹菜,菠菜,白菜,韭菜,有几种认不出来的瓜类,得再大点才能分辨出来。
卫柠将几株瓜苗标记出来,等它们再大一点就移植到另一边空地上,更好生长。
四人忙了两天,把所有可以分辨出来的品种都标记出来,分不出的等大点再分辨一次,要是有没见过的品种就另外标出来,留给叶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