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请宿主尊重任务(9)

作者: 你说你是慕南 阅读记录

这几个丫头有两个堪堪能用,就给你留着使唤吧。省得你生病跟前连个端茶倒水的都没有。”

说着,又掏出200两银票递给她:“娘出来没带太多,你丢了银子,手里没什么花用,这个给你留着吧。”

许知意装作感动的样子接过银子:“谢谢母亲,女儿不孝,都嫁人了,还连累母亲跟着担心。”娘俩手帕上都抹了生姜,哭的泪水涟涟演绎了一场母女情深,又说了一会话,她把银子悄悄塞给许老娘,告诉她自己手里有银子,这才把她娘送走。

两个下人见娘俩如此也觉得挺没脸的,但她们只是仆人,管不了这些,把事情原封不动的报给侯夫人就行了。

两人急着回去交差,跟许知意告辞后,麻利的走了。

许知意看着两个丫鬟,给她们起名兼安排任务。

两人一个叫菖蒲一个叫薄荷,首先要对她忠心,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其次就是以她为主,以后别的主子说话可以当成放屁,但,她的话一定要听,主打的就是一个指哪打哪。

两个丫鬟品性到底如何她不知道,先慢慢观察吧,只要为她所用就行。

当天,两人就把巧慧挤下去了。

许知意跟巧慧说:“你在府里和庄子上都熟,以后帮本夫人传话就行了,她们两个贴身伺候我。”

先把这条小毒蛇弄远点,省得暗地里咬自己。

第2天府里来人了,来的是昨天的管事嬷嬷,她送来一车药材和侯府给她好大儿准备的各种好东西。

至于报官的事,侯夫人的原话是:侯府丢不起这个人,再者她在庄子上住着呢,传出被盗的消息对她名声不好,谁知道大家会怎么说,所以这件事定性为监守自盗。

至于桂嬤嬤的伤,侯夫人觉得这种手法更像是她得罪人被报复,剪舌头断手指明显不是江洋大盗所为。

要是外边为财的人,那么被她发现的话可能就直接把人弄死了。

昨天两个管事问她,她除了摇头就是点头,什么都说不出来,又不会写字,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只能确定一样,就是东西丢了。

至于没有怀疑许知意的清白,是因为许知意那副鬼样子又憔悴又干巴,三棍子打不出个屁,而且不知道她一天脑子里想什么,沉默寡言看着像个木头桩子,还没丫鬟鲜嫩,谁看得上她,巧慧都没事她能有什么事?

若不是答应伯府让她在世子夫人的位置上做到孩子成年她早把这上不得台面的贱人休了,如今也不过是等孩子长大而已。

到时,把她休了儿子也不过30多岁,还可以找个落落大方,知书达理的官家女子帮儿子打理后宅,哼,且先让这个上不得台面的玩意占着这个位置吧。

侯夫人的心思许知意自是不知道。不过没关系,对方什么心思她都不在乎,她这次来主打就是一个破坏,等她彻底摸清情况见过几个弄死原主的罪魁祸首再说。

管事嬷嬷送完东西,进来给许知意回话:“侯夫人说了,现在三个都是病患,回去在府里养着还不如在庄子上养,庄子上清静没人打扰,府里派了五个护卫过来,让少夫人尽管放心,绝对不会再发生这种事儿。”

许知意道:“嬤嬷说的好听,只送药材,平日里的花销怎么办?大家都被偷了,我手里一两银子都没有,之前也是桂嬷嬷在管事,现在找谁去?难道还问我娘亲要吗?

桂嬷嬤还管事吗?我喝着药,身子又不好,需要一些别的东西补身子,庄子上又没有,需要额外出去买,到时候找谁走账?

总不能府里的主子们穿金戴银,山珍海味。一群病患在这里节衣缩食缺吃少穿吧?

嬤嬷回去帮我问一下夫人是个什么章程,不行的话,我回头再去娘家借点银子,总不能将养身体还要啥没啥吧。”

第7章 悲催的继室6

这话说的,让她一个下人怎么接?掌事嬷嬷眼珠一转:“少夫人稍待,老奴回去就禀告夫人,不会误了您花用的。

还请您尽快养好身体,哥儿还等着您照顾呢。”

许知意心里玩味,老虔婆这话说的,耽误她花用,好像这几年他们给他很多银子一样,这种人家,来个温婉的性子肯定被人吃的死死的,尤其家世不显的,会被啃的渣都不剩,难怪原主会落个那下场。

她面色不变,道:“那就好,不然,我这少夫人出去借银子侯府的名声也别要了,我就是顾及太多以至这几年过得这么辛苦,还望嬷嬷替我禀明婆母,我也是名媒正娶进的侯府,希望侯府能秉公办事,不要做出让人贻笑大方的事。好了,嬷嬷慢走,我刚喝完药,头晕,要休息。”说着又是一副无力的样子。

老家伙走后,庄子上的庄头会同护卫把庄上的丫鬟婆子全部拷问了一遍。

昨晚的大盗肯定抓不到,但是别的破事问出一大堆:谁和谁相好,谁把庄上的东西悄悄倒换出去卖了,谁私下昧银子,狗屁倒灶的事倒是拷问出一大堆。

许知意一边听着薄荷打探来的消息一边欢快的吃西瓜。

呵呵,侯夫人动不动在原主面前端着簪缨世家,家风甚严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家风,一群上行下效的东西。

第二天,侯府让人送了五百两银子,说是用作这些天的开销,还说侯夫人说了:府里现在人多开支大,望少夫人顾全大局。

许知意点点头把她打发走,直接把银票放到匣子实则放到空间里。

她要发挥雁过拔毛的属性多薅羊毛,以她绑定的系统来说,谁知道以后还会穿到哪个朝代,空间里有金银她胆正,她以后还要准备更贵重的东西,说不定就用上了,这叫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