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490)

大家各忙各的,反正互不耽误。

纪楚最近在忙的,跟今年新成立的畜牧司有关。

从五六月份开始,畜牧司正式成立。

下面一只兔子养殖场,一个水貂养殖场。

因为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情况一直不错。

但进入冬季,便是这两个养殖场最重要的坎。

过冬。

还是昌河州的冬天。

如果能把这个冬天过去,就说明他们的养殖行当,已经成功大半了。

纪楚跟李师爷等人去兔子养殖场时,就发现武掌柜跟皮货王家都在这。

按理说大冬天的,正是皮货生意极好的时候。

他们守在这,可见其心中忧虑。

“今年昌河州不过收获了二百亩的棉花,皮货生意就比往年差了许多。”

“本来打算今年买皮货的客人,或者攒了银钱的客人,如今宁愿跟往年一样硬扛着,也不想购置皮货。”

大家都知道,明年昌河州肯定不缺棉花。

所以打算买皮货的全都不买了。

反正往年也在挨冻,不如再冻一年,明年种棉花,买棉衣。

这个想法确实可行,把买皮货的钱省下来,做什么不成啊。

别看他们武掌柜跟皮货王家,几乎日日都住在养殖场,显得格外焦虑。

倘若没有这两笔买卖,他们只会更着急。

毕竟在这,至少还有个希望。

其他同行,哭都没地方哭。

但这也怨不了别人。

毕竟纪大人都提前说过了,让大家赶紧转行,甚至如何转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是他们还在观望,谁也没有办法。

只是他们这转行的两家,也只转到一半而已。

“不管是兔子,还是水貂,只要能过了这个冬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畜牧司的人道。

纪楚听着,他问道:“兔子繁育准备得怎么样了。”

冬日里,如果养得好,一只过冬的母兔子就能繁殖十来只小兔子,正是适合的时候。

就听武掌柜答:“回大人,需要的草料全都备好了,有一部分草料还是从草原上买,非常适合兔子吃。”

“保暖还用了水泥跟砖头,应该能繁育成功吧。”

武掌柜越说越心虚,也越说越心疼。

草料还好点,草原上这东西并不贵。

那水泥跟砖头,却是不便宜的,好在这东西并非一次性,明年依旧能用。

纪楚虽然想要安慰,但还是道:“成与不成,这条路都要走,即便今年不成,也不要丧气。”

啊???

大人你?!

皮货王家心直口快:“不管成不成,反正没有回头路了。”

重拾老本行,就意味着默认自家产业要缩水。

一大家子指望着吃饭,产业缩水,那就完蛋了。

再加上投入这么多成本,这事不行也要行。

纪楚没有多说,拍拍王家人肩膀,继续去看水貂养殖场。

养兔子的成本已经不低了。

这养水貂的成本,更是夸张。

不仅要单只养殖,吃得还贵。

它们这,同样有水泥砖盖的棚舍。

普通百姓都盖不起的房子,让它们住进来了。

“每年的九月到次年二月,是水貂准备配种期。”

“这段时间水貂容易受寒,缺水,所以每一只都要认真检查。”

负责养水貂的饲养员认真介绍道。

他也是流放过来犯人家属,以前是不会养的,硬生生学了这一行,算是能上手了。

对他这种被牵连过来的犯人家属来说,衙门能用则用,会给他们改过的机会。

所以这个水貂饲养员格外珍惜这种机会。

即使是十月冬日,也是日夜不离,一定要把养殖的动物伺候好了。

转了一圈,纪楚大致知道畜牧司的情况,让他们有什么事随时报上来。

昌河州头一批皮货养殖,必然要重视。

冬日里,除了两个养殖场在忙之外,其他百姓多在家里藏冬。

衙门这边还有其他事要忙。

一个是良种分配。

麦种可种三万五千亩,棉花可种九百亩。

一共十二个县,一个城,一个卫所等待分配。

所以各个县的县令,基本已经过来了。

说什么都要帮他们当地百姓多争取一点。

毕竟马上就是年底考核,这都跟年底考核挂钩啊。

自从纪大人来了之后,杜通判便独来独往,每月都盯着他们的政绩,明显要把监督百官的职责履行到底。

“我们县人口多,自然要多给我们分种子。”

“你们人口多,却是以渔民为主,耕地不多,这么算不合适。”

“那我们县呢,耕地可是最多的。”

“你们总人口少啊,还是我们这合适,地多,人也多。”

众县令日日在衙门争辩,反正谁说得都有道理。

吵得激烈时,就差上手打架了。

僧多粥少,没办法。

昌河州三万一千户百姓,要分这么点东西,确实为难。

就在县令们争论不休时,纪楚也难得帮忙操办侄儿的婚事,昌河州州城外面,又来了一群意想不到的人。

“他们衣衫褴褛,形容枯槁,还冻得不行。”

衣衫褴褛?冻得不行?

这一听就不是本地人。

现在十月上旬,虽然不是昌河州最冷的时候。

但本地人知道轻重,有厚衣服的会出门行动,没有厚衣服的,直接在家不出来。

那只能是外地人了。

来那么多外地人,难不成是流放犯人?

也没接到通知啊。

而且负责押送犯人的差役,一般都有经验,绝对不会把这样一群人,在这个时候带到昌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