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异能在古代开餐馆(8)+番外
但是人的本性本就是难以更改的,沈锦华就算不愿再去爬这青云梯了,也还惦记着这村里的孩童、惦记着诸如此类更多的人。
按理说他们家有沈锦华秀才之名旁身,也没地税田租的烦扰,甚至还因为秀才有三十亩地的免税,村里不少富户都想把地挂靠在沈锦华名下,就是每年凭着这份“挂靠费”,他们也能生活无忧。
沈锦华甚至还在镇上当教书先生,每月能拿到的束修、节礼、膳食补贴也不少。
但他每每都要从中拿出许多,去补贴一些贫寒学生或贫苦人家。经常是一年到头,兄弟俩也是过得紧巴巴的,处于一种刚好够花,再多没有的状态。
但是,沈锦华真的从来都是亏待了自己也不会亏待沈锦清。
沈锦清想,他得对他大哥好。
扯远了。沈锦清拉回思绪,把目光放在砧板上的肉上面,拿了把宽口菜刀“得得得”把肉切成碎末,又从橱柜里取了只烟青色敞口碗把肉沫拨入碗中腌起来,打算做个酿蘑菇。
沈锦清切了把葱段丢进去,然后依次往里面倒入半勺黄酒、两勺酱油,他敲了颗鸡蛋、又倒了半勺清油和适量淀粉进去,最后撒上精盐和着肉馅搅拌均匀。
乘着这会儿腌肉的功夫,他从那篮子鲜菇里尽量挑选出圆口收伞的香菇、口蘑之类,用清水先清洗一遍,又从水缸里接了盆水,用盐把蘑菇泡着。
这些蘑菇还要泡几分钟,那副肋排还被他搁在案板上,他洗净双手,取了两根排骨下来剁小块,泡出血水,洗净沥干之后同样用葱姜盐油之类腌制起来。
然后把昨晚提前浸泡好的糯米拿出来,沥干水分,倒进木蒸笼里。
他往里舀了两勺酱油,家里备有猪油,但这个时候猪油是稀罕物,他想了想,没多放,浅浅挖了一勺丢进去抓拌均匀,就把陶罐盖上放回原位。
拌匀了的糯米,泛着一股脂香,沈锦清忍了忍,虽然理智告诉自己这糯米还没熟,但还是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他强迫自己移开目光,腌排骨要用的时间长,这一屉糯米还不能蒸。
为了节省时间,他回过头把刚刚泡着的蘑菇捞出来再冲了一遍,去蒂之后刻十字花刀,把腌制好的肉馅填进去压平塞满,取下来的伞蒂也没浪费,剁碎了准备放糯米饭里,丰富口感。
做了这么久准备工作终于可以起锅热油,他把菌菇填满肉馅的那一面煎至定型,又调了个勾芡汁,再翻面煎,等到另一面煎得差不多的时候,倒入料汁大火煮开。
这批山里捡的蘑菇新鲜个大,一个个圆滚滚的,那些浓稠鲜香的料汁在里边滚着,醇厚的咸香味就这么扑面而来。
眼看着差不多的时候,沈锦清盖上盖子焖煮片刻,最后再收汁就大功告成。
不过他没急着拿出来,而是继续把它放锅里温着,这时候排骨腌制的差不多了,可以着手做糯米饭。
沈锦清在木蒸笼里铺了一层糯米,然后把腌制好的排骨都滚上一圈,让它们都沾上糯米摆好后,把剩下的糯米和鲜菇丁混在一起都压在上面,放上灶台隔盖蒸煮。
这个时候等饭蒸熟就可以了。
沈锦清做完这一切,总算空闲了。
第5章
早上的小米粥还剩下一点,他实在是饿了,等不及糯米饭熟,就着小米粥,一口一个酿蘑菇吃了起来,鲜肉醇厚的口感和菌类清爽的感觉交织,咸香味顿时在口腔中炸开来。
好吃,沈锦清眯了眯眼睛,又挪了口清甜的小米粥解腻,像只幸福的猫儿。
他快速吃完,又把落灰的提盒拿出来洗干净,把剩下的酿蘑菇全都装进去,等到糯米饭熟透,乘着热气给他哥舀了满满一大盆,还往里面添了多多的排骨。
最后简单拌个青菜,装盒,就可以出发给他大哥送饭了。
去镇上路有些远,必须得坐牛车去,村里有牛车的人家不多,而且对一般的农户人家来说,牛是很宝贵的,也就村长和那天送沈锦清就医的张叔家舍得让牛经常往镇上去。
村长的孙子在镇上念书,通常都是早上赶牛车,张叔就做中午的生意,拉村里人到镇上去,赚点辛苦钱。
沈锦清到的时候牛车上已经有很多人了,这时候的牛车简陋,只用麻绳把板车拴住,沈锦清挤上牛车的时候,底下的板子嘎吱作响。
之前遇到的李婶娘也在,“哟,清哥儿啊?真是给沈秀才送饭去吶?”
李婶娘身形有些圆润,和几个结伴一起赶集的婶婶挤在一起,在暮秋的时候看着倒是有些暖和。
沈锦清知道她性格不算太坏,就是爱碎嘴八卦。
此刻也好声好气的回她:“是啊,顺道也能去镇上采买不是?”
沈锦清一说这个她就来劲:“哟正好!婶子可是打听好了,府衙旁边儿有家肉档新开张!便宜着呢!”
虽然是便宜,但肉是有限的,先到先得,和李婶娘结伴的几个婶子、叔哥儿都是冲着这肉来的,现在猛扯李婶娘衣角都没能让她住口。
沈锦清看着她们的小动作但笑不语。
牛车上其他人见状也忍不住调笑,怎么有便宜占还瞒着同村人呢?
沈锦清旁边坐着的是一个已婚的中年哥儿,沈锦清叫他林阿叔,说起来,他还是林煜的小堂叔。
林阿叔和张叔是两口子,他人比较安静腼腆,今天是特地跟着出来赶集。本来他见这么多人在还有些紧张,见此情景也忍不住放松下来。
沈锦清跟他打招呼:“林阿叔也来赶集吗?”