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269)

随着火药武器越来越精进,平乱的速度自然更快。

等到天下太平,这段武器历史也进入仓库。

再被拿出来,是海上有海贼抢商船,当时的守备军用来打击水贼,重新装备上了。

而内地其他地方, 则用不着动用这么厉害的武器, 随之逐渐消退。

说白了。

战乱时候武器飞速进步。

太平之后便退步了。

都说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这些研究也是一样的,并非线性一直往前, 而是螺旋式前进。

不重视是一方面, 没有战乱, 而且军队就已经足够碾压, 又是另一回事的。

那时候平临国刚刚建立, 民生基础还要发展,自然没精力搞这些。

若非兵部,以及几个开国将领家中对此事还有记载, 估计沿海那边的火炮都布置不下来。

纪楚听着,只觉得十分感慨。

地大物博就是有这种好处,谁知道哪片土地又捣鼓出新东西啊。

廖知州也是这般想的。

其实整顿武备这事,他并不想来曲夏州,更愿意去□□南一带,那边靠近海边,不少人都知道火器,更好发展。

可那边也是怕了他,而西北军的岳将军则希望他过来,这才有了曲夏州之行。

而廖知州现在觉得,这才是意外之喜啊。

曲夏州有钱不说,还有这么多不错的官员。

手底下能用的人真的不少。

纪楚,便是他看好的一个。

所以廖知州把他知道火器情况都说了。

“沿海船只上大概有五十多门火炮,威力虽然不少,但装弹很慢,而且很危险,所以轻易不使用。”

“而且火炮很重,只能在特定船只上安置。”

“其他火器,大概就是火铳,以及小竹节炮,尤其是小竹节炮,比较方便,但制作很难。”

廖知州生怕纪楚不知道这些是什么,还把自己珍藏的图册拿出来。

火炮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什么样子,但看图纸就知道十分笨重,威力也比大家想象的要小。

火铳就像后世的步枪,但是铁质明显不好,而且枪杆更长,大概率有炸膛的风险。

最后说的小竹节炮,比火铳短一些,顾名思义那枪杆跟竹节一般,应该是为了适应火药,做的调节,枪口为喇叭形,整体不大,有点像是近身作战的武器。

剩下还有五花八门的设计,先不管实不实用,反正想象力是足够了的。

要是有人看了这册子,还能说老祖宗没有想象力?

应该就是平临国当年战争结束得快,这些火器发展便戛然而止,另一种程度上来讲,也算好事?

而且现在再被翻出来,大概率也是本国有战争风险。

整整一天,纪楚都在廖知州这里欣赏早期火器的图册,看得他意犹未尽,确实有意思啊!

谁说他们搞出火药只会放烟花啊!

烟花跟火器他们都要做。

看完之后,廖知州感慨道:“这就是本官想做的事,所以必然要朝廷同意。”

确实,都发展重武器了,要是不经朝廷同意,他们这跟造反也没区别。

廖知州他们一直在等朝廷的消息,只等那边松口。

“其实前两年就在说了,主要是海上水贼越来越多,那边的火炮有些支撑不住。”

廖知州说完,纪楚下意识道:“水贼越来越多,是因为商船越来越多吗,海上贸易增加了?”

“是,最近几年来买咱们货物的番邦人越来越多。”廖知州无奈,“水贼有利可图,自然也多起来。”

再加上广宁卫那边的乱子,所以请求研发火器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所以火器重启这件事,大概率是能成的,就看朝廷什么时候发话了。

纪楚再看看这个册子,如今的火器只是初步研发阶段,别说成体系了,就连适用的标准都没有。

如果要研发的话,赶早不赶晚,尽快完善才是真的。

了解完如今火器的进程,纪楚心里也算有底了,剩下的就是等朝廷点头。

以后等着火器重启计划的人又多了一个啊!

希望这一天可以快点到来。

纪楚从未希望差事能赶紧下来的,他有种自己是天生牛马命的感觉了。

不过这也是侄儿纪振给他的“压力”,实在没办法啊。

廖知州又宽慰他几句,说那俩孩子不会出事的,他这才回家,同李师爷,李娘子,乐薇说明情况。

火器的事自然隐下不提,只讲了广宁卫如今的情况。

还有两人一时半会不会上战场,没个一年半载的训练,更不会让他们冒险等等。

再加上董千户的人已经去追了,到时候跟着运送棉被的车辆一起过去,路上也不会出问题。

李师爷叹口气:“算了,他们两个也是跟着咱们跑了几千里的人,不会出太大问题。”

五年前这俩孩子可是一路从原化州到曲夏州的,其间也两千多里的路,算是有经验?

李娘子眼睛红肿,声音嘶哑到说不出话,原本开朗大方的妇人此刻只挂念着远行的儿子。

纪楚这边也急忙给家里写信,他实在愧对哥嫂,不过也跟他们保证,那边有人帮忙看着,他也会尽力劝振儿回来。

今年还说给他寻门亲事,现在好了,别说亲事了,人都跑了。

这就是年轻人吗?

好在七月十四清早,董千户就派人送信回来,已经接到这两人了,他们好着呢。

李纹跟纪振并不莽撞,人也机灵。

提前从家里开溜之后,并未直接前往广宁卫,而是像纪楚认为的那般,就在途经的驿馆等着董千户他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