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552)

薛明成自然不满。

按照他手底下人预估,至少要一千二百万两白银。

“现在统计出来受灾地方,一共十二个州府,还都是人口众多的地方,约有七八百万之众。”

“这么多人口,就那么一点银子,够谁分的?”

薛明成继续道:“用这银子买粮,修水利,还要防治疫病,哪里够用?”

“按照之前灾情来看,平摊到每个人身上,一个灾民至少需要一两五钱,才能渡过今年的难关。”

“以此看来,此次赈灾,至少需要一千二百万两白银。”

“不可能!”户部尚书直接跳出来,“多少?你说多少?!”

户部说只能拿出三百二十万。

薛明成却道,要拿一千两百万。

中间差距之大,就连皇上都觉得吃惊。

可细细算来,薛明成说的也是实情。

按照过往的经验,一千二百万的两白银,正在合适的范围内。

“薛大人,张口就要平临国一年一半的财政。”

“那把各部的银子,都给你们赈灾用,好不好?”

“其他各部各司,日子都不用过了。”

户部尚书简直舌战群儒。

从白大人,再到薛明成,还有纪楚,一个都不放过。

他要是有钱,他也想给啊。

问题是没有钱。

说句不好听的,今年旱情,把财政掏空了。

明年修河堤怎么办?

任凭河堤塌了吗,又要死多少人,你没算过没。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纪楚摸摸鼻子,同样被骂了回来。

可他跟薛明成算的账目差不多。

想要安抚百姓,并且帮百姓恢复生产,以及提前预防疫病。

确实需要一千二百万到一千五百万之间。

吵到最后,皇上开口道:“百姓受灾,朕也于心不忍,今日就开了私库,再补上五十万。”

说完之后,皇上竟觉得心虚。

毕竟跟缺口相比,他这五十万实在不多啊。

国库加滇州府加皇上,一共三百七十万了。

距离纪楚跟薛明成想要的目标,还差八九百万。

也有同僚打圆场:“这是头一笔拨款,等你们去灾区看了情况,再来禀告,到时候朝廷再筹钱。”

此话听着合理,可他们两个在这,赈灾款就很难要。

如果直接离开,以后更别提了。

纪楚跟薛明成也是职场“老油条”,怎么可能答应,一直到户部尚书硬生生挤出三十万,凑了个四百万整。

皇上听着也觉得头疼。

但国库没钱,却是谁也没办法的。

等到其他官员散去,只留纪楚,薛明成,以及皇上的时候,气氛放松下来。

皇上起身道:“十二个州府,近八百万人,只有四百万两银子赈灾,确实不够用。”

甚至还要考虑到赈灾中间的漂没,就是损耗跟贪污。

涉及地方广,人口多,这种事不可避免。

他们三个人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补足银钱。

国库是真的不成了。

如果持续干旱,国库的银钱是个保底,不能轻易挪用。

纪楚,薛明成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方才“榨一榨”户部尚书,也是知道他那边还能挤一点。

“当地士族。”皇上直接道,不过他转而问了另一件事,“明成,江浙一带的士族抱团,已有百年之久,确实难以撼动。”

薛明成张张嘴,眼神有些暗淡。

以前狐狸一般的人物,在那边都被折磨得够呛。

皇上又看看纪楚,继续道:“敬安的意思是,这次倒是个好机会。”

薛明成也是昨日晚上才回的京城,还没机会跟皇上深聊。

此刻一说这话,让他有些发蒙。

借此机会?

清除江南一带百年来的弊病?

逼着他们捐粮吗?

但总要有个理由吧。

皇上摇摇头,他不知道啊,问纪楚。

纪楚看向薛明成,又看了看皇上,也提起一桩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听闻平临国工业作坊园,已有二三百。”

“其中多少滥竽充数,多少谋私欺诈的,也是一桩弊病。”

“还请皇上彻查工业作坊园,但凡不符合标准的,都要摘牌。”

一处曲夏州工业作坊园,引得多少地方跟风。

但多数地方,只学了表象,并不发展技术,反而借此揽财。

纪楚跟薛明成之前就说过这事,总要一一清理了才是。

现在,就是个机会。

把那二三百工业作坊园全都查一遍。

符合要求的,就能以作坊园挂名,不符合要求的,则不准使用这个名号。

纪楚这是一石二鸟之计。

借着摘作坊园牌子的名号,让江南各家该投诚投诚,该捐粮的捐粮。

否则你们辛辛苦苦建起来的作坊园,大概率就会直接消失。

同样,把好好的作坊园整顿整顿,不好好发展技术的,能不能别叫什么工业作坊园了,你们配吗?

第146章

纪楚把自己完整的计划说完, 皇上,薛明成全都看向他。

看的纪楚都有点发毛。

“怎么?不行吗?”

“太行了。”皇上直接道,“就这样办。”

最近几年, 打着工业作坊园旗号招摇撞骗的人太多了。

而且那作坊园一个接一个地建,只有少数有成效, 更比不上曲夏州作坊园。

那两三百作坊园里, 能有五十个合格的,就算这股风潮没有白起。

纪楚还道:“直接分等级, 一到四级。”

一为最好,四为最低。

相应的等级, 代表他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