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388)

没关系,他们也有的。

只看,纪楚如何选择。

曹家今日匆匆忙忙过来请他去四个作坊查看,便是第一层示好了。

外面以为他们要打起来。

实际上曹家上赶着合作。

原来他们真的是衣锦还乡啊,不是偷偷摸摸过来。

看来他爹跟他岳父,也只是想到第一层而已。

黎士杰长长松口气。

因为按照他选的话,他肯定跟曹家合作的,怎么看都是好事一桩。

果然,纪楚开口道:“为了能让武器做出来,本官也会合作。”

太好了!

他可以让家里准备宴席了!

立刻宴请纪大人!

然后又听纪楚道:“还要收集曹家的罪证。”

“黎大人,这里面肯定有你一份功劳。”

想跑?

没那么简单。

朝廷拨款,让曹家造武器,本就是极赚钱的营生。

对于矿产的倒卖,更是睁一眼闭一眼。

可带来的是什么呢?

是越喂越肥的胆子,是越来越大胆的行为。

曹家耽误了多少事?

还用得着说吗?

倘若不是兵器不够,边关百姓何至于如此。

又有多少将士是因为武器不够牺牲的。

退一万步说,要是没有火器的存在,边关要用什么迎敌?

曹家,说是卖国贼也不为过。

还想合作,还想将功补过?

是不是做梦啊。

纪楚有点惋惜,要是真给他一把尚方宝剑就好了。

给个侯爷的令牌又有什么用。

说着,纪楚看向瘫软的黎士杰道:“你既已是钦差,你跟张家,天然便同本官一道,不是你们想摆脱关系就可以的。无论事情成功与否,你以为我走了之后,他们就会放过你们?”

“回去告诉他们,跟着我纪楚的,还没有输过。”

“让他们想好怎么做。”

“吃着百姓种的粮食,靠着将士保卫安全,却不肯承担一点风险,没有那么好的事。”

第104章

站在黎家跟张家的角度, 必然觉得自己很委屈。

实际上,真的有那么委屈?

明知事有不平,还要躲在后面, 就想捡现成的?

哪有那样简单。

黎士杰叹口气,把纪大人说的话, 全部转达一遍。

他这两头传话, 务必要说清楚才行。

黎老爷张老爷脸色难看。

一时觉得受到纪楚这个年轻人胁迫,强行帮着他们上船。

另一方面又觉得被纪楚戳到痛处。

因为这话的潜在含义就是。

瞻前顾后, 犹犹豫豫。

怪不得一个家族刚起来,却进步极少。

另一个家族就要没落。

其他人说这话, 肯定要好好骂他一顿的。

可这人是纪楚。

他若是张家,或者黎家的子弟,全家早就起来了。

想到这,两位老爷看向黎士杰,黎士杰瞬间明白过来,他起身道:“父亲, 岳丈, 孩儿以为, 还是听纪大人的吧。”

这种时候,确实要拿主意的。

而黎士杰在曲夏州时间长, 最了解纪楚。

就他说的那句, 跟着他的, 还没有输过的。

这可是大实话。

曲夏州多少官员, 都是死心塌地跟着他做事, 如今功成名就的。

而且黎士杰还记得曲夏州草木皆兵那一年。

“安建三十四年那会,正是曲夏州发展得好年头,但边关要打过来的消息突然传来。”

一时间, 当地草木皆兵,出门活动的百姓都少了。

尤其是边关的几个县,吓得大家根本不敢走动。

不在边关的人,永远体会不到这种感觉。

当时的西北常备军,没有火器,也没有兵器。

稍有不慎,边关多年来的发展就完了。

“就是那年开始,边关开始造火器的,现在想想,也有冷兵器指望不住的感觉。”

黎士杰认真道:“这些人贪财,不顾边关危险,拉出去砍头都不为过。”

“父亲大人们,如今咱们占据天时人和,不如一试。”

这次的黎士杰,没有再讲家族安危,也没有讲个人成败。

而是说起边关的情况,说起曹家所犯的罪行。

都说要去繁就简,看到事情本质。

而这件事的本质,就是如此。

黎老爷跟张老爷对视一眼,原本激烈反对的他们两个,眼中明显看出欣慰。

不管黎士杰要做什么决定,他们都会答应的。

家族早晚要交给年轻人手中,这次就是个尝试。

再说了,他们两家的根基也不算浅啊。

加上有纪楚在,未尝不能一战。

那就跟着纪楚!

看看他能不能扳倒曹家。

倘若没了曹家那群人,对黎家张家,肯定是好事。

想让家族越来越好,是要做点风险举动的。

黎士杰一愣,他本来以为要大费口舌,没想到这就同意了?

也是,如今三十多的他,也该逐步扛起家族的重担。

黎家,张家,彻底倒向纪楚。

既然答应了,就没有跳反的可能。

否则两边都不受待见。

所以,接下来要怎么做?

黎士杰继续转达纪楚的意思:“按兵不动,需要的时候,会说的。”

“明日钦差队伍,会去巡查四个作坊,我肯定会跟着。”黎士杰丧着脸,叹口气,“跟着看看吧。”

漳兴元年,九月初二清早。

纪楚下榻的医馆,已经来了不少人。

以曹家为首的四个作坊主事的都来了。

这些主事的,虽然不是各家的当家人,却也是极有分量的。

他们亲自来迎,就能看出其中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