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媳妇拿了反派剧本(230)

233跟他继续解释:【少爷,作为一个傀儡皇上,您要么有秦皇汉武的治国之能,要么就安分守己、听话的做一个傀儡皇帝,但您现在什么都没有却还想要掌权,掌权不成,便挥金如土,大兴土木,惹怒主角;

其二,主角,也就是未来的摄政王其实也想要一个明君,倘若有更好的人选,当然换一个更合适的,与其辅佐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不如另择他人。

“原来如此。”季然看着台下向桌椅前坐着的国舅爷周世臣递折子、商讨国策的重臣轻声问:“这所有的大臣也都是国舅爷这边的人吗?”

233微顿:【是的,能站在这个朝堂上的人都是三品以上大员,他们为官少则五年,多则十年以上,这十年间足以看透整个朝政。国舅爷的势力渗透整个王朝。】

看季然没说话,233连忙道:【少爷,现在我给你介绍一下众位朝臣,你可以从中分析出主角来。】

季然道:“好。”

【我们先从周家开始,国舅爷周世臣现任首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他的大儿子周湛江,是护国大将军,手握十万兵权,现在驻扎在北疆边关;】

【二儿子周湛源现任礼部左侍郎,在□□第三的位置。 】

季然点了下头,周世臣都任首辅了,那他儿子坐到礼部侍郎也能理解。

他刚想完,就听见233继续说:【首辅的第三子是左一排为首的是吏部尚书周湛舸。】

吏部尚书?周湛舸?

吏部为六部之首,任命官职、核查官员政绩,也相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周湛舸的父亲已经是首辅,他的三个儿子又任职这么重要的位置,周家的势力确实非常厉害。

季然就看着周湛舸,他就是季然刚才多看的人,说他像主角的。

可他为什么是周世臣的儿子呢?

如果主角想要开创一个太平盛世,推翻外戚专权、贪污腐败,那他怎么能是周家人呢?

周湛舸此刻正在处理折子,杀人。

折子是按照事情重要程度来分层次的。

前面的那段时间都是朝臣报告各地收上来的奏折。

现在是处理问题,周湛舸负责处理问题。

第一道折子牵扯数百人性命,排在第一位。

泰州铜矿塌陷,四层矿井塌陷,致使百名矿工殉命;

青州盐矿井底井喷,致使矿井底下二百名盐工淹死;

周湛舸的脸非常冷,声音更冷:“泰州铜矿一案,矿业司受贿,受矿主买通,四年矿井不曾加固,明知连日大雨,矿山泥石流频发,依旧逼迫矿工下井,致使150名矿工殉难,无一逃生;”

“矿业司督察长革职,矿业司驻泰州司长、司名、泰州县县令押解进京,秋后处斩;泰州府、州、巡抚、州府革职,永不录用;

矿主原地斩立决;督察院并督察府即刻前往泰州,处理矿难,抚恤百姓;”

他说的不慢,每一个官员都点到了,大殿里相关人员跪地应答。

周湛舸并没有停,继续说青州盐矿的事,处理方法也同上,青州官员,自州府到县衙主事官员无一幸免。

处理完这两起重大事故,他并没有消气,沉声道:“督察院另立一道规矩,凡矿难发生,自地区到州府所有牵扯官员一律撤职,当地县衙直接管事者斩,人命关天大案,不得有任何疏忽,若有不服者一同论罪。自这一刻开始,请各州府官员自查!”

大殿里鸦雀无声,有一瞬间跟静止了一样,只有督察院官员的应答声:“是!”

季然看着周湛舸,殿里大小官员眼神也从他身上看到安国侯身上,仿佛想从两个人身上找点儿主见,想看看国安侯是什么意见,但周湛舸处理政事太过迅速,没有给他们缓冲的时间,继续处理下一个案子。

第二道折子灾情,山东干旱,开春以来至现在足有一月,滴水未降,加上去年冬天雪也降的少,导致山东地区干旱,秧苗受灾成片,青黄不接,灾民向关东地区逃荒,然而山东巡抚却瞒报。

因此周湛舸着吏部左侍郎带督察员前去处理,一为撤职惩办山东巡抚,二,解决山东干旱,开放救济粮仓,安抚灾民。

三调顺天府布政使领任山东巡抚,最后调顺天府、应天府两府协同处理山东灾情。

同前面人人命案子一样,他短短几句话就把撤销官员、新任官员都安排好了。

果断又迅速,雷厉风行且雷霆万钧,朝中大臣的思维都跟着他走,一时间哪怕有不同意见也说不出口,他们大多都在看安国侯,没有看季然的。

周湛舸都布置完后,也才像是想起季然这个皇帝,看向季然:“皇上以为如何?”

季然没有想法,他即便是不懂朝政,也觉得周湛舸处理的很好,不管周湛舸是不是周家人,也不管那些官员之前是不是都是周家任命的,但他此刻处理的很好,所以季然说:“好。”

周湛舸大概还因为前面几起影响恶劣的折子生气,只看了他一眼跟他点了下头权做响应,接着去处理其他政事了,五天一朝,处理的还是全国各地的政事,非常繁重。

所以后面周湛舸神色依旧冷漠肃穆,季然跟其他大臣一样老实的听着。

季然在心里问233:【这位吏部尚书今年几何?】

233跟他说:【少爷,周湛舸个人资料在这里,他今年二十七岁。】

233给他调出每一个人的资料了,但233用的是圣旨的卷轴,还是繁体字,季然都不想看。

233跟他继续说:【少爷您也觉得他厉害吧,确实是,周湛舸任吏部尚书是有个人才能的,并不仅仅是依靠祖荫,他曾是太子伴读,同在国子监读书,供职过翰林院,后任吏部侍郎六年,去年升任吏部尚书;除了吏部尚书外,他还是帝师,在你被扶持上位后,被周太后委任少师,也就是少爷您现在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