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边陲,朝中一向宽厚治理。
那些想要捞钱的官员,也不会选他们这地。
总之昌河州除了寒冷之外,其他情况远比岐国梁国要过得好。
但这总要有个原因吧?
本地百姓为何要被奴役至此,看着也不反抗?
祝亚没说纪大人的想法,只跟大家道:“要是有合适的机会,可以去问问?”
除了祝亚之外,还有三十五位工匠,总能跟本地人搭话吧?
可那梁国侍卫以及梁国国王,似乎有意隔绝本地百姓跟平临国的人,大有严防死守的架势。
吃饭睡觉甚至方便都不让在一起。
以前没有特意关注,还没发现问题所在,
现在注意力在这,他们这三十六个平临国的人,显然越发觉得奇怪。
信件经过秘密传递,又送到纪楚手中,纪楚看到这信反而笑了,回道:“越是严防死守,说明情况越脆弱。”
好像也是。
当地百姓如果真的不想走,又或者怎么都劝不动。
也不用这般防备了。
从这之后,祝亚便在寻找跟本地人接触的时机。
终于在一处火墙建得有问题时,他跟梁国百姓总算有了对话。
让他庆幸的是,还好岐国梁国距离昌河州很近,有些土话他虽然听不大懂,可带来的匠人们却能听明白,有个交流的桥梁,一切就好办了。
只是在交流之前,建设火墙的百姓先要被鞭打三十下,才能开始修复。
祝亚等人,眼睁睁看着十几个梁国百姓被打得鲜血淋漓,还不敢大声哭喊,不然会扰了王宫清静。
等打完三十鞭,他们还不能走,必须去把自己做错的部分修复了。
刚刚打完,祝亚就从腰间卸下酒壶,笑着走向梁国侍卫,让身边人翻译:“大家辛苦了啊,这边有些好酒,你们歇口气。”
打了那么多鞭子,侍卫们确实也累了,又听平临国的人道:“这可是平临国佳酿,味道极好,你们不尝尝?还有肉干,都是我们平临国的好东西。”
祝亚把人带出去喝酒吃肉干。
剩下的匠人,则抓紧时间跟本地人交流。
那些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本地人,只听平临国来的匠人道:“你们怎么不跑。”
“跑到其他地方,总比这里好吧。”
“国王能建冬日的房子。”
“只能靠他赏赐住所,方能抵御冬日。”
等到晚上。
祝亚才明白原因。
这么偏远的地方,国王一族垄断了本地的铁制品,以及所有保暖的东西。
所以只有他们可以建保暖的房屋,可以给百姓提供冬日庇护。
以此作为胁迫,让梁国百姓成为他家的奴隶。
“原来是这样的,竟然是这样!”祝亚简直要气死了。
他可是秀才,他可是读过四书五经的。
一国之主靠着百姓供养,本就应该提供衣食住行。
怎么还以此作为胁迫。
平临国如今老人跟小孩都知道,君轻民重。
难道这附近的小国,都没有学到吗?
实在太过分了。
所以工匠们不顾自己安危,立刻道:“跑啊,跑到平临国,跑到昌河州广宁卫。”
“去那边种棉花,种高产的麦子。”
“那边可以租用铁器,你们自己盖房子!”
祝亚无奈:“有些莽撞了。”
这个确实。
如果这些人真的跑了,他们这些工匠们也完蛋了。
自己把大家带到梁国,是为了给昌河州赚钱,也让工匠们赚钱,不是让大家送命的。
倘若纪大人知道,肯定不会同意吧?
等会,如果是纪大人,他会怎么办?
在匠人们刚要恐慌的时候,祝亚立刻道:“别着急。”
“我们是平临国的百姓,还是纪大人派出去的,这事甚至上达天听,梁国绝对不敢拿我们怎么样。”
就算有梁国百姓出逃,他们也不敢做什么。
这话确实让大家心绪平静。
甚至做好了那些梁国百姓会跑的想法。
可是等了好几日,这些人还是不走。
祝亚又引了看守离开,让匠人们去问。
“跑了就会死。”
“现在还不能跑。”
至少要等这里火墙修缮好,放他们回家之后再说。
看来这事,他们私下里已经讨论过了?
这些梁国百姓里,有的十分茫然,有的露出苦笑。
后者便是知道些事情,却无力改变的。
他们果然如祝亚认为的那般,知道这些事,却不能离开,会极为痛苦。
而这些痛苦的人,也正是突破口。
纪大人又递过来的信件则道:“快速修完火墙火炕,早日回来。”
“银钱的事不用担心。”
纪楚写完信,旁边的李师爷,户司主事,还有工司主事都齐齐叹气。
可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原本想着,工期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这样便能赚更多银子。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昌河州本地官吏后半年的月俸,已经赚了多半。
再坚持坚持,加上财力稍弱的岐国,别说后半年月俸了,就是一整年的俸禄,甚至年底的奖金都有了啊!
但得知了梁国的情况,纪大人却说不能这样下去。
必须让两国尽快完工。
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自己人安全的同时,留给岐国梁国逃跑的时间。
“都是百姓,都是人,甚至说同一种方言,不好这样压榨。”
不知道的时候就算了。
既然都已经知道,便不能这样下去。
纪大人的话他们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