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二王爷又骂棉花了。”
“谁没听说啊,有人在他面前提了棉花,害得他发了好大的火,还说看到穿棉花的人,就要狠狠打一顿。”
“这谁还敢穿?”
原本刚刚欣欣向荣的棉花产业,瞬间萎靡。
尤其是原本就不想种棉的各县长官们,忙不迭下命令,让农户们别种了。
听二王爷的!不知道吗!
人家不让穿!
也有人说:“京城距离我这,怎么也要两千多里地,人家还能过来看我穿什么衣服?”
“就是,吓唬人呢。”
“反正我家要种。”
即使有固执的人,坚持要种棉花。
但还是有胆小的被劝退了。
远方贵人的一句话,便影响他们这里的棉花种植。
让纪楚这么长时间的计划全部打乱。
实在是好啊。
纪楚很少有这般咬牙切齿的时候,这会是真恼了。
此时吏司右都事,就是那个挑拨他,想要他跟吏司主事争斗的人,适时递来一张条子。
“吏司主事的远房表妹,极为美貌,为二王爷十三妾室,颇得宠爱,近来怀有身孕。”
一个远房表妹。
是二王爷妾室。
就能如此影响棉花种植?
都不知道是传话的吏司主事荒谬,还是发脾气的二王爷荒谬。
纪楚深吸口气,开口道:“别管,继续种。”
“不让种也要种,不行就偷偷种。”
还是那句话,山高皇帝远!你们怕什么啊!
就种,还要多多地种。
至于那吏司主事,恐怕就等着自己这样说。
自己早就准备好接招了,有种放马过来。
第61章
原本好好的棉花种植被打断, 别说纪楚,就连户司都有点生气。
棉花好不好,他们心里没数吗?
换句话说, 棉花好不好,整个曲夏州州城官员没数吗。
如果不是书香世家的礼司周大人率先发难, 再有京城太子殿下同胞兄弟二王爷开口。
整个曲夏州的官员, 都会主动购买棉花的。
一个是这东西确实好,二是纪楚在推广的东西, 基本不会差。
再者,冬天谁不冷, 就问问谁不冷?
那些皮货,也不是这些普通官员都买得起的。
这也是棉花之争能掀起的原因。
倘若东西不好,其实就不会有争论了。
户司众人让各县种点棉花,既是自己想用,也明白底下百姓确实需要保暖的物件。
多数官员虽然是当官的,但他们也是人, 不会是冷血无情的动物。
这种随口说说, 又不用付出什么的仁政, 凭什么不支持。
就拿纪楚讲。
他在安丘沾桥受喜爱的程度,还用讲吗?
也是正因为他的仁政, 才会年年被评为上上, 更因为这份心, 仕途才无比坦荡。
否则一个没有家世, 没有根基的举人官员, 凭什么被那么多上司看重?
都因为他的能力,都因为他对百姓好。
这样正面的例子,很难不鼓舞人心。
眼看这种不费力就能讨好的事, 被远在天边的二王爷,或者说被近在眼前的吏司主事打断,肯定不高兴。
工司那边也有点意见。
不说他们做不做事,只讲棉花的好处,他们都真心体验过,好不好心里没数?
打个比方说,你最近挺喜欢一样东西,可偏偏有人故意在你面前讲:“什么品味啊,还喜欢这个?没意思。”
此刻就算对那东西一般般,都会生起无名火吧。
吏司主事那边,却已经开始发难。
经他的嘴一说,曲夏州十七个县里,已经有五六个不准备再种。
理由大同小异,不必赘述。
这就算了,经过纪楚的调查,还有两个地方的县令,甚至严令禁止不许种植,违反的会被责罚。
那两个县的百姓,加起来也有六万多。
明知道有好东西在那,却不许他们种,不准他们穿,这是什么道理?
纪楚要是不生气,那就奇怪了。
而他更明白,吏司主事完全是对人不对事。
棉花若是其他官员提前,他肯定不会介意,反正无关痛痒。
谁让这事跟自己有关,谁让自己跟他堂兄弟赵金川有仇怨。
如果因为自己,连累六万多百姓不能穿上保暖衣服,那他如何自处。
纪楚表情平静,谁都看不出来他在想什么。
户司众人见他表情,莫名有点害怕。
平日的纪楚不是这样啊,这会是怎么了?!
他倒是说话啊。
纪楚笑了下:“没事,就是想事情。”
停,你别笑了!
更可怕了好吗!
如今已经是五月二十五,如果没在六月初五之前种上棉花,今年时间就错过了。
还是想想怎么解决那两个县吧。
谁料他们还没想出来如何解决,吏司主事竟然开始第二轮进攻。
税收刚刚收上来,各部门在许知州那边开会。
众人核算账目时,就听吏司主事上下打量纪楚道:“纪大人,最近没去州学?”
纪楚表情波澜不惊,直接道:“下官并非州学官员,自然不会常去。”
“哦?之前不是很喜欢管官学的事吗。”
“是吧,王学政。”
吏司主事一开口,就是战火东引。
想让王学政觉得,纪楚越俎代庖。
谁料王学政懒得理他,根本不回答。
吏司主事赵锡元也不尴尬,竟然又问礼司主事周大人:“周大人,您觉得呢。”
外面都说周大人不喜欢棉花,这肯定跟他同一阵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