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377)

因为兵器作坊那边,一直交不出货。

要知道,五万人的边防军,只有火器绝对不够。

盔甲肯定要吗,各类器械总要有吧,防卫用的盾牌马木等等。

还有马匹需要的马具,安营扎寨需要的物件。

从冷兵器到热武器过渡,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士兵们的熟练程度。

就算到现代,将士们还需要小匕首啊。

完全抛弃冷兵器肯定不现实。

西北常备军更是如此。

“在原来的预想里,朝廷提供大量的冷兵器,虽然以火器为主,但盔甲等物绝对不能少。”廖知州说到这,已经有些痛心疾首了。

事实上,全靠旧盔甲跟火器,才打赢春天的仗,才有如今的局面,他们才能在关内看着外面的厮杀。

而那些旧盔甲,连岭鞍部落他们都有些嫌弃的。

原因全在两个字,贪污。

冷兵器作坊隶属朝廷工部下的兵器司,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算是官方指定的武器作坊,有官方订单就接,没有便做些民间器械。

“工部催了好几次,定金银钱都送去了,却迟迟不见产出物件。”

“前些天才送过来一批,说是后续地慢慢交。”

让纪楚过去,明面上督造,实际查贪污一案。

这是兵器!

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各地武备空虚成这样,是有原因的。

这事极为凶险,能这么明目张胆拖延朝廷订单的,身后势力肯定不俗。

想要彻底解决,必然会有危险。

但只是这样就罢了。

纪楚作为朝廷钦差,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廖知州吞吞吐吐的原因在于。

“要查的那几处地方,都在原化州。”

原化州,纪楚跟李师爷的老家。

让他们去老家查案?

纪楚迅速反应过来。

让他去,只怕也是双方博弈的结果。

朝廷派人督造兵器。

这个人选便极为敏感。

原化州那边肯定想让他去,想着他作为原化州人士,必然有所顾忌,不会撕破脸。

皇上这边也足够信赖他,觉得以他的性格,必然不会徇私。

好家伙,两方都指望着他啊。

怪不得廖知州欲言又止的。

“在曲夏州可以畅通无阻。”

“但在其他地方,肯定没那么顺利。”

纪楚还以为是什么事。

相比起来,回原化州查案挺好的啊。

而且查的还是贪污案。

将士们在前方流血,他们在后面吃得满嘴流油,他早就看不惯了。

不是这些蛀虫,边关百姓也不会过得那么苦。

他侄子还在广宁卫呢。

现在甚至都上战场了。

提到这件事,李师爷都叹口气。

纪楚下意识道:“皇上不会也命他们制造广宁卫的武器吧?”

廖知州无奈点头:“原化州的四家兵器作坊,是整个平临国最大,一半的武器,都出在他们。”

怪不得敢这般拖延。

看来这原化州,他不得不去了。

第101章

廖知州同纪楚说了之后, 还道:“提前跟你讲一下,还要往上面报,等他们的最终消息吧。”

不过纪楚愿意去, 其他人肯定也会同意。

他的能力毋庸置疑,至于立场?

大家都觉得, 他是自己那边的人。

廖知州心头大事放下, 便一边处理离任的事,一边宣布分配良种的方案。

这让曲夏州众人, 一时不知道该先讨论哪件事。

知州调往京城,妥妥地升迁, 务必要打好关系,对以后的仕途只有好处。

顺便打听一下接任的是谁,提前打点,以后更好做事。

尤其是本地乡绅贵族,官员们说走就走,他们可是扎根在这的。

但良种的分配方案, 又让他们很不满。

如果是价高者得, 他们是愿意的。

如果是税收高的地方的, 他们也没什么意见。

两种想法交织下,让人都快精神分裂了。

说到底, 凭什么给最穷的县?

还要给最穷的人?

这合适吗?

当然合适, 廖知州直接道:“你不事农桑, 这就合适吗?”

对有钱人来说, 良种是用来积累财富的。

对穷人来说, 这是为了能吃饱,以及改善生活的。

如果发给他们,那才是不合适。

也有乡绅只得道:“我们地位, 反而不如他们了。”

纪楚肯定也不会惯着:“人家劳动所得,确实比你们强些。”

知州通判混合双打下,曲夏州没人再敢有意见。

毕竟消息传出,各地百姓纷纷拥护。

这世上还是穷人更多些,乡绅们倒也不敢多讲。

放在其他地方还需要扯皮的良种分配,不到五日便直接推行下去。

曲夏州做事的节奏越来越快,行事方法也越来越有效。

“在曲夏州做事,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对啊,谁让这边事多且杂,再青涩的官员扔到这,都能成为老油条。”

甚至还会学到廖知州跟纪通判身上的利落跟果决。

这两位说做什么,那必作什么的,尤其是纪大人,还一心为民,没有私心。

安丘县的张秀才,便是一直拿他当榜样。

张秀才今年再次参加乡试,住在州城的时候,听到良种分配的事,还尤为激动,直接道:“这就是纪大人的性格,肯定是他提起来的。”

身边同窗道:“张秀才?你家养蜂不是挺有钱吗,这第一批良种也分不到你家,你高兴啥什么。安丘县可是绝对得不到粮种的。”

“嘿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分我家就对了!就给最穷的县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