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世同堂,脸上全都带着激动。
其实从纪楚认识白婆婆之后,衙门跟她家一直都有联系。
年后白婆婆还想到一些细节,想跟官府说,又怕不值当。
好在差役们没有嫌麻烦,记下之后,送到还在安丘县的纪大人手中。
等到《棉花要术》写成了,纪楚还特意送来几本,请人念给白婆婆听,若有什么疏漏,他也可以补上。
等纪楚再来沾桥县,特意又去白家村看望。
这让白家大儿子最是高兴。
不是因为纪大人带来的荣耀,也不是因此他家马上变得格外有钱。
在因为一件事。
那就是他娘终于不想死了!
要知道在去年过年之前,他娘虽然不说,可表现出的意思就是,她要死早点死,不能给家里添麻烦。
大冬天的,甚至想自己去地里看看。
这是看看吗?
分明是想死在雪窝子里算了。
白家大儿子知道,母亲非常害怕。
当年救老爹的时候就是散尽家财也没救回来,她这么大年纪,更不想让家人为难。
所以每年冬天,他们家都要看着母亲,不让她乱走。
特别是田地被纪大人送回来之后,母亲这个想法更加强烈。
以前一无所有就罢了。
如今又有了家产,眼看房子也在一点点修缮,母亲更不想拖累全家。
但殊不知,若没有他娘,哪有这一大家子。
当年他爹走了,全靠母亲支撑。
若他们不供养母亲,那还是个人吗。
幸好去年冬日,官府的人把老母亲跟小女儿接到救济院。
从救济院回来,便捣鼓白叠子,再也不提寻死的事,小孙女在旁边学着,也知道不少事。
白叠子他虽然知道,却从未见过,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管它是什么。
只要母亲有盼头,好好活着,那就行。
纪楚头一回知道白家大儿子这个朴素的念头,甚至多看他几眼,还笑着道:“以后就知道是什么了,你母亲真的很厉害。”
说归说,大家没什么感觉。
但送来这骏马跟礼物,让所有人意识到,白婆婆真的非常厉害!
看着高头骏马,白家村最有钱的人家,都买不起吧。
还有成箱的礼物,看起来都是很实用的东西,里面还有一根上好木材做的拐杖,专门送给白婆婆。
因为以后的白婆婆,估计要经常出来走动?
白婆婆自己来说,她当然高兴啊。
有用。
对这个年纪的老人,就是最大的夸赞。
可她看到骏马的第一反应却跟其他人不一样。
儿孙们还在高兴呢,她却有点不同。
好在纪楚及时发现,低声道:“衙门包一年马饲料,您放心吧。”
这样的好马,普通人家别说买,就算白送也养不起的。
所以纪楚早就想好,头一年由官府出饲料钱,之后她家会养了,还能租出去,也就不会亏钱。
离他们最近的白家大儿子反应过来,他怎么只顾着高兴,忽略这么大的问题啊。
还好他娘聪明。
纪县令想的也周到。
白家大儿子赶紧行礼感谢,又对母亲道:“娘,若不是您在,儿子怎么也想不到的。”
众人忍不住笑。
都说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衙门请来的锣鼓队,一直敲到白婆婆家门前,整个村子的人过来看了。
不少人羡慕地看向这个老婆婆。
之前很多人说她性格古怪,总是冷着脸,即使现在脸上笑模样也不多,但人家厉害有本事啊。
看到她手里那本书没,就是她的,里面全是人家说的。
为此白婆婆还想让家里孙辈都去读书,不然跟她一样,只能看着书本,却不识字。
只是家里还是穷,那读书的费用还高。
想让孩子们去读书,不仅观念要转变,有充足的银钱资源也是问题。
但有了这个开始,一切就都好说了。
纪楚他们并未待太久,各个村子陆陆续续都要夏收,衙门里的事很多。
粮食收获,并非一夜之间,大家都可以收粮。
分土地,分村子。
同一个村子里,收获时间也有不同。
这都需要经验判断。
纪楚对此并不担心,农户们在这片土地上种了不知多少年的地,比他这个门外汉要了解多了。
他能做的,就是做好辅助工作而已。
以及,不要苛捐杂税,那就一切都好说。
事实证明,没有贪官污吏,以及大户豪绅们剥削,今年各家粮食产量不说极高,但交完田税之后,剩下的粮食足够吃了。
就比如白家村,从五月初八开始,逐渐有田地可以收获。
各家亩产不一,但最低的也有一百九十五斤,他家一共八亩地,交了今年的田税之后,还剩一千二百斤左右。
他家四口人,这些粮食可以保证一人一年有三百斤麦子,倘若拿出去一部分换成小米,再加上其他豆子的补充。
那这一家人吃饭是不愁的。
吃饭不愁,对他家来说,就是最好的消息。
更别说他家还有油菜田地,其中四亩油菜地只等着九月份收获,倒是还能卖点钱。
如此地产的家庭,都能在这一年里糊口,留点银钱。
可见多数官员多么不给他们活路。
放在田地更好,产量更高的村子,各家已经开始庆祝了。
他们如同之前的安丘县百姓一样,为自己收获的粮食而高兴。
夏收之后的田税,更是让众人狠狠松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