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502)

而是把本地的老手艺都传下来,这对本地人来说意义更加不同。

这种情绪让他们对外来投奔的佃户们态度更好了。

本就是个极包容的地方,现在更是有意思,每次过节,一个地方有好几个风俗也不奇怪。

到了三月初三,各地百姓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过节,给昌河州添了别样的风采。

百姓们过节,衙门该办差还是办差。

户司畜牧司整理了一份名单,都是申请开设养殖场的文书。

养殖场自然不能随便开,毕竟这东西污染大,要远离人群,还要防止疫病等等。

畜牧司主事道:“去年怎么劝,大家都不敢开,今年却不一样了。”

去年只有武掌柜他们,开了两个养殖场。

今年单是申请,就有二十份,这还是经过筛选,态度比较端正,正儿八经想开的。

殊不知筛选下去的名单,都快上百份了。

“这是好事。”纪楚一边说一遍看,让李师爷再审一遍。

要说开养殖作坊,一个是租用官方的土地,再者购买各种材料。

这都是衙门的营收。

尤其租地,让户司主事已经高兴许久了,有了租金进账,还怕下半年发不起月俸吗?!

肯定不会啊!

他们踊跃办作坊的最直接好处,这不就来了。

户司主事还经常去郊外看麦田跟棉花田。

虽然距离收获还很远。

可至少有个念想。

因为从去年开始,昌河州陆陆续续来了一两万人。

这一两万人,除了一部分罪犯之外,其他的都是各地佃户。

佃户们最显著的特征,肯定是会种田啊。

经过他们开耕的土地,那是实打实的精耕细作。

开荒的时候也格外卖力。

至今也就半年时间,本地已经增加田地一万多亩。

放到之前,昌河州耕地面积不减少,户司主事都要谢天谢地。

现在直接增加了这样多,而且大有继续增长下去的趋势,他能不高兴吗。

这也是实打实的政绩啊。

没想到在这种偏远之地,还能捞到如此功绩,也算他幸运。

怪不得知道纪大人要来昌河州当知州,自己又是他的下属时,同乡同僚会表示羡慕。

没办法,谁让他运气好!有这样的上司啊。

漳兴四年一开年,这才三月份,就有这么多的好消息,让户司主事走路都是不一样的。

等到三月中旬,养殖作坊陆陆续续开设起来,租金也收到财政里,户司主事已经彻底成为纪大人的跟屁虫。

纪楚看得想笑,干脆道:“你最近去过官学没。”

没有啊。

官学怎么了。

纪楚把学政递来的文书给他看。

昌河州发展得快,事情也多,差事一件接着一件。

种植养殖发展得都很顺畅。

没想到学校那边,同样有了结果。

昌河州州学的畜牧学科变得极为火热,甚至有外地学生跑过来想学手艺。

可惜的是,这州学对本地学生象征性收点银子。

但外地的学子过来,学费就不便宜了。

即便这样,也拦不住大家的学习热情。

现在谁还不知道,昌河州的养殖行当已经发展起来。

从这里拿收皮货的买家,谁不夸他们的皮子好。

这种情况下,来学习的人自然多了。

同时,也证明一件事。

纪楚都松口气道:“有这部分学费收入,户司就不用给州学拨钱了。”

换句话说。

随着养殖行业的真正火热。

他们本地州学都能自负盈亏啊。

当然,经科以及下面私塾还是要拨钱的,可畜牧学科已经可以撒手。

户司主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看了又看,终于大笑道:“太好了!”

又少了一笔支出!

喊完之后,户司主事又觉得自己行为不雅,只好轻咳:“咱们账目上为数不多的银子都拿去办正事了,好不容易有租金维持日常开销,现在少了个花钱的房,实在是太好了。”

纪楚跟李师爷忍不住笑。

户司主事,只是换了个方法说太好了!

不过他们两个心里也认同。

说起来,前知州刘大人在的时候,其实本地财政还没那么紧张。

当时就穷,刘大人还特意跟他说过这事。

本想着纪楚接手之后,本地情况会好点。

没想到这第二年,本地的财政情况分毫没有变好,反而越来越差了!

也就是借着他的威信,否则换了谁,都不敢这样大刀阔斧地办差。

对此,纪楚心里无比感激。

无论是眼前的户司主事,还是帮他瞒着挪用月俸的官吏,纪楚都是感激的。

若不是足够的信任,事情不会这般顺利。

私下里李师爷却道:“也是您之前的政绩,给了大家信心。”

还记得没来昌河州的时候,本地人就对他充满信心。

当时既是压力,但也是动力。

如今也是这般。

纪楚夜以继日办差,为的不就是回报大家的信任,不仅是官吏们想要升迁的信任,还是百姓们想要过更好生活的信任。

他都要稳稳接住,稳稳地把这本就肥沃的地方建设好。

哎,说了那么多,也只是刚见回头钱而已啊!

纪楚,李师爷,户司主事,齐齐叹气。

给当地挣钱,实在是太难了。

昌河州其他官吏百姓,还不知道昌河州的三位大佬在努力挣钱,只觉得他们四个好像越来越忙了。

好像恨不得,昌河州立刻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