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576)

反正银子这种东西,确实很重要,可要是放在库房那就是死物。

不如安抚好百姓,换一个太平盛世。

皇上自觉他没那么高尚的品格,但事情都已经做了,那就做得尽善尽美。

有纪楚这样的官员是他的幸运,不能不识好歹啊!

皇上的品格或许不够高,但他懂得审时度势,更有几分聪明,明白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既然能有一个好名声,为什么不要啊。

他想要啊。

他还想让后世夸他呢。

毕竟,他是以爱民立世,以爱民作为稳固朝局的根本。

他不能自毁城墙。

等皇上的善政传到灾区,已经昌河州的逃荒百姓耳朵里,带来的,自然是山呼海啸般的赞颂声。

张太监带来的手下们,笔尖动得飞快,把各地百姓的夸张,以及官员们的赞扬,还有戏班子新编的戏曲,全都如实记录。

皇上看到这些,肯定很高兴!

纪楚肯定没有阻拦,只要听夸即可。

不过也不能过分,要让皇上知道,这样的夸赞跟经验,以及即将名垂青史的可能,都是因为他爱民如子。

这才是他被夸赞的根本。

正说着,还有百姓主动过来,说是知道张太监他们是皇上派来的使者,特意前来感谢。

张太监他们傻眼。

他们也被记住了?

张太监下意识看向纪大人,刚想说什么,就见百姓们热切的眼神。

他们确实一无所有,但是他们知恩图报,他们知道什么是天地良心。

算了。

不管是不是纪大人安排的。

大家确实受用就对了。

忙前忙后几个月,谁不想被夸几句呢。

他们这些当太监的,做到如今的位置,其实很受人尊重。

但这种尊重,都是对他们身份地位的重视,像这般把他们当个人,当个好人的,则极为罕见。

人活到一定程度,要的不就是这个吗。

大雨持续到六月初八上午,天气放晴,万里无云。

各地的灾后重建也正式开始。

离开的人极多,留下的人也要再次统计,借着这件事,顺便重新清查土地,以及把这期间犯事的全都抓起来。

这自然以安家,季家,以及范家为首。

皇上让张太监送来的建业侯印章起了作用。

再加上许多罪行证据确凿,杜知州老友跟范家勾结的罪证也呈到京城。

天灾之后的收尾也尤为重要。

纪楚,薛明成,张太监,以及十二个知州知府,全都为此事忙碌。

这场旱情之严重,几十年未有。

可因为各地跟朝廷处置得当,除了最开始有骚乱之外,整体看起来,竟然没出什么大错。

这就算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更让人惊奇的是,因为逃荒的人离开,本地土地压力也缓解不少。

甚至顺便解决了工业作坊园胡乱开设的问题。

一直到七月份,旱情真正得以缓解,当地百姓开始种些蔬菜,豆子,再靠着还在开设的粥棚,肯定能过了灾年。

而纪楚跟薛明成也要收拾收拾,回京城了。

顺便押解扰乱赈灾的犯人,一并送回京城。

等待他们的,多半是灭顶之灾。

灾区百姓可不管那么多,他们眼含热泪,看着赈灾队伍离开。

纪大人他们为灾区做了多少,他们更是清楚。

若不是两位大人以及他们手下周旋,十二州府根本不可能平安度过灾年,更不可能平安无事。

可他们两个并不邀功,只把各项夸赞也平分出去,显得格外低调。

但谁心里不是明镜一般,这场大灾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他们。

他们急匆匆回京城,也不是邀功,而是进行最后的汇报。

趁着灾情差不多结束,该算的账也要算了。

安家,季家,以及范家,自然不会束手就擒。

从旱情缓解之后,他们就在各方走动,希望能从轻处罚。

范大人更是没想到,不管是浩州暴乱,还是安济府的陷阱,原本都是弹劾纪楚的利器,却反过来被人家利用。

把这两件事的罪证,以及他们在江南一带干的“好事”统统搜罗出来,变成压死他们的秤砣。

灾情处理得越好,他们的小动作就越显眼。

甚至有人说,好好做事不行吗,为什么要捣乱。

如果不是你们捣乱,各方还能少出点粮食,少点损失。

都是马后炮!

搞得你们多正义一样,难道你们就不想弄死纪楚?

范家在京城的宅院,基本已经被控制起来。

就等着罪证送过来。

纪楚跟薛明成到京城那一日,基本就是他们的死期。

这种时候,他们肯定不会放弃,范大人重金请人送信给自己姐姐,也就是睿王妃。

求睿王妃救救他,救救家里。

但这些信件全都杳无音信,一点回音也没有。

睿王府中,王妃稍稍叹气,把这一封封书信全都烧掉,眼里又带了些不耐烦。

不是她不想救,而是事情到这种地步,还有信件能传出来,皇上必然都是看过的。

如今也是试探她的态度,她不能心软,更不能去帮忙。

否则别说范家,就连睿王府也保不住。

她跟孩子活着,还能保全一部分范家人,同时有点怨恨。

自己千叮万嘱全都没用。

现在祸到临头,又来找她帮忙。

睿王妃的安静,让皇上还是很满意的,等到纪楚他们回来时,态度更是格外不错。

这次旱情严重,但好在处置得当,没有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