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16)

纪楚也没忘了县试的事,问了报名情况,又问了考试安排,点头道:“总共有三十多人参与考试,五个县试名额,也算好安排。”

三十多人的小考试,放在一个班级里都是小事了。

至于考过县试,还要去府试的学生,他肯定会安排路费,以及差役陪着的。

剩下的不再多说,让教谕更加郁闷。

当县令的,也不能太偏心吧。

读书是头疼大事!

比那什么肥料重要多了。

听说纪县令出身耕读人家,也就是种田的,所以他格外重视田地?

不管教谕如何想,衙门上下行动起来。

赶在春耕之前,先教大家做不一样的肥料!

五村一镇的村长镇长满脸疑惑。

但种地的百姓一听说做肥料,个个都很感兴趣。

先不说年前纪县令发扶济的时候,已经积攒了信任。

再者,但凡种田的,谁不知道肥料重要性。

如今官府免费教学,肯定要学啊!

反正冰雪未化,地里的活也干不成,不如去学。

按照纪楚吩咐,各村腾出地方,本村若有识字的,就先教他们,然后分批教学。

如果没有识字的,则从衙门安排书吏过去。

罗玉村的夫子实在没想到,他再次教学,教的竟然不是之乎者也,而是如何制肥。

而且这制肥的方法,写的实在好,也实在准确。

整个村子的人聚在一起,平日里聊七聊八的,这次竟然一声不吭,生怕自己错过什么细节。

首先要学的,是肥料基本知识。

纪县令的书里,从什么是肥料开始解释,一直到肥料的分类。

现在自然没有化肥的概念,说的多是农家肥的区别。

比如饼肥,人粪肥,禽类,牛羊类,秸秆等等,这些肥料适用的范围。

这些东西,只有老农才能摸索出规律,现在统统讲出来,让刚学种地的人都知道了。

再加上基肥,中肥,追肥。

各种言之有物的施肥方法,施肥注意事项,让所有农家人恨不得多长个脑子,可以多学学。

出乎衙门众人意料的是。

他们讲这些东西的时候,说的磕磕绊绊,不种田的人很难理解。

但农户们听了,却能立刻记住,并且融会贯通。

因为这本就是他们的日常技能,现在在查漏补缺,补充知识而已。

两者对比起来,让人不免产生疑惑。

到底是他们读过书,还是农户们读过书。

这书本上的知识,为何他们学起来完全不如不识字的文盲?

纪楚听了只笑:“农户们只是不识字,并不是不懂知识。”

如同县学一样。

教谕想要扶持县学,那是好的,因为那里传授知识。

可谁又规定了,知识只是四书五经?

学习知识,只能在县学或者私塾?

乡间田野,照样是学习知识的好地方。

教谕觉得这些农户们学的不是知识,那就太狭隘了。

在种地方面,谁是谁的老师,那还用得着说?

县学的科举重要。

田间的肥料同样重要。

关于肥料的知识,在安丘县农户间迅速传播,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按照方法制作不同的肥料。

五个村子开展迅速,所在的安丘县县城同样如此。

让纪楚意外的是,在安丘县算“优等生”的魏家镇,却推广的很不顺利。

因为魏家镇读书人,都在关注县试。

今年参加县试的三十多人里,十多个都是他们那的,当地所有人读书人都极为重视。

纪楚无奈,只好从衙门拨调几个识文断字的送到魏家镇。

既不能叫停县试,也不能不管当地百姓。

等到肥料规范使用推广成功,他还有一项大事要做。

推广油菜种植。

过年的一个月里,肥料的编写很重要,同时另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手册,同样重要。

若是普通的县,他大可不用这样着急。

主要安丘县等不得。

还记得安丘县的情况吗。

指荒为田,为不存在的耕田,本地百姓要多交三倍的田税。

纪楚彻底接手本地账目,以及赵金川手里的真实数目之后,才知道虚实之间相差到底有多大。

衙门账册上,本地共有耕田三十一万亩。

而实际上,本地的耕地只在十六万亩。

安丘县百姓,一共要多交十五万亩的田税。

此事牵扯甚大,不能报到上面。

为了让本地百姓日子过得好些,他只能尽力抹平这些差距。

除了原本的耕地要精耕细作之外。

开真正的荒地,同样重要。

纪楚千挑万选,在其中选了油菜。

首先,油菜很适合当地种植,耐寒极强,再加上有很好的丰产性,生长周期短,栽培技术也简单。

而且不用怎么管,能收获多少是多少,能补一点亏空是一点。

所产的油脂既然可以售卖,也能家里自己吃。

重点是,这东西在生长初期,就是青菜。

所种的田地,不会当做耕田来算。

总之,先让安丘县百姓知道他所教的方法没错,让大家尝到学习农业技术的好处。

到时候更利于他推广大家一起种油菜。

金灿灿的油菜花,会给当地人带来财富的,会让更多人受益的。

第10章

纪楚还在修改油菜种植手册时,户房马书吏回来了。

他联系了几家卖耕牛的,又联系了卖农具的商贩,终于赶在二月前到了安丘县。

卖农具的还好说,衙门报了具体的数字,虽说价格压低了些,但买卖确定了,大家愿意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