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84)

故而一直观望,看看情况。

所以买卖双方僵持下来。

买方想要降价。

卖方意外地能沉住气。

换个地方,当地百姓估计早就低价售卖了,只要开个口子,本地油菜籽价格立刻就会血崩。

但谁让这里是安丘县,再沉不住气的百姓,手里都是有余钱的,更别说还相信纪大人,所以坚决不卖。

那些倒卖的贩子们,头一次看到这种农户,气不打一处来。

他们还想联系本地大户,让他们低价卖一些,算是开个头。

但那些大户躲都来不及,还低价卖?开什么玩笑,等纪楚回来,他们等死吗。

再说了,坚持不讲价,对自家是有好处的。

普通农户都有底气坚持,他们这些人家余粮更多。

两方都在博弈,中间如曲夏州赵家沈家是最难受的。

他们真心实意想买啊。

买完回去就榨油!

现在油菜市场那样好,晚一天就晚一份银钱,等天再冷一点,还不好上路。

纪楚找他们过来,就是给他们一颗定心丸:“四十文的价格可以买。”

纪楚直接道:“本官可以承诺,本县油菜籽价格,绝对不低于四十文一斤。”

听了这话,那两位掌柜已经信了。

能把安丘县从一个穷县变成这样,没点本事,肯定做不到。

那他们也有一点实际的问题。

赵掌柜道:“纪大人明示,小人也不说虚的,说到底还是安丘县油菜产量极高,今年差不多有一千多万斤。”

“而整个曲夏州只能吃下七百万,那剩下的四百万如何办?”

做生意的都知道,产品卖不出去,降价是最好的选择。

人们都爱说清仓甩卖,其实重点在清仓上,清理仓库不占用库房,就是节约成本。

正经做生意的,都怕剩下的几百万斤被清仓甩卖。

到时候他们真的冤枉。

“不是不信您,但这事要怎么办好?”沈掌柜也道。

纪楚喝口茶,那边李师爷则道:“余下的并非四百万,是六百万。”

多少?!

你们安丘县的油菜籽也太多了吧!

这么算的话,若不降价,真的卖不完的。

纪楚又道:“剩下的不卖也行。”

“安丘县新添了三家作坊。”

“那不行的,曲夏州州城大大小小十几家作坊,也就吃下七百万,你们只有三家,还是新开的,榨不完的。”

“你们明年还有新种子,那榨出来的油更好啊。”沈掌柜快人快语,说完自己觉得冒犯。

纪楚反而最喜欢这种人,笑着对他们道:“普通作坊肯定榨不完,我们安丘县呼文村的作坊却是匠人蔡一繁所制,做好的器具。”

谁?!

两个掌柜同时站起来,眼里充满渴望。

谁?!

蔡先生的器具?

李师爷还补了句:“对了纪大人,蔡先生两个徒弟已经回来,还捎了信回来。”

纪楚当着他们的面拆开信,微微点头:“蔡先生还是那个脾气。”

等他看完又笑:“说年后才能把两套磨油器具送来,还说咱们不用派人接,他让徒弟送来。”

沈掌柜惊愕道:“我们家排着队去求,蔡先生都不给啊,他还亲自给您送?”

赵掌柜说话都有点酸了:“是啊,我们捧着银子都不给做。”

两人随后明白。

有蔡先生的器具,那呼文村作坊别说六百万斤油菜籽了,就算再多两百万,也能吃得下。

怪不得纪大人有恃无恐,让他们直接按照四十文价格买。

说我们货物滞销必须降价是吧?

让你们看看,到底会不会滞销。

纪楚说完,又笑眯眯开口:“此事只有你们知道,暂时不要说出去。”

为何?

自然要整治那些投机倒把的贩子们。

一次治改了再说。

人教人不听,那就让事教人。

纪楚算着时间,呼文村的磨油作坊,应该已经动工了。

等赵沈两家掌柜出了衙门,立刻让手底下收购油菜,四十文一斤的价格,买够自家所需即可。

他们可不耗下去,既然知道价格不仅不会降,甚至有可能往上升,那还等什么。

曲夏州其他作坊见此,也开始收购自家所需数额。

等正经买家离开,留下的贩子们依旧观望。

但看着看着,怎么不对劲。

那些油菜没卖出的农户,怎么还不着急,甚至都开始采买过年所需的物件了。

那么多油菜籽压手里,你们不着急吗?你们不怕卖不出去吗?

还有安丘县魏家镇那两家磨油作坊,你们都在本地收购,怎么也老老实实以四十文一斤的价格买?

你们难道不会以势压人,逼迫那些手无寸铁的农户贱卖粮食?你们乡绅豪强的手段哪里去了!

魏家镇作坊掌柜都懒得看他们。

纪大人收拾你们一顿,你们就老实了。

事实上,还没过几天,呼文村磨油作坊惊人的效率,就让外面人知道。

他们开工不到十天,消耗了普通作坊一两个月的油菜籽。

运出去的油脂十分漂亮,不多时就被抢购一空。

贩子们稍微算算就知道,以呼文村作坊消耗的速度,好像不会有剩余的油菜籽?

那些农户们不着急,是因为他们知道,安丘县几个作坊早晚都会以四十文一斤的价格收购,他们急什么啊。

前因后果并不难想,纪楚甚至“剧透”了他们的结局。

首先是手里没订单的贩子们,他们没有接外地磨油坊的单子,所以能不能买到油菜籽,并不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