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诱莺莺(54)

作者: 须梦玉 阅读记录

云舒月听了这话,脸色一下子变得极为不好,她眉头皱起来,快要哭出来的样子:“呜呜呜,沈画师,你带来的人,怎么这样不讲礼数的,这话伤人,凡是有教养的女子,必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的。”

沈邱封闭耳朵失败,他无奈回头:“杜

姑娘,这话,的确是你说得不对,云画师家里落难并非是她的错,你不该这样说。”

杜玲珑脸色变了又变,沈邱竟然下她的面子。

她父亲本来都松口同意她嫁给沈邱了,这次来黔州,她是打算长住的,住到沈邱在行宫的工程完成为止,然后他们二人回京成婚。

云舒月皱眉嘟嘴看她,眼眶里还是几滴泪将落未落的样子。

杜玲珑急道:“沈邱,你怎么向着她说话,我生气了,这便回家告知父亲,你我婚事就此作罢。”

沈邱更有些摸不着头脑:“杜姑娘,话不可乱说,你我二人,何时有婚事了?”他扯开嘴角尴尬地笑了笑,他是真不知道。

杜玲珑一口气上不去也下不来,谁家的徒儿不是做梦都想娶了师父的女儿,沈邱现在为了维护这个女人的脸面,连这样的好处也不要了吗。

听到这里,云舒月收了收表情,将自己的一应物件儿收拾着退了出去。

看来事情闹大了,可不关她的事,她还是先溜了比较好。

沈邱余光见着她偷偷溜走的身影,一个头两个大。

这都什么事。

身后还有个泫然欲泣的杜玲珑。

云舒月找了个视角极好的地方摆开摊子准备开始作画。

一想到里头那两个就想笑,一个想嫁,一个不想娶。

等等,她昨晚……一个想被亲,一个不想亲。

她好像朝江清辞嘟嘴来着。

江清辞会不会……又生她的气,比如,又说她不自重一类的话。

他最喜欢这样教训人了。

云舒月决定找机会向他解释解释。

她就是天生爱嘟嘴而已,没有别的意思。

到了下午,乔婉宁来了。

“我感受到你的呼唤,就来了。”

云舒月拉着她蛐蛐了半天:“你可算来了,刚刚可把我尴尬得够呛。”

听云舒月把事情一说,乔婉宁劝她道:“你之后还是离那个沈画师远点吧。”

云舒月点点头:“我觉得也是。”

余光瞥见了某个人,云舒月连忙拉了拉乔婉宁:“她来了。”

乔婉宁与云舒月排排站着,背对着杜玲珑。

“咳咳,要我说啊,自从江清辞走后,京中唯一能入眼的公子也就那么几位了。”

“一个孙侍郎家的二公子,十六岁中的进士,皇上钦点的,现在在礼部为官,模样也还算俊秀。”

“他呀,他哪儿有章家的大公子俊朗呀,虽说科考一事上他拔了尖儿,可他家世不行,家中唯有两代人为官,根基不够。”

“章家的大公子是京中第一大才子,难怪你偏向他,我记得他曾为你提过诗的。”

云舒月昂了昂脖颈:“害呀,也不算什么,那首诗后来还传到太后她老人家耳朵里去了,你说说这事闹的,当年太后娘娘宣我进宫,还赏了我一对儿步摇呢。”

“若要论容貌啊,还是江家几位公子为上,你不知道你走后新进京的那个苏世子,哎呀我都不想说了。”

云舒月垂头不语,揪着手指。

这个苏世子是她的仇人,当初在她面前拽什么拽,等她做了首辅夫人,她要踩死他。

不对,首辅夫人?这个词好熟啊,她在什么地方说过吗?

有些事情、有些话,是只能在心里想想,可不敢说出口的呀。

乔婉宁拽了拽她,两侧偏头看了看:“她走远了,还说吗?”

云舒月摇摇头:“不说了,没劲儿,唉。”

到了晚上,云舒月回家时,特意叫着乔婉宁一起到郑家的草屋看了看。

郑明珠比她们都要小一些,以往也没怎么在一起玩儿过,她只是知道京中有这么一号人。

“她病了这么久,咱们去看看她也好,在这牢城营,整天也见不到几名女子。”

郑家还住着草屋,除了云家,大家都还住着草屋。

住草屋也没什么不好的,就是冬天快到了,漏风。

到时候这会是个大问题。

郑家人见云舒月和乔婉宁来了,忙出来接待。

拿缺了口的大瓷碗给她们俩倒茶喝。

云舒月看着这口碗,想起她家从前,也曾这样待过客。

“郑伯母,别忙活了,我们看看她就走。”

她伸出手拉着郑伯母的手,郑夫人一见了她,只觉得这孩子格外让人感到亲切。

倒也难怪云家能过得好。

角落的床幔里,蓬松的灰色被褥间蜷缩着一名女子。

她的皮肤苍白,是瓷器般的细腻光泽,乌黑的长发散落在枕畔,整段儿身体柔软得像春日的柳枝。

她眼睛半阖着,嘴唇毫无血色。

见了云舒月,她张嘴叫道:“舒月姐姐,我曾见过你的。”

云舒月倒是对她没什么印象了。

她坐到她床边,替她掖了掖被角:“瞧你瘦的,赶紧养好身体吧。”

郑明珠看着她,眼中满是艳羡:“那时候你坐在宫宴前排,穿着桃粉色的宫装,太后娘娘叫你坐到她身边儿去,而我,而我的座位虽也并不靠后,却也无人在意。”

“还有一次雅集,云姐姐可还记得,当时云姐姐作画讨了长公主的彩头,得了一支玉簪,转头见我瑟瑟缩缩待在角落,便转赠给我了。”

云舒月从回忆里搜寻了许久,才堪堪找到一个类似的画面,当时她觉得长公主随意赏的玉簪成色不是很好,反正是彩头嘛,不就是赠来赠去的嘛,她扫视了一圈,见着个最不起眼的女子,便随手又将玉簪赠给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