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51)

听说魏家镇魏镇长的亲戚强行多种油菜, 那田地直接被毁了。

可见纪县令的决心。

其实对一些老农来说,不用纪大人多讲,他们都会多囤粮。

老话说,三年丰,三年欠。

这收成有时丰收,有时候歉收,务必要做好准备。

这是《尚书》里的话,三年丰,三年欠。六年一小灾,十二年一大灾。

讲的自然规律,天地无常,也寓意要预防天灾人祸。

所以大多数人对纪楚的命令,还是极信服的。

只说今年。

正月还好,雪下得不错,麦苗生的不长不短,就等到天气暖和开始返青。

可今年二月到三月初的雨水不够,颇耽误麦子长势。

所以各家除了平常的农务之外,还要挑水浇田,就怕麦子太旱。

安丘县本地各村都有水源,原本的农田附近也有沟渠。

难就难在,新开耕的土地距离水源较远,所以需要更多人力。

魏家镇那边,甚至雇了隔壁县的人过来给田地浇水,可见春雨确实太少了。

纪楚命人临时挖水渠修水利,多引些水过来灌溉。

这也把县里的牛累得够呛,不少百姓见此,宁可自己去挑,也不想伤着牲畜。

新田就是这样。

不是翻耕之后就结束的,养地,挖水渠,修水利,都是一定要做的事。

好在衙门里的新农具派上用场。

先是那匠人蔡一繁研发的新犁,富于摆动不说,还能调节耕深耕幅。

租到新犁的农家人都说好,就是可惜太少了,不是每家都能分到这么好用的工具。

还有就是挖沟渠的铁铲,那铁铲用起来十分省力,就连握把都是精心设计过的。

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农具确实是极好的。

纪楚还道:“听说那匠人蔡一繁还会制作灌溉农具,若是能买来一些就好了。”

李师爷连连点头。

看到农户们的夸赞,他才知道这些农具比想象中还要重要。

纪楚把这件事记在心里,今年春天肯定来不及,但要提前问问才是。

回到衙门,纪楚提笔,竟然也不知道该给谁求助。

张推官?

只怕不行,他在曲夏州里活动活动还行,跟隔壁咸安府联系,估计很吃力。

所以他的后台到底是谁?

怎么也没个音讯。

纪楚笔锋来来回回,最后干脆写给户司长官。

现在的农具都是从他那弄来的,再求一次也没什么。

只是灌溉的工具所需银钱不少。

就算找来了门路,也要有银子才成。

纪楚只当这事不存在,先要了再说。

至于户司长官如何回信,就等等看吧。

信件寄出去同时,正好收到张推官的回信。

说是呼文村的呼宝成母子已经到了,他给安排了住处,也给安排了磨油作坊的差事,自然没说他是来学艺的,否则对方肯定有所保留。

不过这样一来,能学多少,就看呼宝成的本事。

还有就是,他竟然又问,有没有需要他帮忙的。

自己麻烦他这么多次,张推官不仅不烦躁,竟然还很有耐心。

两人彼此麻烦,关系倒是近了。

还有就是陪同去考试的夫子回信。

也说学生们都安顿好,让县令大人放心,没几日就要州试了,等出结果一定立刻写信。

今年的州试在三月中旬,比往年早了一点,估计学生们压力都不小。

他们在外面奋战。

安丘县里面也一样。

纪楚收起信件后,继续去下面巡田。

见小狼追风眼巴巴看着,干脆也带着它一起。

同时正好把乐薇,李娘子带到罗玉村。

罗玉村的制糖作坊在紧锣密鼓筹备,因有去年的经验,比磨油作坊更有章程。

还有县令夫人在这,做事也有条理。

等到四月份之后,蜂蜜就开始产蜂糖,所以要提前准备。

陶乐薇还道:“不用送我们的,这路都走熟了,再说还有牛车。”

陶乐薇现在也起早贪黑。

她去年教大家做蜂蜜糖的时候,可没想过作坊的事。

今年说话间提上日程,肯定格外细致。

还好她去年学了字,对作坊来说,做事更方便。

纪楚知道她跟李娘子能行,也就不再送人,而是去其他地方继续巡查。

那五个村子都还好。

罗玉村,呼文村,人人见了纪楚都是满心欢喜的。

剩下的德昌村,通拜村,周韩村也都盼着好好做事,让县令大人指点。

只有魏家镇跟县城都是人来人往的。

主要原因,还是田地上人手不够。

各家大户都在其他县里招募人手,耕田浇水,总有事情可忙。

纪楚自然不会阻拦,只让各家不准苛待,若有欺辱百姓者,按照平临国律法处置。

平临国的所雇的长短工,可并非聘家奴,更类似雇佣关系,受到律法保护。

而这样的做法,竟然吸引更多百姓过来做事,倒是让人没想到的。

纪楚让范县丞看好城门,普通百姓可以进来,倘若有行为异常的,必然不能放进。

这自然是为了安全考虑。

别忘了这里是边关小县。

吩咐过后,纪楚便去忙其他的事。

但是来安丘县做工的百姓们却只觉得不对。

都是边关小城。

为何安丘县如此有活力。

大家还辛辛苦苦开耕,难道你们不知道,开耕越多,交的税越多吗?

费那么大的力气,人都要累死了,交完田税还不够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