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274)

等蔡夫子点头,外面书铺老板立刻来拉走自己预定的书籍。

天底下的匠人们,都等着看呢!

大家都很着急!

蔡夫子看着众人的表情,总算露出微笑。

不过他知道,这不过是个夫子生涯的开始而已。

以后的他,肯定还会有第二本书的。

同样急切拉货的,还有缝纫机的买家们。

八月份,第一批缝纫机终于做出来了!

他们等得太着急了!

尤其是永锦府的纺织商户们,看着好东西在眼前,却不能拿是一种什么体验?

他们恨不得去沾桥县买二手机器啊。

但沾桥县那七百台机器肯定不会放手,大家只能苦等数科跟工匠作坊早点做出来。

小宋训导几乎要忙翻了。

一会帮蔡夫子处理书籍售卖的事。

一会要应付来抢缝纫机的买家。

都说了按订单来!

很难吗!

难不难的两说。

纪楚跟廖知州看到朝廷钦差过来,瞬间打起精神。

纪楚还心道,小宋训导你手里还要多份军备订单了。

可等钦差一行人走近,前来迎接的曲夏州官员们,明显发现不对劲。

从京城来的朝廷钦差,身上戴孝?

纪楚想到之前的传言,只听钦差悲声道:“皇上驾崩了。”

钦差念着旨意,一众官员随着拭泪,只听哀痛不断。

那旨意大概就是说,皇上病逝了,让天下官员百姓如何如何,以及太子随之继位。

再者就是丧仪云云,以及皇上在世时的功绩功德,殿下哀思,举国同悲,反正一长串文辞优美的祭文。

纪楚跟户司众人垂着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不是火器重启的事。

是皇上驾崩啊。

让他白高兴了。

国丧一来,天下许多事都要延后。

那火器重启,又待何时?

皇上要是多活一会就好了。

官员们依次向朝廷钦差表示哀悼时,轮到纪楚这里,他叹口气道:“若能向天借命便好了。”

众人下意识看向纪楚,就差直拍大腿了。

他们怎么就想不到这么好的话!

不少人立刻道:“对啊,若能向天借命,一定要让陛下寿高福厚, 天地同庆。”

“陛下如此英伟,实在太可惜了。”

“天底下的臣民们,该多悲痛啊。”

朝廷钦差把这些话一一记录,擦擦眼泪,心里松口气,报丧报了那么多地方,这曲夏州官员说得还算不错,总算可以交差了。

也就廖知州面容颇带些无奈,他知道纪楚想说的是什么,却不能讲啊。

这样的想法太大逆不道了。

可廖知州也叹道,火器重启在即,陛下突然离世,确实会耽误很多事。

以太子殿下的性子,很多事情都要推迟。

他的孝顺并不是作伪,大家都知道的。

算了,等殿下登基,总能成吧。

而大逆不道的纪楚,已经在盘算另一件事了。

研究火器不太合适,那他请数科联盟先研究烟花,这总可以吧。

怎么让烟花射得更远,发射烟花的装置更加稳定耐用,这也可以吧。

再等,等到什么时候去。

他没这个耐心了。

第78章

安建三十五年, 七月三十深夜。

京城皇宫当中,殿宇上下泣不成声,众人扶着太子殿下, 轻声安抚。

礼司按照旧制先用新丝置于陛下口鼻,用于验气, 确定再无呼吸后, 记录其驾崩具体时辰。

再者以专人捧起天子服饰,登到屋顶, 向北呼喊陛下复兮。

前者是检验陛下是否还有气息,后者用民间的话来说, 便是招魂。

但到皇上衣物送来时,太子踉跄着捧起父皇衣物,自己登到最高处,向北大声道:“父皇复兮,天子复兮!”

答案非常明显,皇上驾崩, 已无从更改。

二王爷, 三四公主, 五王爷都在台下跟着,劝皇兄节哀。

此一番孝心, 满朝皆知, 无不悲痛。

之后的各项丧仪太子皆亲力亲为, 满朝文武无不称赞。

停殡期间, 每五日的哭奠, 百官自然更加恭敬,唯恐让未来君上不快。

京城之中更因为太子的郑重,百姓也无不小心谨慎。

不过几千里外的曲夏州, 便很不一样。

骤闻国丧,官员们各有不同,皆表示哀悼,但对朝局倒是并无不安。

皇上生病期间,一直是更为仁德的太子殿下监政,并无不妥。

而且太子的性子,满朝文武都知道,他登基之后,平临国的政局只会更为宽松。

故而朝中钦差走了之后,州衙门便恢复如常。

至于州内百姓,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都说县官不如现管。

那远在天边的皇帝,还不如他们当地村子说话好用啊。

现代人纪楚更是明白,礼制那么烦琐的仪式,本就是为了强调君臣等级。

礼记就直接说了,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换句话说,那便是通过一件事,看清楚身边人的态度。

但京城离他们这太远了啊。

就算想做个态度,也没人能看到,何必呢。

他们这些偏远之地的官员,心里想得都差不多。

所以八月十二听到消息,等钦差八月十六走,还偷偷补了今年中秋小聚。

用最偏远地方百姓的话说:“又不是我死了爹。”

不过要说毫无影响,那也并非如此。

州城里很多事情,都变得低调不少。

这也是有好处的,曲夏州这两年愈发火热,确实该压一压浮躁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