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479)

一城十二县。

忙着学种棉花,忙着学习怎么养牲畜。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 专门去官学学畜牧学科。

还有七八个流放犯人驻地要管, 似乎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

似乎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事情做。

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闲下来。

加上距离九月秋收在即, 还要为秋收跟防御敌人做准备。

州城衙门各部,似乎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公务?

不过这些公务, 确确实实在改变百姓们的生活。

看着一件件事情完成,心里竟然有一种满足感?

毕竟这些事情,真的能看到变化。

唯独有两个人,来到昌河州后颇有些郁闷。

祝亚祝耘。

他们两个郁闷的原因。

还是在没事可做上。

说起他俩的身份,来头也不小。

本身就是曲夏州沾桥县的秀才,实力可见一斑。

再加上考举人不成后, 做了州学第一批数科学生。

两人的数学思维不算顶尖, 但吃苦耐劳, 脑子灵活,学到不少匠人本领。

因是第一批学生, 所以当时很多东西, 他们都参与了。

从弹花机到织布机, 再到链条车。

以及改进锅炉, 以及制造水泥。

可以说把当时曲夏州数科的本事学了个遍。

原本以为, 这些本事,在哪都用得到。

纪大人带着他们去原化州的时候,还帮着原化州武器作坊改进工艺。

没想到来了大人正式上任的地方, 反而一点作用也没用?

没办法,想要造出那些东西,肯定要有基础啊。

否则就算是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想造那些机器?

首先你要有作坊吧,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作坊。

可惜这地方,大点的炼铁作坊都没有。

唯一的一家,那还在广宁卫。

火器作坊也在广宁卫,那都是军管。

即使他俩是纪大人的手下,也不好直接过去做事。

实在不行,去水泥作坊做事?

可这地方,穷得连水泥作坊都建不起来啊。

纪大人如今扶持的,也多是农业。

他们能做的事情,实在有限。

早知道跟着蔡夫子多学学怎么造农具了。

不过仔细一看就知道,这地方也在用蔡夫子改进出来的农具,有纪大人在,这种事根本不用操心。

纪楚只道:“你们两个少安毋躁,以后肯定有用得着你们的地方。”

两人以为纪大人安慰他们,才这样说的。

至少也要等水泥厂建起来?

没想到大人这么快,就找到他们,又给了他们一个新奇的想法。

“在下面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不少人在用柴火取暖,还把卧室里面床的方向,跟厨房灶台盖在一起。”

纪楚少见地解释土炕来源。

厨房跟卧室建在一堵墙内外。

这样厨房烧火做饭的时候,就能让住人的地方也温暖起来。

这种妙招,十分省柴火,很多人都这么做。

有人说,这是火炕最开始的思路。

现在则多建一个通热气的管道,可以把热气源源不断输送到床底下。

如果是多个屋子,还能连接起来,让床上暖和起来。

当然,这样的床肯定不是普通床,而是黄泥跟砖块盖起来的土炕。

下面是源源不断的热气。

那黄土炕上再铺一层被褥,最后盖上被子。

这样的暖和的地方,在大冬天的,给个金山也不换的。

不怪大家冬日爱在炕上。

谁让这东西确实暖和。

在祝亚祝耘连连称妙的时候,纪楚还道:“也是这地广人稀的地方,柴火便宜,才能建这样的土炕,如果人稍微多点的地方,肯定是不行的。”

“就算这样,一个月需要的炭火都不少。”

昌河州地广人稀,还有山林,本地官府对百姓们上山捡柴管得并不严格。

这里的柴火比内地要便宜很多。

正是这样,才能烧起炕。

毕竟烧炕的原理,就是灶台里的火不灭,源源不断地有热气输送到各个屋的火炕里。

这样下来,一个冬天需要的柴火,可不少啊。

不止如此,还有改造管道跟火炕的费用,算下来价格不菲。

这也是纪楚之前没有提起要盘火炕的原因。

要不是老婆孩子们过来,只他自己的话,估计会凑合到本地赚到钱了,衙门财政好起来的时候,才会改造衙门后宅的房屋。

现在?

现在只能自己掏腰包啊。

这东西的原理本就不难。

对祝亚祝耘来说更是简单,纪楚只提了个思路,两个人就知道要如何进行。

两人直接保证:“大人放心,肯定在夫人小姐来之前,把衙门后宅的火炕给盘上!”

“做都做了,把衙门后宅,以及前面差役的通铺都给做上。”纪楚思索片刻后。

这里说的衙门后宅,指的就是知州住所里的三四处院子。

里面住的都是纪楚,李师爷,以及他的亲随,亲随家眷等人。

而前面差役通铺,就是外院,本地差役书吏当值的值房,每晚都会有人值班。

这样一来,基本把衙门住人的地方,都给算上了。

不只是纪楚娘子女儿收益,整个衙门都会受益。

所以衙门一众人等,不管知不知道火炕是什么,反正支持就对了。

户司主事还暗示过,改造衙门的银钱,可以从公账上出,反正是给衙门办事,大人不用破费。

纪楚摆摆手。

若是按部就班,等州衙门财政起来,加上给全州百姓推广火炕时做,他肯定会走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