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时间。
就能转变这样大?!
纪大人这哪是巡视作坊,分明是在驯狗啊。
而且看这样子,好像还训成功了。
立威,给好处,立规矩,让他们按照纪楚的想法行事。
就这么成功了?
黎士杰面上没有表露,只是故作为难,等对方再送上礼物,他才道:“你们还没看出来吗?纪大人只要真诚二字,他是个吃软不吃硬的。”
黎士杰又把自己跟纪大人和好的契机说了。
就是碰巧去领家乡来的物件,两人正好碰上了,话全都说开,之前的矛盾就全无了。
这么简单?
可想想也是。
毕竟是同乡,又没有深仇大恨,能帮一把还是要帮一把的。
他们也去说实话?
真的可以吗?
实际上是不可以的。
但纪楚现在表现的样子,好像能行。
毕竟他不计前嫌,对事不对人。
连黎士杰他都能包容,而他跟曹家又没有深仇大恨,应该更容易化解。
放在之前,黎士杰肯定也会这么认为。
可他跟纪楚深聊过,又见过他在良种分配,甚至压低棉花价格的事情后。
基本上明白一个道理。
纪楚跟曹家,有深仇大恨。
不死不休那种。
自己对纪楚出言不逊,心怀嫉妒,还当众嘲讽。
在其他人看来,肯定要记恨一辈子。
可纪楚根本不在意,所谓的一笑泯恩仇,对纪楚本人来说,根本就没有仇。
虽然自己比他年纪还要大几岁。
可人家完全不在意的,甚至很包容。
因为这些都是小事。
那什么是大事?
曲夏州那些指荒为田的贪官污吏是大事。
关外对百姓们虎视眈眈的是大事。
还有试图提高棉花价格,扰乱市场的是大事。
曹家为了银钱,耽误军备,更是大事。
可惜这些人不了解这些大事,眼里只有小恩小怨。
这才会误认为,自己跟纪大人没有仇怨。
而这些误会,也是纪大人驯狗的一个结果。
对待狗,就要用狗的方法。
黎士杰心里凭空出现这样一句话,最后扶额,对曹举人道:“纪大人的行事,你们也看在眼里。”
“对吧。”
曹举人心中大喜。
是啊,纪大人都能原谅黎士杰,更能帮他们曹家啊。
而且帮了曹家,以后整个原化州都会谢他的。
曹阁老更会谢他。
看着欢快离开的曹举人。
黎士杰好像体会到驯狗的乐趣了?
不行啊!
他不是这种人啊。
原来在纪大人的视角看事情,竟然是这个感觉?
这么想着,曹家那边则开始激烈讨论。
就连消息送到京城,曹阁老那边也觉得,纪楚没有上来就掀桌子,还能坐下来谈事,就说明有转机。
不过这纪楚的过往经历有关。
当年他刚到曲夏州安丘县,做的就是欺上瞒下,帮着遮掩的差事。
这自然是京中有人特意传的消息,好跟纪楚打配合。
只是他们没说,后来那些人,基本上都死了。
所谓的遮掩,也只不过是暂时的而已。
双方博弈,打的既是信息差,也是对局势的判断。
因为原化州这边又传来一个消息。
“纪楚肯定急着造武器,没工夫管那么多。”
“为何?”
“他侄子跟身边李师爷的儿子,都在广宁卫当兵啊!都上过战场了。”
“他那侄子,是兄嫂的二儿子,小时候生病成了哑巴,很是可怜,之后跟着纪楚做事,可一个没留神自己跑到广宁卫了。”
“他兄嫂在家中照顾爹娘,还帮她跟她娘子走娘家的亲戚,这般用心,可他却没看好自己这个侄子,他能不急吗?”
“所以纪楚也是为了侄子那边可以快点拿到武器,所以对曹家很生气?”
“是啊!”
为了验证这个消息,曹家还派人去了纪楚老家丰抚县打听。
得来的情报确实如此。
那纪楚的娘子陶夫人,回到家后,就买了无数礼物感谢他们兄嫂,既是愧疚,也是感激。
愧疚因为没看好侄子,感激则是照顾双方的爹娘等等。
那兄嫂人极好,非但没有怪罪他们夫妇俩,反而说什么在广宁卫也是历练。
这般善解人意,就让他们夫妇俩更难自处。
妥了!
这下无论从什么地方看。
纪楚都会帮他们造武器的!
看来他们选纪楚来这里当钦差,真是无比正确的决定。
九月初六,曹家话事人正式去纪楚所在的驿馆。
这位曹老爷正是曹阁老的二儿子,大儿子在京城围观,二儿子在老家守家业,安排得很是妥当。
曹二老爷仗着父兄的成就,在原化州很是体面,便是当地知州通判,都要矮他一头。
让他亲自出山,可见对此重视。
黎士杰最近也已经住到驿馆了,听说曹二老爷过来,瞬间紧张起来。
他爹跟他岳父,都没怎么见过这位的尊荣啊。
他倒是有机会见一见,还是对方主动过来。
反观纪大人依旧吃着驿馆的饭菜,还对李师爷道:“虽说都是原化州,感觉跟丰抚县的饮食还有不同。”
都说十里不同俗。
一个州的,吃东西也不大一样。
“大人若是喜欢,那就让人去丰抚县请几个好厨子过来。”
早就有人通传过了,曹二老爷出现的并不突兀,说起话来,更让人如沐春风。
纪楚抬头看过去,就见对方先一步行礼:“见过钦差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