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184)

所以经科那些人,如果想要找户司批什么桌椅板凳的钱,你猜他批不批。

他纪楚也很记仇的啊。

纪楚看着四人争论不休,甚至已经开始出题目考考对方,笑着对小宋训导道:“这下不用担心夫子们离开了。”

是吗?

为什么啊?

等纪楚离开州学,小宋训导才悟出缘由。

他们四个人,都热爱数学!

非常热爱!

爱的方面不同,却都抱着绝对的热忱。

那三位数科夫子,也渐渐发现眼前的工匠,并非像他们以为,只会做些木工活。

实际上人家所会的理论并不少。

很多东西甚至另辟蹊径,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只是没有形成规范的理论知识。

他们三个人呢,实践不足,说出来的东西过于抽象,无法落实。

总之蔡一繁虽然是个野路子,却是个极有天赋,而且数学实践不亚于在场任何一个人。

倘若他读遍官学许多书籍,只怕上手更快。

三人虽然没有说,却在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眼前的工匠,竟是他们的知己。

在这个只学四书五经的官学里。

那些正统读书人不是他们的知己,唯有这个匠人是。

等到暮色降临,四个人还有些意犹未尽。

蔡一繁也是一样的,很少遇到棋逢对手的人啊。

而他们三人对视一眼,虽然有些别扭,却还是道:“蔡夫子,明日再见了。”

“明日继续探讨,蔡夫子。”

“还有蔡夫子你说的那个实验,咱们一起做做看。”

蔡夫子?

蔡一繁眼神微动,颇有些不敢置信。

他终于是真正的蔡夫子了吗。

“好,明日继续研究数学。”

“相信数科,一定会越来越好。”小宋训导郑重道,“一定会的。”

几个人同时想到已经离开的纪大人。

他先是让三位夫子一起过来,同仇敌忾应对经科的人。

再用四人共通点,以数学拉近距离,最后深藏身与名。

有了数学作为共通之后,什么夫子不夫子,什么工匠不工匠,区别并不大。

他们都有自己热爱的东西,也有为之奋斗的东西。

在如今仕途经济风靡之时,这种被排挤的纯粹爱好,让几个人颇有些抱团取暖的意味。

难道,这才是纪大人的意思?

纪大人早就发现他们的共通点了?

所以他们三个人直接威胁辞去数科之职,纪楚并不介意,反而找机会促进关系。

数科在他手里,或许真的会好起来。

第57章

“听说了吗, 数科的几个夫子又回来了。”

“听说经科的人想用数科教具,所以被夫子们很生气。”

“不止哦,纪楚去了一次, 夫子们不仅回来,还接纳了蔡一繁。”

“啊?那个工匠?”

“没错, 听说那个工匠的数学水平不亚于夫子们, 只是路子不同。”

“是这样吗?!”

州学的小插曲被很多人看在眼里。

匠人蔡一繁本就很有名气,说他会数学倒是不让人意外, 但好到这种地步,还是让人惊讶的。

怪不得纪楚极力推荐, 原来是乡野有遗才啊。

这让州学压力也少了很多。

一个工匠来当夫子,变成一个数学极好的人来当夫子,那感觉还是不同的。

小宋训导日日喜笑颜开的。

还是纪楚有办法啊,略施小计,就让四位夫子和睦相处。

有其他夫子接纳,蔡夫子明显融入里面。

相信州学其他人, 也会慢慢习惯这件事。

所以接下来, 等着乡试结束,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到时候肯定会有学生的!

纪楚听到这话的时候,沉默片刻。

反而小宋训导他三叔没坐住, 直接对他道:“招一个蔡夫子过来, 就是为了让州学数科多个夫子吗?”

啊?

不然呢。

小宋训导终于也沉默了, 思前想后, 震惊道:“是啊, 数科完全没有变化。”

不过是“离经叛道”招了个工匠而已。

所以蔡夫子融入官学,不过是第一步而已?

他三叔继续道:“蔡夫子的那些器具,是绝对不能进官学的, 已经算是底线。”

“你们要如何教学?”

“改变数科,如何改变?”

“等到乡试结束,真的会有很多学生吗。”

致命几问,让小宋训导直接傻眼。

工匠器具不能进官学,这确实是底线。

但实际的教学,又离不开这些东西。

如果这样下去,就算乡试结束之后,数科有学生,还是跟之前一样罢了。

而且大概率大家学不下去,数科照样冷清。

刚刚欣喜没几日,更大的问题就来了。

小宋训导这才知道,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官学宋右训导直接对侄儿道:“你去问问纪楚吧,他应该早就发现弊端,在着手解决了。”

像他三叔,甚至官学学政,都有些不理解纪楚为何看重数科。

在大家看来,数科该研究研究,确实必不可少。

而蔡一繁的匠人手艺,该传承传承,他那也不缺弟子。

为何一定要混为一谈。

各自发展自己的,不好吗?

换作其他人,估计早就被阻止了。

也就是纪楚,还有许知州的支持,想看看他下一步要做什么。

可说到底,匠人工具不能进官学,这是底线。

同时也是对纪楚的提醒。

小宋训导来到纪楚家中时候,如实转达,然后眼巴巴看着纪大人:“这要怎么办,就算数科夫子,甚至官学接纳了蔡夫子,也只是多了个夫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