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化州最大的家族曹家已经没了,就连京城都已经结案,本地更不用说。
犯事的基本已经收监。
勉强逃过一劫的也要被追债。
眼看矿料价格一天比一天便宜,谁也补不上这个大窟窿,所以剩下的曹家人基本已经跑了。
再不跑,那债主就要登门了!
最大的刺头没了,知州说话自然更加管用。
剩下各家更因为原化州乡党党魁的意思,皆是老老实实,甚至已经开始自查了。
毕竟,让纪大人查到,跟自家自己查到,完全是两码事。
至于谁是原化州党魁?
这话更不用讲。
除了纪楚,还有别人吗?
原化州如今士族,尤其是武器作坊的五家,各个都听纪大人的。
而且人家年纪轻轻都要去做知州,这份青云直上的能力,是个人心里都有数,知道应该怎么做。
所以柯知州听说纪大人在州城落脚,说什么都要过来送一送的。
这边刚说上话,原化州不少人家急匆匆赶来。
尤其是黎家,黎家刚刚收到纪大人递过来的信件,便赶紧出发。
没想到其他人消息比自己还灵通?
大家这份热情,不说比去年回来的时候亲热了,对比上上回来,更是夸张。
黎士杰一直想要的衣锦还乡,大概就是这个效果?
最后还是黎家老爷懂事,赶紧道:“纪大人娘子生产在即,大家不要打扰了。”
是了。
他急匆匆回来,那是有正经事啊。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怪不得纪大人三月中旬去的京城。
如今四月二十便赶回来了。
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就一个月时间。
不过也是,大人如此重情义,这才像他的性格。
听到这话,围上来的众人终于不再多讲,但人人都把自家名帖塞到李师爷手中。
要不是李师爷一再强调,大家最近不要过多打扰,恐怕都会一路追随过去?
看到这样的场景,难免有人会说些怪话。
“他去的是昌河州,比曲夏州还要穷的地方,信他前途宽广?”
可惜此话一出,就立刻有人反驳:“不信他前途宽广,难道信你?”
“就是,昌河州又怎么了,三十出头的知州,你能当上?”
“不说人家能力极强,退一万步说,就算发展不起来昌河州,那皇上也会把他调到其他地方,继续重用,你信吗?”
肯定相信啊。
只要纪楚愿意,他会是一把很好用的刀。
至于昌河州能不能发展起来,跟他会不会被重用,完全两码事。
对了,他侄子就在昌河州的广宁卫,难道是为了这个?
也有可能啊。
他兄嫂对他那样好,肯定会知恩图报的。
这样的人,对自己同乡一定也会不错吧?
这种事,根本不用纪楚过多解释,就会有人帮他找无数借口。
众人又看向黎家老爷,他可真幸运,自己儿子跟纪大人关系那样好,连纪大人娘子的事情都知道。
听说那只是个普通的村妇?
跟纪大人成亲之后,才学着待人接物,甚至才学着识文断字。
看到有些人又在活动自己的小心思,黎老爷直接道:“别想了,人家纪楚的娘子也不一般。”
从何得知?
“原化州第一座水泥作坊,哪里建的?”
“咱们周围几个州府里,第一座水泥作坊,又是哪里建的?”
纪大人所在的丰抚县啊。
方圆五百里,就丰抚县那一家水泥作坊建成了。
听说那县令是个机灵的,就建在纪大人老家纪家村不远处,甚至已经生产出第一批水泥。
要知道,这水泥作坊说起来容易,但也有许多技术含量。
不止如此,那作坊跟其他买卖不一样,大家都是头回接触,办砸的人比比皆是。
所以这东西看着是机遇,但也可能是个深坑。
周围不少州府的大户人家,都因为这事赔了银钱。
唯独他们原化州丰抚县建起头一座水泥作坊,而且稳扎稳打的,丝毫没有被其他地方的混乱打扰。
“就因为纪楚的娘子,陶乐薇。”
说起丰抚县县令,他确实机灵,靠着几次三番去找纪楚,算是得到指点。
其实谈不上指点,但水泥铺开的消息,是整个原化州第一批知道的,甚至跟京城同步。
这就给了县令时间准备。
开春之后,他便召集人手前去修建水泥作坊。
那会儿纪楚已经到了州城,忙着曹家的事,完全不知道县里跟无头苍蝇一样。
水泥作坊太不一样了。
古往今来都是头一份,别说县里了,就算是原化州州城,还有周围的州府,都没人知道这东西怎么弄。
这种事越急越乱,越乱越急。
最后还是纪楚的娘子陶乐薇站了出来。
她那会儿已经显怀了,可看着老家的作坊开不起来,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由她接手后的丰抚县水泥作坊,进展得尤为顺利。
先不说她在曲夏州先后开过不止一家作坊。
再者曲夏州的水泥作坊也是在她相公手里,一点点建起来的。
那些图纸文书,乐薇接触过不止一次。
这些东西不算秘密,顶多算见识。
可整个原化州里,有她这番见识的,还是少数。
不只是乐薇,还有李娘子同样如此。
两人好歹在外面经营蜂糖生意多年,更是看着工业作坊园起来,对此很有门道。
故而她们二人一出手,丰抚县的水泥作坊想不顺利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