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364)

知道平临国边关招工后,硬着头皮过来的。

虽说她们没有关内人的工钱,但至少能吃饱饭,还发点针线跟盐巴,这些生活必需品,实在太重要了。

作为关内的百姓来讲,就没那么多想法了。

他们更多的是惊喜!

当初官府说,让他们来修城墙,还是纪大人主持时,大家既觉得这是个机会,也知道必然辛苦。

但真到了这,却发现真正辛苦跟危险的活,根本不需要他们啊。

抗极重物有囚犯跟战俘,危险的事情同样有他们。

如果你识字,还能帮着颜知事他们一起做事,做个小管事,更没什么危险了。

总之说来,这活远比想象中轻松!

要说完全不辛苦,那也不是,但比想象中好太多了啊。

而且待遇比说的还要好。

除了固定的工钱之外,一日三餐是不会少的。

现在天气暖和,天黑得比较晚,甚至会在加班的时候额外补一餐。

听说是关外俘获的牛羊物资,牛拉到曲夏州卖了,羊则是他们加餐的食物。

所以来干活的百姓们越发高兴,在家的时候,一年到头也不吃了几块肉,来这里做劳工,反而能吃上了。

最大的改变就是,以前他们要求工钱每日一结,渐渐可以改为五日一结,之后是十日一结。

工钱结算方法,就能代表大家的信赖。

要求一日一结,多是害怕官府说话不算数,能拿一天工资是一天的。

从五日开始,便有了信任。

之后的十日一结,更是害怕银钱在自己身边弄丢了,放到官府颜知事那里,反而更安心。

他们把消息送回老家,越来越多的人成群结队过来干活。

他们不怕辛苦!

他们就想挣钱!

尤其是仙阳州,善钦州两地百姓,来的人数最多。

毕竟他们的日子最不好过,急需改善生活。

而且现在曲夏州牛价便宜,赶紧赚钱买头耕牛回去才是正理。

这让已经开始修城墙的关外战俘觉得刺眼,有些人不服气,还想闹事。

就听附近的士兵大喊道:“周围人散开!”

其他人下意识躲远,只留下闹事的战俘,而这人直接被一枪打死。

火铳虽然还不能大规模配备,但巡逻的时候,一支队伍还是能配备一把的。

众人只听砰的一声,原本想要杀人的战俘直接倒在地上,吓得周围人大气都不敢喘。

就这么死了?

是不是太快了。

那个士兵好像都没费什么力气。

而且根本不用靠近,那么远就能把人弄死,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

“火铳还是好用啊。”

“确实好用,把他尸体拖下去,天气热了,不要滋生疫病。”

士兵们快速处理尸体,只留下一小片血迹,而那个人早就没了呼吸。

就算这样,士兵们依旧进行补刀,绝对不留下一丝隐患。

这样利落的处置方法,说明人家早就有准备。

谁要闹事,就是这个下场。

人都是怕死的,尤其是这种时候,远比想象中怕死得多。

一时间周围都安静下来,战俘们干活更利索了,只能把心酸埋在心里。

可再酸有什么用,再嫉妒关内百姓也没有用。

这是他们自找的,之前来抢边关百姓的时候,也没见他们会有怜悯之心。

可渐渐战俘发现一件事。

虽然他们没有银钱,每日还要做重活,干危险的差事。

但是能吃饱。

尤其是晚上加班加点干活之后,同样有油烙饼吃。

这么油水充足的饼,他们已经很久没吃过了。

不止如此,倘若他们因为干活受伤,或者真的累得狠了,还会让他们歇息个一日半日的。

虽然士兵们喊着:“养好伤了才能干活啊。”

但实际上一日三餐该有还是有,甚至给他们上药。

这日子过着过着,竟然还不错?

骑马打仗或许还吃不饱。

但在这,却是能吃饱的。

这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

等穿上人家永锦府送来的旧布衣裳时,不少战俘已经在思考,他们为什么要打仗这件事。

倘若没打仗,正常来这里做工,不仅有这样的待遇,还能得到工钱。

就算工钱只有关内人的一半,那也行啊。

这也不是西北常备军大方。

而是这些人在这干活时间长,衣服早就破旧不堪,这里人来人往的,还有不少妇人孩子,总不能不穿衣服啊。

不穿上衣就算了,穿条裤子啊。

咱们这里是礼仪之邦,不能不穿衣服啊。

颜知事只好拨出一分钱,问永锦府买最结实耐穿的旧布衣物。

还好春夏的衣裳便宜,不然他要心疼死了。

不过颜知事发现,衣服穿上,按时吃饭,这些关外异族的戾气明显少了,干活不说积极,但也不会推三阻四。

原来之前那么凶,是因为饿的吗?

这么说的话,也挺正常吧?

人真的不能饿啊。

颜知事嘴上说着费用大,实际上让他们稍微提高一些妇人跟孩子们待遇。

尤其是关外来讨生活的孩子们,直接让他们跟关内半大孩子一个待遇。

这样的做法,自然让双方更加和谐。

因为真正接触下来之后,所有人都发现,关内也好,关外也好,其实都是一样的人。

他们一样有喜怒哀乐,一样需要穿衣吃饭。

甚至对待打仗的态度都是一样的。

没有人喜欢战场,也没有人喜欢流血。

所有人都想有个房子住,有家人陪着,吃饱喝足之后,再搞个爱好,就是他们的心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