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富那边小心盘算。
瞬间觉得,纪通判跟景主事太黑心了吧。
让人心甘情愿帮自己做事,名头还这么好听。
但那些人会上钩吗?
肯定会的。
不管为了订单,还是为了自己的前程,都会努力帮曲夏州弄来更多矿产。
这边有廖知州坐镇,更不会被新皇忌惮,还能被新皇看到。
一石三鸟,实在太厉害了。
他就说!
应该告诉纪大人的!
纪大人肯定有办法。
果然,赶在年前,先把原材料不够,等到年后所有商业订单都要暂停的消息传开,两地官员,以及各地商贾全部哗然。
之前只说订单会做得慢,现在直接暂停?
这合适吗?
不合适,那你要跟火器订单抢原料吗?
你敢吗。
接着,就听曲夏州通判纪楚说了请求。
曲夏州继续解决矿产不够的问题,希望同僚们能有所帮助。
帮纪楚做事!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解决原材料虽难,但能帮纪楚做事更难。
帮他做事,就意味着有升官的机会。
球已经抛出去了,就看谁敢接受。
不是抱怨没机会吗,机会来了,能不能抓住,只看你们自己。
平息这些风波过后,纪楚还看到前来州城参与三年大考的几个县令。
其中就有沾桥安丘两地的县令。
两人看到纪楚之后,皆是十分热切。
纪通判!
终于又见面了!
可惜他们不能说太多,因为纪楚要启程前往西北常备军。
目的,押送第一批制好的手榴弹。
从十月三十开始制作,如今十一月三十,共制成六千枚。
以及少量的火铳,跟两门火炮。
说起来,外面的风风雨雨,其实都因为这些火器制作。
可不管他们再怎么说,曲夏州官员根本不理会,甚至本地工匠也不理会。
这些,才是真正保命的东西。
送到常备军,更会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安丘沾桥两位县令依依不舍目送纪大人离开。
真想跟他多说会话啊。
不管是安丘的朱吉胜,还是沾桥颜骥,都是从纪大人手中接过的职务。
越在那两个地方待下去,越知道纪大人留下的班底到底有多好。
两人今年都是三年任满,前来大考。
可他们都信心十足。
谁让他们接手的是沾桥跟安丘啊。
不知道多少同僚羡慕得要命。
他们两人心里更是明白,自己考核顺利,多因为按部就班,萧规曹随罢了。
这种情况下,肯定想跟纪大人多说话多聊天。
才能表达他们的憧憬之情!
可惜纪通判已然冒着风雪离开,暂时没给他们机会。
没关系,等他回来再说!
纪楚现在,则想着边关的岳将军,对于这位大将,他还是非常敬佩的。
自己跟岳将军通过许多次信件,这还是头一回去见真人。
希望他带去的手榴弹,能帮助常备军少牺牲一些士兵。
让今年的边关百姓,依旧过个好年。
过年了,谁也不想出什么大问题吧?
第91章
十一月初二, 纪楚从曲夏州州城前往西北常备军驻扎地。
携带着六千枚手榴弹,以及二十杆火铳,两门火炮。
就算用了最先进的链条车, 路上走得也很艰难。
主要这些东西,既要防潮, 也要防震, 以免出现意外。
所以这次出发,纪楚既带了李师爷, 还带了穿云道长,以及两位造手榴弹的夫子。
不过让道长换上普通衣物, 毕竟去的是军营,难免有什么岔子。
夫子们则有点兴奋,他们想知道军中手榴弹的想法,看看有没有改进的可能。
十一月份的西北,已经下了好几场大雪,要不是州城衙门差役都有全套的棉衣穿, 今年的运输只会更艰难。
只是更艰难, 不能不做。
毕竟这是军用物资, 跟其他东西不一样。
不过前去运送物资的差役们,难免有话要说, 这么冷的天气, 谁想出来做事啊。
纪楚知道他们的抱怨, 但事情不能不做, 让手下把后勤做好, 确保每日都有热汤饭。
加上纪楚与众人同吃同住,差役们的怨气也少了很多。
等路上熟悉起来,难免会问到心中疑虑。
“纪大人, 如今边关虽有骚乱,但也是小乱子,没必要如此紧张吧?”
说话的人在州衙门时间不短,他都这样说,其他人更是如此了。
衙门差役都这样,何况下面百姓,以及外地的客商。
这就是把战事瞒下来的坏处。
或者说,承平日久的坏处。
平临国很久没有经历过战事,去年岳将军不过透露一点,就闹得人心惶惶,有些地方匪贼竟然趁机闹事。
今年为了不扰民,多半小战事都被瞒下来,只有零零散散的消息传出来。
可这样一来,很多人并不在意。
承平日久,武备松弛,便会有战乱发生,史书上记载良多,但后人哀之而不鉴,也不是什么偶然。
对于官员们来讲,边关战事这种事,不管说与不说,都有弊端。
纪楚听着差役疑惑,解释道:“并非小乱子。”
纪楚突然意识到,只有他们在紧张军备,远远不行。
可如何对百姓们说,是个极大的问题。
说得轻了,大家不重视。
说得重了,则会影响日常生活,还会让歹人有机可乘。
既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又不能让百姓们觉得恐慌,必须要把握好中间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