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黑夜来自星辰(421)
大家都笑了。
时间虽晚,但夜色温柔,令人不舍。我向海边走去。海滩灯光点点,和天空中的星辰相互呼应。一阵强烈的预感,随着海风袭来。
我知道阿尔伯特一直都在,他将以信任和爱伴我一生。
我知道其他人也都终能相会,因为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将为彼此的牵挂而相聚,为追逐光明而同行。
我知道命运取决于每时每刻的选择,而我们的勇敢和善意将能带来改变。
我知道我的工作将会继续,因为那个刚刚思索却找不到完美解答的问题将一直存在,而我也将穷究一生,用微薄力量去寻找更好的答案。
我知道,黑暗虽终将存在,世界却永不止息。因为我们来过,尝试了用生命照亮自己和别人,而且还有无数人,即将到来。
(全文完)
============
* 舍伦堡原型1952年3月在意大利死于癌症。
* 斯科尔兹尼在历史上并没有早死,而是先后服务于不同国家的力量,主要是培训特种兵,还加入过摩萨德。
第179章
这是我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长篇,耗时也最久。先在电脑上单机两年多写了一部分草稿,后改动加新写,发出来又是两年多。
经历了最初的单机,发出来后竟然也有一些读者,她们是一群执著追更、评论、一次次把我从无人理会的冰窟里挖出来的小可爱。我还认识了几位太太——行之江水、邦客、反正就是叫这个名字了、臭臭熊和小墨。没有她们,写作将是一场如流放般的孤独之旅。
如果没有读者,本文不会是现在的面貌。男二男三的感情戏,一开始没有规划,因为我写不好多角感情。但读者喜欢看,不由自主增加了许多,虽然还写得不尽如人意,但也挑战了自己的能力。
80万|字不算少,加上废稿已经超过100万。收获很多,但有一些收获只属于作者。比如一开始,我很难把神秘学和现实内容融合得当,剧情涉及神秘学时我落笔颇为尴尬,写到后来已经克服这种心态,融合得比较自然。
比如剧情如何设置波折,如何留下悬念,我也是一边写一边学习的。直到最后一卷,我还在学着如何在几章节的小单元中用一个主要事件作线,串起其他的梗和零星事件,而不是直接堆砌梗形成一章。
回头看全文,发现作为长篇,主线有些散乱。我当初设置了男女主感情线,又分别给二人设置了事业线,后来再增加了男二男三的感情线。多条线各自发展又互相交错,使我手忙脚乱。写到后半段,我才明白第一次写长篇,最好不要设置这么多线,那超出新手能力,容易写得不伦不类。但明白得晚了,只好硬着头皮上。好歹最终把这几条线勉强捏成一团,总算没有烂尾。
但毕竟主题有些散乱。女主的灵性追求,男主对正义的理解,各个感情线想要表达的,都不太一致。如果以后再写,我可能尝试练习用较短的篇幅,写一个主题更鲜明的内容,然后再试着增加篇幅。现在这一篇是“什么都想写”,但都没有写明白。
最后几章剧情有点赶,也顾不上悬念波折好好安排了,实在是精力不济,太想完结。但是总体来说,我想写的都写了,后续不会再做太多修改。
番外,不打算再写了,最后一卷本身就相当于番外,配角的命运也交待,暂时没有什么遗漏。
本篇完结后会休息一阵子,后面写什么还没想好。这个题材容易招惹是非,而且经过80万|字的消磨,对这段历史的兴趣平淡了很多。后续写什么,还真不一定。
我时常想起决定我开始写这篇小说的起缘。
那时我已经收集了一些资料,规划了部分情节,但一天忽生气馁。心想,自己生活中也没有体验过多少完美的感情,怎么有能力写恋爱剧情?不写了不写了。
但放弃的决定没有持续下去,是因为一个梦:梦中男主生病了,女主以为男主不在意她,退缩以至没有去探望。男主由此郁郁,他其实非常需要女主的关怀。女主后来决定前去,把一封信夹在钢琴琴谱里,等他弹琴时就会看到。
梦醒之后我明白,小说灵感的产生不只是一时兴起,它也是我内在情感的推动,我已构思但未创造的人物在等我,哪怕只为了探索自己,我也应该尝试。于是我写下了第一段,那时是2020年的11月。四年半以后,我终于给这个梦画下了句号。
很难相信,主角和几个主要配角已经在我生命里陪伴了将近五年,现在终要告别。多少个夜里,我为人物的悲伤而流泪,为他们的勇敢而感动,为一个剧情牵肠挂肚。有时候我想,即使没有人去读,但有剧中人物相伴,我也该知足了。我生命中的这几年因为这些人物的存在而鲜活,因为他们的爱和痛,我也遍尝了幸福和痛苦。他们让我更深刻地活了一回。
一切盛宴终有落幕,他们在我的小说里痛哭过,奋斗过,矛盾过,生死离别过,也再度相聚过。于这个故事,我没有遗憾了,身为创造者,我可以对这些人物说:你们已经拥有生命,去吧!
我不知道下一次开始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但只要对写作仍有热爱,就还会在文字中相遇。
以上。
无烟之火
2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