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247)

把自己想做多少份额,价格多少,货源多少,什么时候能运过来,甚至有什么赠品,有什么优势,统统说明。

衙门不需要跟他们接触太多,只要看他们的方案即可。

当然,提前要说明白,自己提交的方案,就说明要照做,如果临时反悔,那一切解释权都在衙门这里。

听起来有些霸道。

但谁让他们是买家,还是大买家啊。

这也是愿者上钩的买卖,他们这里也不强迫。

消息放出去,就让沾桥县的外地掌柜们狠狠皱眉。

这种方法他们听说过,但陇西一带还是少见的。

而且这种方法对卖家实在不利。

万一自己报价太高,对手报价比自己低怎么办,那岂不是直接落选。

再仔细听听,投递方案只是第一步,到时候会筛选出二十家相对不错的。

然后再有这二十家互相比较,最后选出十到十五家,作为最终的供应商。

等于说,沾桥县衙门会一轮轮筛选,选出最优的。

而且进入第二轮之后,不允许无故退出,否则也要赔保证金。

方方面面杜绝他们作假的可能。

还要跟周围掌柜互相提防。

毕竟方案的好坏,还会决定份额的多少。

沾桥县衙门,这也太狡猾了!

这不就是让他们内部先撕一轮,还能把浑水摸鱼的淘汰了?

想要订单?

那就老老实实给个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条件,甚至还要把所有样品都交上去,让衙门一一审查。

马家也好,丁家也好,太知道同行们的性格了。

只要能卖出货,他们少赚点也愿意,先交货后付钱甚至都做得出来。

谁让这次合作方是衙门,沾桥县衙门也不会拖欠太久。

“那位纪左都事的主意,肯定是他。”

“不是他还能有谁,原本还能跟衙门官员接触,他一来,直接搞什么招标。”

“简直是盲人摸象,万一咱们条件比其他条件高怎么办?如果一味地压低,岂不是少了很多利润。”

各家掌柜老老实实在酒楼客栈里写方案。

别问,问就是头一次做这种事。

而且自家底牌,绝对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倘若知道,肯定直接出局。

“咱们家货源不如马家丁家,只能以价格取胜。”

“选这个料子递上去,结实耐用,很适合行伍。”

“丝线也选结实的,颜色低调一些。”

“掌柜您看这个布如何,价格不贵,还很结实,就是手感很一般,有点硬。”

“这个好,确实很结实很实用,其实多洗几次就没那么硬了。”

“沾桥衙门会不会不满意?”

“做个备选吧。”

一时间,根本不用沾桥衙门自己选布料,各家主动挑选最适合军营使用的布料针线,就怕选不上。

即使如此,纪楚还是让颜县令去各地打听布料的品类。

自己这边知道得更多,也不容易被糊弄。

截止到三月十七,五十多家大大小小的布料铺子,都送来自家方案,以及样品等物。

先把那些一看就糊弄的淘汰了。

再把布料不合适的淘汰的。

然后再看其中细节,以及布料针线的价格对比。

一连串动作下来,董千户已经完全不用动脑子了。

怪不得三少爷让他们直接找纪大人,事情交给他,真的太安心了啊。

而纪楚也拿到了薛明成寄过来的信。

里面证实他们一直以来的猜测。

去年冬天极为寒冷,广宁卫遭袭,若不是邓将军带兵奋力抵抗,城内肯定被劫掠一空。

他们广宁卫损伤三四千士兵,紧急向其他地方求援,也向朝廷禀告此事。

但那会正逢年节,说是皇上身体不好,一直在祭天地,没看到战报。

太子为了不让父皇再受打击,便私下处理,而且瞒着这事,等开春之后皇上身体好一些,才如实告知。

这也是朝野上下不知情的原因。

到现在,才逐渐有消息传出来,让众人知晓。

新学政人在钦天监,太子还找他们占卜过,他也是为数不多的知情人士。

那边说是部落之间争斗,而且天气愈发寒冷,渔猎收成都不好,故而南下劫掠。

有一就有二。

只怕今年还会有战事。

广宁卫那边也是吃了冬日严寒的亏,让董千户走这一趟,正是想补足这块短板。

薛明成更是道:“买棉衣的钱,应当就是太子拨下的,尽快去就好。”

纪楚叹口气。

猜测是一回事,被证实了又是一回事。

想来很快也不再是秘密,就怕闹得人心惶惶。

倘若这十万棉衣能如期送到,也能安一部分人的心吧。

信件收起来,纪楚再想其他,专心筹备棉衣才是正事。

沾桥县衙门从未做过这样复杂的差事,审核各家方案的时候,也是七嘴八舌的。

“这家好,这家可以晚点给尾款。”

“错了,晚点给尾款,那就说明要有定金,定金多少他们没写,鸡贼着呢。”

“那这家呢,免运费。”

“哪家不免?”

“他们呢,不仅免运费,还能提前交货。”

“看看他们货物的质量,是不是积压的旧货。”

傅康以及州城户司的书吏们,带着七八人连夜审核。

终于在五十多份方案里,选出三十份相对还行的,再从这三十份里挑出二十个出来。

筛掉一多半后,剩下的方案便颇有竞争力。

永锦府最大的丁家,马家自然在其中,给出的条件也确实不错,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两家会是沾桥县这片最大的供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