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48)

这些事自然有谢主簿协助来做,还有蜂农夫子们一起调配。

衙门公平做事,养蜂的人家也都服气。

等这些事忙得差不多。

魏家镇的人终于登门了。

年前说的事,也算有了消息。

不过看着时间,估计他们一个年都没过好,皆在商议同不同意纪大人的提议。

正月二十四,衙门正式开印不到五日,魏镇长便赶着过来。

纪楚看着魏镇长,总觉得他过个年,像是老了好几岁。

年前说,魏家镇想要多种两万亩油菜,但必须多种四万亩麦子。

这点自然做不到。

魏家镇不过七八千人,不可能开耕出那么多田地。

就算今年他们也在大量购买农具耕牛,也至多一共开耕三万亩,算是极限了。

甚至还需要去隔壁县雇人手来帮忙。

为什么不在本县雇?

自然因为,安丘县如今田税压力小,而且官府提供农具,甚至能租借种子。

各家能开耕的,自然自己开,不给别人打工。

这样一来,人力不仅贵,而且给钱都不愿意去。

说到底,给自己耕田,跟给别人耕田是两回事。

能做前者的,便是多劳累些,也不愿意做后者。

安丘县的人力已经不像之前那样低廉。

纪楚只当没听出来大户们的怨言,更知道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难道他们敢说,官府别提供器具耕牛了,就让农户们替他们打工不好吗?

今日敢说,那后面的事就不用谈了。

一个是主粮经济作物平衡。

所以魏家镇准备多种一万亩油菜,再种两万亩麦子。

第二是蜂农的安排。

这点不让魏家镇自己插手,谢主簿已经安排了他们当地养蜂好手,全都布置妥当。

最后,也是尤为重要的。

修路。

“没有人力修了。”魏镇长实在为难。

大家养蜂的养蜂,种田的种田。

真的没有余力。

“大家的意思是,要不然征调劳役,让他们来修?”

“魏家镇的大户愿意出钱。”

上面还说,安丘县如今人力贵了。

现在就开始想办法,让他以低廉的方式征调人力。

说白了。

就是觉得雇人太贵。

那以官府的名义征调劳役,价格便会便宜。

怪不得在雇人耕田这事上说了那么多。

最后还在强调。

人力,太贵了!

雇不起了!

纪楚似笑非笑:“本官征调劳役去给魏家镇修路,那他们家的田地谁来耕?”

人力是有限的。

做了修路的苦役,就没有力气再种田。

就算不在农时征调百姓,同样会影响到百姓家的生计。

好一个征调劳役。

用百姓家的力,去给大户们修路?

说到底,这路修好了,最能从中获利的,就是这些大户们。

对平民百姓的好处反而极少。

这些劳役们辛辛苦苦修路,回家没力气种田。

然后富户们再用这些修好的路,去买卖自家商品?

魏镇长满脸无奈,侧头看着带来的几个人,只好道:“若不征调劳役,这路实在没法修。”

纪楚点头:“本官知道了。”

知道了,然后呢?

磨油作坊的事呢?

纪楚并不开口,直接让李师爷送客。

磨油作坊当然要开。

却不会在讨价还价的魏家镇开了。

纪楚看了看安丘县地图,指了指其中呼文村的位置:“把他们村长找来,就在这里开设磨坊。”

在这?

李师爷盯着看了会,这个村子通往各地的道路也很一般。

但却有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距离其他地方都很近,甚至临着一处官道。

直接把货物装车送到官道,同样可行。

难道纪大人早就想在这个村子开设磨油作坊。

不过也给了魏家镇一个机会?

但这魏家镇给机会不中用啊!

再看向那呼文村,这个小村子,只怕要发达了。

看那罗玉村就因为制糖发了笔小财。

磨油的生意给到他们,那以后的日子,只怕用财源广进来说,都不足以形容!

第26章

要在呼文村建磨油作坊的事迅速传开。

其他地方倒还好, 但在魏家镇引起轩然大波。

说好的在他们镇上开呢?

不是在谈条件吗。

怎么不谈了啊。

事实证明,纪楚年前给的条件,已经是最优解。

既然你们不愿意, 还想讨价还价,那便没得可说了。

气得魏镇长同族众人冷笑, 都说了纪县令不好惹, 你们却一定要试探。

现在试探结果出来,你们满意了吗?

眼看好好的买卖落空。

人家纪县令从州城弄来的上好磨油器具, 全都准备拉到呼文村。

听说呼文村已经在修缮废弃的道观,准备把那不用的屋舍改为磨油作坊。

这话听得魏家镇众人心塞。

连正儿八经的作坊都没有, 更不会经营管理。

那极好的磨油器具送到呼文村,村民们能用得明白吗?

怎么想都觉得可气。

“要不然再去说说?”

魏镇长直接道:“你们可见过纪县令朝令夕改?”

没有。

人家来这里一年了,一个唾沫一颗钉,说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且还听说一个传言。

纪县令去年平衡田税,交给州城的税收并不算多。

就是这样,人家在年末考核里还得了上上。

上上啊。

那就是七项考核全优。

年前道路不通, 大家也没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